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高速铁路建设管理体会

2011-03-17 03:26钱桂枫
铁道标准设计 2011年6期
关键词:全线道岔高速铁路

钱桂枫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7)

沪杭高速铁路建设管理体会

钱桂枫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7)

沪杭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km,正线全长160km,建设工期18个月,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行速度最高、建设工期最短的高速铁路之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坚持高标准定位,超前谋划,科学组织,不断刷新高速铁路建设新速度;坚持统筹全局,加强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取得实效;坚持科技领先,走专家指导、论证之路,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在沪杭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摸索和总结了一整套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确保了沪杭高速铁路按期、安全、高效建成和开通运营。

沪杭高速铁路;建设管理;体会

1 概述

沪杭高速铁路由铁道部、浙江省、上海市、宝钢集团共同出资建设,自上海虹桥站引出,分别接入杭州东站和杭州站,新设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兴南、桐乡、海宁西、余杭南7个车站;全线软土路基14.850 km;正线特大桥及中桥13座/138.65km,正线采用CRTSⅡ无砟轨道板技术,线路设计时速350km[1]。2009年4月开工建设,2010年8月6日全线贯通,9月1日动检车上线联调联试,9月3日最高试验速度突破350km/h,9月23日顺利完成联调联试各项工作,9月24日开始试运行,在9月28日的运行试验中创造了416.6km/h的世界铁路运营速度新纪录,2010年10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勇于创新,统筹安排,总结了一些高速铁路建设管理办法和经验。

2 高标定位,牢固树立“打造世界高速铁路品牌”的新理念

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始终坚持以先进的理念统领参建者的思想,以最高的标准规范参建者的行为,为又好又快推进沪杭高速铁路建设凝心聚力。充分认识到沪杭高速铁路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2.1 意义重大,责任如山

沪杭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优质快速建成沪杭高速铁路必将成为助推长三角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

2.2 任务艰巨,挑战极限

沪杭高速铁路全线地处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征地502.3hm2(7534亩),拆迁130万m2,迁改管线电力4130处;全线特殊结构桥梁多达155处,其中36次跨越等级航道,18次跨越高速公路,6次跨越既有铁路,接入上海、杭州枢纽工程复杂;建设高峰时段全线作业人员逾40000人,大型机具5000余台套同步作业,安全有序施工考验巨大。

2.3 技术高难,质量至上

沪杭高速铁路全线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新技术,自主研发国产大号码道岔国内首次在桥梁上铺设。全线软土分布广泛、成因复杂,地基处理和工后沉降控制要求非常高。全线桥梁比重90.3%,主跨80m以上大跨度连续梁20处,其中跨横潦泾特大桥主桥为(75+135+135+75)m连续梁,超长桩基础、深水墩、水中承台施工,工期10个月。2处(88+160+ 88)m自锚上承式拱桥,单边转体质量16800t,居世界同类转体桥梁之最;通信信号系统技术标准高,接口复杂;设计、施工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标准高、技术新、风险大。

2.4 示范工程,世界品牌

时逢中国高速铁路走向世界的关键时刻,能否绿色和谐、优质高效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关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新形象。工程建设期间,铁道部、浙江省和上海市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上海铁路局领导亲自组织研究重大事项,强力推进,并要求沪杭高速铁路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安全质量无小事、各项管理无差错无失误、最高标准、最严格要求、最高效率建设沪杭高速铁路”的5个新观念。

“臻于至善、守正出奇”、“打造世界一流客专,创世界高速铁路品牌”,沪杭公司倡导的价值观和建设目标得到广大参建者的认同和响应。

3 超前谋划、科学组织,谱写“沪杭速度”

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早日建成沪杭高速铁路是沪杭人的“第一要务”。坚持在科学组织上找出路,从超前谋划上挤时间,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抓住三个环节,把控五项关键”来盘活全局,创造奇迹。

3.1 围绕施组核心,谋划节省工期的主动权

面对沪杭高速铁路工序转换快、工种更换频繁的特殊性,坚持超前谋划,始终围绕施工组织设计动态调整这个核心,快速组织推进工程建设。

3.1.1 深入研究分析,明确全局重点

对于指导性施组,路局组织多次专题研究;公司领导亲自上手,反复组织论证,对主要难题、各阶段的工作重点、相关阶段工期节点、站前站后接口管理,都进行了深度研究,统筹考虑、超前安排。

3.1.2 重视资源配置,确保均衡协调

在指导性施组编制阶段,围绕加快建设和无砟轨道沉降技术标准制约架梁通道等情况,合理分析资源配置需求,把原来设4个梁场、1~2个板场、施工标段不超过4个改为建11处梁场、4个板场、配7个施工标段的资源配备要求,实践证明,科学的资源配置是整体工期实现的必要保障。

