关注生物教学的教育功能

2011-02-21 01:27张爱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3期
关键词:土蜂生物人类

张爱军

关注生物教学的教育功能

张爱军

20世纪生物科学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决定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在平衡的生态家园里,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生相克、和谐促进,生物圈欣欣向荣;但随着人类日益拓展的方方面面的活动,本应平衡的生态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各种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应以怎样的观点去看待生物?以怎样的方法对待生物?……对于这些问题,人类需要反思,端正自己的行为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此,笔者尝试有针对性地随章实施教学,一方面“授业”“解惑”,另一方面“教化”“传道”,使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得到同步进行。

1 增强责任感,有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为使学生对此有正确认识,增强责任感,笔者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节教学中,首先布置学生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物种在减少?人类的哪些活动分别影响了它们的生存?通过调查,学生列举了许多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有没有责任?讨论中,大家把人类的活动与这些现象联系起来分析,认识到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与人类的许多行为分不开的,这些行为的无节制进行致使今日的地球正严重地丧失生物生活所需的条件。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都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人类不自觉的活动,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致使物种减少。人类应正视一些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当前,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的迫切使命。

2 珍视动物,学会和它们做朋友

一些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对待生物的情感问题上,以个人的好恶去看待生物。为帮助这些学生转变观念,笔者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一节教学中,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增强对动物的情感。如探究气味是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时,学生看到书中用纸片搭一条通道,在移动纸片的过程中,蚂蚁很容易受到惊扰,因而大胆创新,设计出比教材的实验更简便易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你有何感想?学生在体验中感情得到升华,接下来谈如何对待动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列举生物特征的基础上,讨论生物特征对其生存的意义,明确生物特征是生物生存的必需,是对付天敌的一种本能表现,它针对的并不是人类。相反,正是它们的千姿百态给自然界增添了色彩,不仅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对人类的生活起到启迪和仿生作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普遍认识到对各种生物应珍视并加以保护。珍视它们,让它们成为人类的朋友;保护它们,让人类与生物共同拥有多彩的自然界。

3 遵循生态平衡的准则,规范行为意识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教学中,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上,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使学生联系家乡实际,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行动上,并使意见达成共识。

针对学生身边发生的对生物网捕、投毒的事例,在“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教学中,要求学生明确: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有它的生存价值,这是自然法则决定的;人类的行为要规范。为达到这个目的,课堂上利用达尔文关于生物间关系的一段描述——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结子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人爱养猫——来组织学生讨论:以猫克鼠和以毒克鼠哪种做法好?以猫克鼠各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怎样?以毒克鼠,各种生物数量如何变化?通过比较,明确生物防治是科学合理的,知道对待生物采取的手段要以生态平衡为准则,从而使学生的行为意识得到规范。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初级中学)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147

猜你喜欢
土蜂生物人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第12话 完美生物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慢浸为毒
一群“笨蛋”(例文)
慢浸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