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2011-02-21 01:27于伟张玉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3期
关键词:斑羚蝈蝈计算机网络

于伟 张玉润

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于伟 张玉润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也是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支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笔者就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 养眼、生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大家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学生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师生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

笔者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展示出来,就赢得学生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探究起来自然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

2 体验、感悟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45分钟“扩容”。

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地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3 情感、激荡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朗诵课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个性、活力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从心里喜欢学习语文。

5 会用、用好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在教学《诗经·蒹葭》后,有学生改写:“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总之,信息技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工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一中)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175

猜你喜欢
斑羚蝈蝈计算机网络
你听,蝈蝈在唱歌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的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我的蝈蝈
一对蝈蝈吹牛皮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斑羚飞渡》“飞”出了什么?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