3.1.3 方案优化先行,措施保证工期

首先,通过设计和施工方案优化,达到缩短工期目的,如连续梁施工大量采用支架法替代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采用挂篮悬浇节段加长缩短工期;采用无预压结构,缓解路基缺口没有预压工期的矛盾。其次,通过增加机械投入等措施,实行多点多面平行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3.2 抓住三个环节,占领快速推进的制高点

阻挡沪杭工程快速推进的三个关键是“土地、图纸、财物”,迅速拿下这三个高地,攻下工程快速推进的堡垒。

3.2.1 快速推进征地拆迁,为后续推进扫清障碍

一是确定了“早交地、先交地、快交地”的征迁原则;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及时抽调施工、监理、咨询单位人员成立征迁现场办公室,实行例会制度;三是创新征迁机制,积极争取征迁奖励资金400多万元,定期开展征迁考核评比和奖励。

3.2.2 加快设计供图,为流畅推进奠定基础

及时组织设计单位高频度和地方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快速稳定设计方案;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轮流带队进驻设计单位,协调图纸分批次供应,节省过程时间。

3.2.3 确保财物供应,为快速推进提供保障

开工之初,公司就专题研究全线物资供应的总体计划,规范、有序快速启动相关招投标工作,快速组织物资进场,同时协调处理应急物资供应和突发问题。通过加强投资计划动态管理,及时筹措资金到位;严格合同履约,及早拨付资金,力争第一时间拨付月度预付款,办理季度验工计价,满足工程进度需要。

3.3 把控五项关键,刷新世界高速铁路建设速度

对于沪杭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把施工任务分解到月、细化到天,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3.3.1 争分夺秒,以最快速度开局节省工期

在部、省、市和各级部门的鼎力帮助支持下,仅用11d就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82d获得土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115d获得项目可研批复;118d胜利召开建设动员大会。最终实现了在5个月内完成初步设计批复、主体工程招标,实现了中标后项目管理1周安家、10d开工的铁路建设新速度。

3.3.2 积极主动,以协调有条不紊节省工期

为实现快速施工,公司紧紧牵住施工现场协调这个牛鼻子,发挥建设单位的核心作用,紧盯现场快速解决问题。一是积极联系地方政府协调规划问题;二是主动动出击帮助办理施工许可;三是协调站前站后施工交叉和接口问题,有条不紊的协调确保了施工的快速推进。

3.3.3 勇于探索,以施工科技创新节省工期

积极用工法创新实现工期突破,由大桥局承建的跨横潦泾连续梁桥在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与主墩同步施工、墩身帽钢筋预绑扎和整体吊装、承台与墩柱采用混凝土连续浇筑、基础与连续梁0号块同步施工以及0号块滑移等方面大胆创新,制定了一整套符合沪杭高速铁路建设的独特8项快速施工方案,苦干10个月,仅用了同类桥梁一半的施工时间,实现了主桥合龙全桥贯通。

3.3.4 动态盯控,以计划管理严格兑现工期

公司成立生产计划领导小组,会同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组织和计划管理,以架梁、铺轨为主线,将连续梁、路基填筑、无砟轨道板生产和铺设等列为盯控重点,倒排工期编制施组,狠抓计划兑现和节点控制。严格执行“3、5、8、10”的分析制度,坚持日计划、周推进、月考核、季兑现,向时间要工期,向时间要效益。

3.3.5 严谨务实,以系统组织周密兑现工期

高效协调站前、站后各专业接口处理,系统优化,周密组织是沪杭高速铁路建设鲜明的特点。四电工程通过施工试验一体化、设备集成工厂化、采购供应提前化、作业跟进无缝化、质量跟踪滚动化等工作创新,确保工程按节点目标推进。通信信号专业,仅用1个月时间就在北京建成了沪杭高速铁路C3实验室,接触网立柱紧跟轨道板铺设施工,挂网紧随长轨铺设,实现了站前站后“无缝”衔接,全线新建7个站房,不到10个月全面建成。

自2009年4月1日完成招标以来,20d开始桩基施工,61d墩身开始全面浇筑,79d第1榀箱梁浇筑完成,103d轨道板浇筑成功,170d箱梁开架,203d首座连续梁完成浇筑,45d完成轨道板铺设,40d完成钢轨焊联锁定任务……全体参建者用聪明才智和拼搏奉献创造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新速度!

