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1-02-21 01:27毛立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3期
关键词:主体课堂教学能力

毛立敏

自主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毛立敏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是教师经过适当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条件,不断进行引导,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经历一次再发现的过程。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讲,都十分重要。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知识更新速度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1 转变教师观念,改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而学生只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眼里只有少数尖子生,只有分数,只对学校教育的这个阶段负责,为部分学生服务。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自觉调整好教师自己的位置,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谋,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师益友。

2 让学生学会、会学是根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体和创造性是新课程改革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教师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作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主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

以初中“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揭示教学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危机?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这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这一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如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团结协作攻关的精神,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

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对小组代表提出的质疑,教师可让其他小组的代表解答、补充,在全班学生的讨论下得出正的结论。

3 为学生创设充分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勇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历史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

如在讲授“太平天国的失败”时,教材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性质、历史功绩有十分完整的叙述,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结论仍有困难。因此,笔者依据学生求知心向,创设如下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问题11】有人说:“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我们就会在19世纪中期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没有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太平军就会改写自古以来农民屡反屡败的历史。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留给我们太多的惋惜。”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用史实说明。

【问题22】太平天国运动既承担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又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这充分说明近代的农民阶级已完全不同于古代的农民阶级,他们不仅是先进的阶级,而且完全有能力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教材的观点或进行再思维,或加以印证,或探究创新。既深化、巩固了学生对这些历史结论的理解和记忆,又使学生获得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4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的模式注重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要求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改变单向的灌输式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正确的引导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投入、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中表现自我价值,展现自我发展,体验成功的快感。因此,教师的“导”是教学成败关键的第一步,是不容忽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就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探究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时,教师不提供任何观点,只印发了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和参考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史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体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学生你争我抢积极发言,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3种观点:一部分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胜利;另一部分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失败了;还有一部分认为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应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未来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将是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并会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潜能得到发挥,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使学生一生受益的自主学习能力。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151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中学)

猜你喜欢
主体课堂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