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至2009年我院ICU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

2011-03-06 08:46孙乐标
河北医药 2011年14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头孢哌酮铜绿

孙乐标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属于条件致病菌,是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且其在医院感染病原菌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了大量急危重患者,体质差、治疗复杂,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笔者对2005至2009年ICU室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进行总结,以期了解其耐药性趋势,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ICU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包括痰、咽拭子、血液、尿液、创面分泌物、胸腔积液等,共有628株PA。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相关规定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判定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系统及配套试剂,药敏试验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阐述的药敏结果相关标准进行判定。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所有数据由专业人员统一录入Excel表格内,数据结果以百分率(%)表示,观察数据之间的变化。

2 结果

2.1 PA检出情况分析 2005至2009年逐年PA检出率依次为12.9%、15.3%、19.4%、22.8%和29.6%。标本来源以痰(58.1%)和咽拭子(21.5%)为主。见表1。

表1 2005至2009年PA检出情况分析例(%)

2.2 PA耐药性分析 2005至2009年P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均呈增长趋势,对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性高,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低。见表2。

表2 2005至2009年PA耐药性分析 例(%)

3 讨论

PA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医院的空气、水和物体表面均可检测到,同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标本中,如痰、尿液、血液、脓汁等,是引起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尤其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人群[1]。ICU科室收治的多为急危重病患者,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低下,入院后多需要进行综合复杂治疗,如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机械通气、各种静脉插管、留置尿管等侵袭性操作,严重破坏了患者正常的防卫功能,为PA入侵提供了条件[2],此外,大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需要长期卧床治疗,营养差、住院时间长,增加了PA的感染机会,部分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筛选出PA耐药株,加重了感染的趋势[3]。从本组资料来看,我院ICU从2005年至2009年共分离出628株病原菌,PA构成比从2005年的12.9%到2009年的29.6%,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这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1)医院加大了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凡涉及到抗生素用药需要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2)PA耐药性的增高增加了治疗难度,在医院感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PA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可对多种类型的抗生素产生耐药。其可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结构,产生耐药性[4];还可以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加重耐药率,并提高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此外,还可以通过降低外膜的通透性、形成生物膜和通过主动排出系统降低抗生素的抑菌作用[5,6]。本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来P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升高趋势,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很高,这可能与该两种药物临床使用时间长有关,尽管头孢他啶对PA具有天然的抑制作用,但在本结果中与其他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并无明显差别,PA对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头孢吡肟为第4代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使用时间短,因而耐药率相对较低;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相对于头孢哌酮,其对PA的敏感性非常好,这可能是因为PA中耐药株多由产生β-内酰胺酶所致。相对来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剂型却未能增加哌拉西林对PA的抑制作用,这是因为他唑巴坦只能提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而对PA却无能为力。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PA的敏感性也较差。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属于碳青霉烯类,对除了金属β-内酰胺酶外的其他β-内酰胺酶均非常稳定,因而其敏感性较好,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PA等革兰阴性菌常用的抗生素。

1 叶惠芬,陈惠玲,刘平,等.广州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检验医学,2010,25:288-291.

2 张建敏,王佳玲,杨士华,等.14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河北医药,2009,32:2818-2819.

3 李云,夏正武,王澜.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49-550.

4 崔伟历,王露霞,林翠玲,等.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220-2222.

5 邵圣文,张志智,顾红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厚度实时检测.中国公共卫生,2010,26:231-232.

6 沈继录,方亚平.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机制的初步研究.安徽医学,2011,32:19-22.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头孢哌酮铜绿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33例疗效观察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