4 统筹全局、过程控制,打造精品工程

时速350km的高速铁路对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精确度要求极高。经过认真分析和专家论证,采取了“建立一个体系,盯控两大源头,开展三项检查,落实四项措施,布局四大关键,抓好八项重点工程,推行标准化施工”进行质量控制,铸造精品。

4.1 建立一个体系,夯实质量基础

开工伊始,公司深入分析工程特点,建立了一套工作有目标、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8大类、115项的分级质量控制点,明确了各参建单位、各层次创建精品工程的目标责任链:8个Ⅰ级控制点由公司领导负责,47个Ⅱ级控制点由部门负责人负责,60个Ⅲ级控制点由专业工程师负责;同时要求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明确Ⅰ级、Ⅱ级、Ⅲ级的责任包保人,清晰界定分级包保项目,落实分级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了“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准”,同时加强标准的执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2 盯控两大源头,严格质量标准

4.2.1 加强方案技术预控,确保施工质量源头受控

坚持把“技术方案不完善,预控措施不到位,项目不准开工”作为铁的纪律。组织对全线155处连续梁方案进行集中审查,对移动模架施工方案、软基处理与路基填筑施工方案、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等进行了多次论证和评审,确立了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方案、工艺工法、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并分门别类地编制了72项施工作业指导书,为工程施工的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4.2.2 强化原材料进场检验,确保实体质量源头受控

全面推行原材料质量记录单制度,坚持监理平行抽检、旁站见证和组织交叉抽检相结合。要求监理单位总监会同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一起到料场考察,对路基填料进行共同确认。在原材料使用高峰期,公司每周组织对现场的原材料进行随机抽检,发现并退回不合格物资16批次。公司按照部规定,建立了1个乳化沥青砂浆二级试验室和8个三级试验室,制定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材料储存站点验收办法,组织监理和咨询单位对全线30多个储存站点进行验收。

4.3 开展三项检查,强化问题管理

4.3.1 坚持“三全”检查,问题露头就打

按照上海铁路局提出的“全员、全面、全项目”的三全检查要求定期开展对全线施工质量的徒步检查,针对每次三全检查后梳理出的突出问题、倾向性问题安排专项检查和复查。制定专项检查标准和量化的考核指标,每次检查完成后将结果通报全线并纳入“六位一体”考核。

4.3.2 加强专项检查,狠抓过程控制

开工以来,先后开展了管桩、钻孔桩、路基填筑、梁场、板场、连续梁、无砟轨道、高速道岔施工等专项检查25次,针对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等高速铁路建设的核心建造技术,确立了每周检查、每天抽查、动态监控的检查方案,通过高频次的检查确保把质量问题解决在施工过程之中。

4.3.3 引入第三方检测,确保全过程受控

为确保质量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委托第三方对全线的原材料、钻孔桩成桩质量等进行抽查。共对全线原材料组织了6次抽查,对钻孔桩的质量进行了10多次的平推抽查,做到抽查结果详细明确,责任人员签名落实,有效促进了现场质量控制的主动性。

4.4 落实四项措施,实现精细管理

严格按照上海铁路局“捍卫质量,保卫安全”要求,坚持“专业培训、试验先行、工序签认、标准化评定”,全面强化过程控制。

4.4.1 落实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

按照“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培训要求,实行分层分类分专业培训,做到专业全覆盖、人员全覆盖。先后聘请铁路系统专家来公司讲课12次,组织技术人员参加部组织的培训300人次;组织参加路局组织的培训400人次;组织各施工单位成立无砟轨道实作培训基地培训7000人次;培训全线无砟轨道监理工程师248名;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进场”。

4.4.2 坚持试验先行,确立工艺工法

通过试验段、先导段施工,确立工艺工法,为大面积展开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全线4组18号桥上板式高速道岔和4组42号桥上板式高速道岔均属国内首次自主研发使用。在工期紧迫,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公司组织铺岔单位围绕道岔板精调方案和板式高速道岔拼装工艺进行技术攻关,最终经过摸索总结出了18号和42号桥上板式高速道岔施工工艺及工艺标准,道岔板精调仅用了2d时间,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高速道岔施工,为加快沪杭高速铁路全线铺轨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4.4.3 加强工序签认,推行看板管理

坚持全面推行主要工序的交接验收确认、签认和留名制度,建立每个施工工序与环节的质量责任界定、追溯体系,每一个工程、每一个项目都把责任分解到人、落实到位,并现场挂牌公示,对主要的施工工序,推行看板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达标。

4.4.4 开展标准化评定,纵深推进标准化管理

按照“六位一体”建设要求和“标准化工地”的创建要求,加强专业管理和检查,开展全方面、全覆盖、全过程检查、验收、评定。每月组织现场会和每季质量推进会,不断促进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纵深推进。开工以来,被上海铁路局授予“标准化梁场”、“标准化板场”、“标准化工地示范点”、“标准化示范无砟轨道综合段”及“标准化示范站房”、“标准化示范变电所”、“标准化示范通信基站”等荣誉20次。

4.5 布局四大质量关键,实施红线控制

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是建立在质量绝对可靠、万无一失的基础之上。路基桥涵沉降控制和桥梁徐变、路基防护、锁定轨温、联调联试及试运行是质量控制四大关键环节,制定了质量控制的红线内容,实施质量红线控制。一是委托专业单位承担评估工作,将通过沉降和变形评估作为进入无砟轨道施工的前提,沉降和变形评估不通过不得进行铺板施工。二是对路基防护工程以阻、疏、排、护为要旨,对路基排水进行综合治理。三是按照技术交底要求控制锁定轨温,设备接管单位进驻现场督导指导,监理单位全过程旁站。四是保证联调联试和试运行的质量和必需的时间。组织站前、站后单位做好充分准备,力求剩余的工作量尽可能少,遗留的设备质量缺陷尽可能少,为安全、高效调试创造条件。沪杭高速铁路仅用23d就完成了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大纲要求的16项动态检测内容,且各项检测结果全面满足运行安全性、平稳性的要求。

4.6 抓好八大工程,力保一次成优

4.6.1 路基工程

一是在做好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工艺性试验的基础上制定施工作业指导书。二是全面抓好地基处理质量过程控制,严格管桩施工工序签认制度。对短桩的接长及长桩的截除,坚持设计单位现场确认方案,确保管桩与筏板的可靠连接。在铁道部质检总站对全线的管桩抽查中,所有指标全面满足设计、规范和验收标准。三是严格路基填筑施工过程控制,摊铺厚度、含水率及施工机械配置符合工艺试验要求,加强试验检测。四是严格路基堆载预压和变形观测。预压土卸载施工,必须取得沪杭公司的书面通知,未取得书面通知自行进行预压土卸载施工的,视为质量事故,直接在施工单位半年度信用评价中扣2分。多管齐下确保无砟轨道施工前,全线路基的沉降评估顺利通过。

4.6.2 桥梁工程

一是细致监控,确保钻孔桩施工质量。全线共检测桥梁桩基41518根。其中Ⅰ类桩41469根,比例达到99.88%。二是规范施工,确保箱梁制架质量。通过正反面现场会,全面促进全线梁场制梁质量,以高程控制、支座安装准确、座浆质量为重点,强化3768孔箱梁架设控制。三是科学组织,确保现浇梁施工质量。对全线155处连续梁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分解,落实“四确认制度”。主跨超过80m的连续梁,进行线形、应力和应变的监控,采取专项措施确保桥梁冬季施工质量。

4.6.3 无砟轨道

Ⅱ型轨道板铺设严格按照“三阶段、五区段、八流程”进行[3]。加强每一流程的标准化作业,强化各阶段、各区段的精细、精准、精心控制和成品保护。注重线外模拟实作,粗铺作业前底座板和轨道板底的清洗,粗铺精度,乳化沥青砂浆灌注时间、速度、快慢节奏以及环境温度的控制等。设备配置齐全,试验检测量具、专用检具校定合格。

4.6.4 高速道岔

以1副18号高速道岔=220万人民币=4辆奥迪车的价值分析,要求要像“放鸡蛋”一样对待高速道岔尖轨和心轨的运输、吊装、存放;71项质量关键点要求进行毫米级精度的控制,要像做外科手术一样对待高速道岔的安装。逐站编制高速道岔铺设专项方案,形成全线统一的高速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作业要点卡片等技术文件,《铺设手册》下发到每一个架子队,确保施工技术达到要求。全线采用数字化测量工具,外方质量代表和监理单位现场技术控制,重要工序公司派人蹲点把关,确保高速道岔施工一次成优。

4.6.5 绿化和环境工程

突出防护功能、景观效果二大功效,经过制定绿化方案、同步推进实施、全面补强达标三个阶段,做好全线绿化和环境工程,提升线路品质。

4.6.6 四电工程

沪杭高速铁路四电系统以动车检测过程中接触网取流正常、弓网关系良好、C3系统一次成功,创造了中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新纪录。电化局用精确测量、精确计算、精确预配、精确安装实现了全线弓网的一流状态。通号公司采用对C3系统的科研开发和仿真调试,确保了沪杭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优质、高效开通。

4.6.7 防护工程

防护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公司把防护栅栏、防护网桩、防撞架等设施视为重要的行车设施,对全线的防护设施进行全面补强。

4.6.8 站房工程

为全面控制好站房的施工质量,全面推行工序质量责任牌、工序操作实名制等管理手段,强化过程管理;同时,要求用装修的标准做结构,用艺术品要求处理好每一处细节,努力打造车站精品工程。

4.7 纵深推进标准化管理,全面缔造精品工程

全面推行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手段,是成就精品工程创建高速铁路品牌的必然选择。

4.7.1 全面推行工厂化

全线集中设置53处混凝土拌和站、11处梁场, 4处板场、7处预制构件场、1处电气化预配工厂。全线3768孔简支箱梁、47258块无砟轨道板、8800组接触网腕臂、64000根吊弦、6500根弹性吊弦、760根接触网中锚绳全部采取“工厂化生产”。

4.7.2 全面推行机械化

分专业按工作面配备成套机械设备,路基工程按施工单元配备成套设备,桥梁工程按施工工序配备成套设备,无砟轨道按作业面配备成套设备。全线无砟轨道施工分57个施工单元,投入龙门吊、汽车吊120台,砂浆车57台,运板车61台,GRP设备77台,轨道精调设备75套。

4.7.3 全面推行专业化施工

对路基、桥梁、轨道、四电、站房等工程,按专业化组织施工。对桥面防水、底座板施工、轨道板铺设、砂浆制灌等分专业划分施工单元按工作面组建专业化、小型化架子队。无砟轨道施工阶段,全线共建立专业化架子队352支,九大员全部配置到位。在全线首组道岔评估中,A类12项100%通过,B、C类项通过率也高达90%,部工管中心给予了中铁十一局高速道岔专业化施工队伍基本形成的评价,取得了部高速道岔评估中少有的赞誉。

4.7.4 全面推行质量控制信息化

以公司协同网络平台为基础,同时以即时通、163平台、V2视频会议系统为操作入口,有主次、有侧重地逐步推进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在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方面,实施质量动态情况“飞信”发送和施工质量全过程视频监控。

5 文化引领、科技攻关,用优秀团队共创沪杭高速铁路世界一流高速铁路品牌

在沪杭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有如下深刻体会。

5.1 文化引领,凝心聚力,才能所向披靡

按照上海铁路局提出的建立一支思想先进、管理科学、技术创新、作风过硬、积极向上、高效务实的优秀团队的要求,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强化执行力、提高创新力、增强凝聚力为抓手;以志在必得的信念,引领沪杭高速铁路建设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全体参建者用激情与梦想、智慧与勇气、拼搏与奉献,在沪杭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谱写着一曲新高速铁路时代的“沪杭之歌”。

5.2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才能不断突破

5.2.1 创新技术

以科技为支撑,走专家论证之路,确保安全质量。跨沪杭高速公路和跨石大路2处160m自锚上承式转体拱桥创造了3个世界第一:高速铁路自锚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度160m,为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座在软土地基上建造的160m自锚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单边转体自重达1.68万t,为世界同类转体桥梁之最[2]。

5.2.2 创新管理

在路局的坚强领导下,公司班子创新思路突破常规,推动和引领沪杭高速铁路的各项工作。通过月度考核评比,季度总结表彰,年度风险抵押兑现考核奖励等形式,实现把管理的目标转化为各参建单位的追求。先后共表彰优秀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集体26次,表彰优秀项目经理4人,优秀劳务工6165人,先进技术能手11人。

5.3 拼搏奉献,团队为先,才能共创一流

“拼搏奉献,锐意进取,荣辱与共,追求卓越”,“德才兼备,团队为先,效率第一,展现作为,超越自我,共创一流”[3]。所有沪杭人始终秉承着这种精神,传承着这种文化,实践着这种作风,连续作战,涌现了大批甘愿牺牲自我,“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故事。惟有所有建设者的拼搏奉献,团队为先,才能共创一流。

6 结语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超前谋划,科学组织,坚持统筹全局,加强过程控制,摸索和总结了一整套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确保了沪杭高速铁路按期、安全、高效建成和开通运营。

[1]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Z].上海: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2009.

[2] 曹 丹,薛贵宝.沪杭高速铁路科技创新巡礼[N].人民铁道报, 2010-10-26(B1).

[3]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沪杭高速铁路简报第七期[Z].上海: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2009.

U238

A

1004 -2954(2011)06 -0005 -05

2011 01 26;

2011 -03 -28

钱桂枫(1964—),女,提高待遇高级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全线道岔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中老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年内开通运营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品牌全线升级
中低速磁浮道岔与轮轨道岔的差异
场间衔接道岔的应用探讨
雅康高速正式全线试通车
广深港高铁将实现5G全线覆盖
既有线站改插铺临时道岔电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