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图书馆价值研究

2011-03-23 08:45王可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客体馆藏

王可玉

(台州学院图书馆,浙江 台州 318000)

1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价值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对“价值”的阐述,一是特指商品的“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的价值就越大。二是泛指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即客体的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也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客体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越有用,客体的价值就越大。

马克思主义有关客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指物,二类指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人既可以充当客体,也可以充当主体。也就是说,人既有客体价值,也有主体价值。在物与人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体现的是主体价值,物始终充当客体,只有客体价值。马克思主义有关客体的有用性,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它的正面的作用,即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可称之为正价值。一类是它的负面的作用,即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起破坏阻碍作用,可称之为负价值。由此可见,从客体价值来说,人类社会就是要充分发掘、利用客体的正价值,尽可能地抵制、改造和消除客体的负价值。

2 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价值观

研究图书馆价值,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此所指图书馆不当作商品出售,因而,图书馆价值不是指它的商品价值。换言之,图书馆价值指的是图书馆作为客体的价值。图书馆作为客体有无价值,是相对于读者、社会主体而言的。对读者、社会有用,就有价值;对读者、社会无用,就无价值;对读者、社会有害,就为负价值。所谓图书馆价值,就是指图书馆的属性能够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要,对读者及社会有用。换言之,图书馆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以馆藏图书资料为读者、社会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图书馆是通过馆藏的纸质及电子图书资料为读者、社会提供服务的。读者以及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图书馆大量有益的知识信息,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开展知识信息的应用和创新活动,进而不断地改造世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的人类文明体,其文化价值观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我国图书馆,需要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立场,区分图书资料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抵制一切落后反动文化。图书馆在对待古今中外文化态度上,在图书资料存取中,要剔除糟粕,取其精华,鼓励人们读好书,用好书。

3 中外图书馆价值观剖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学术界研究图书馆价值已有二十多年。由于中外学者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专业的局限性等,其倾向的价值观或对价值观的主观理解不同,在图书馆价值研究或核心价值研究上,立场不同,观点各异。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政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中外比较研究”一文中,对中外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作了列表比较(如下表)[1]。

从此表中可以看出,中外有关图书馆核心价值(实为图书馆价值)观点,众说纷纭。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泛指客体的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也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图书馆价值就在于能够以馆藏的图书资料为读者和社会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由上表可见,中外图书馆价值研究虽然观点杂陈,但基本持有一致的“服务”观。当然,这并不能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为人民服务的“服务”观,“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我国图书馆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图书资料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为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为推动国民经济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平等获取”、“知识自由”、“尊重隐私”、“民主”、“多样性/个性”、“正义”、“合理使用”、“人文关怀”、“容忍”等,属于图书馆“如何提供服务”方面,主要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待读者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问题。服务理念的正确与否、服务态度的好坏,与能否创造服务价值以及服务价值的大小有内在的联系,但不能等同于服务价值。

“学习/素养”、“文化多元”、“学术交流与研究”、“理性/真理”、“创新服务”、“技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社区”等,是指图书馆能够为读者和社会“提供什么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价值这一本质属性的具体化。对这些具体层面加以整理、概括和提炼,从零碎到系统,由感性到理性,就能升华为图书馆价值的本质属性即“服务”属性。

“合作”、“公共物品”、“公益性/免费”、“管理”、“职业中立”、“专业性”、“社会责任”,是指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及其职业性质。它们只是指图书馆客体本身的属性或特性,不是指图书馆客体对读者及社会主体如何有用的问题,即能为读者及社会主体提供什么价值。

“保存”是指图书资料的保存,它是图书资料价值发生的前提。但是,图书资料无论如何保存,都不能形成或创造价值。图书资料价值是在为读者和社会服务过程中产生的。

“阅读”、“多种语言”,是指读者获取图书资料价值的途径、手段问题。图书资料通过提供能够为读者所阅读的语言进行价值转化,但语言阅读本身不能产生或创造图书资料价值。无目的的无用功阅读,产生不了价值;有意识的有用性阅读,并能转化为形成或创造价值的行为,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通过剖析中外有关图书馆价值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把握图书馆价值的本质,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揭示图书馆客体属性对读者和社会主体的有用性,即以馆藏图书资料为读者和社会主体提供有益的知识信息服务。

4 图书馆价值属性

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出发,图书馆之所以具有价值属性,并且能够创造价值,是因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是具有读者和社会所需要的属性,二是能够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要。

4.1 图书馆具有读者和社会所需要的属性

4.1.1 收藏图书资料

收藏图书资料是图书馆为满足读者和社会需要所具有的首要属性。图书馆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收藏图书资料的属性。这是图书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图书馆不可替代的特有文化使命。没有收藏,没有传承,就无所谓弘扬。收藏历史,传承文明,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这是图书馆所能作出也应当作出的贡献。

4.1.2 开放图书资料

图书馆收藏图书资料,其目的是为了开放图书资料。如果图书馆只收藏而不开放其图书资料,那么,图书馆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读者和社会而言,图书馆只有开放图书资料,才能实现图书馆价值。由此可见,开放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首先,图书馆必须面向自己的服务对象开放。任何一家图书馆,都有其明确的服务对象。如学校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服务,医院图书馆为全院职工服务,城镇图书馆为城镇群众服务。图书馆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里,为特定的读者提供特定的服务。

其次,图书馆还应面向社会开放。面向社会开放,这是公益性图书馆的必然要求。图书馆为特定的读者服务与对社会开放,两者之间虽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但这种矛盾和冲突是可以化解的。这就是在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特定读者服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使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为读者和社会服务中能够达到馆藏资源优势互补,发挥馆藏资源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图书馆能够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要

图书馆拥有丰富而有益的馆藏图书资料,能够为读者、社会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关于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国际图联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研讨会上的总结是:“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四种,即:①保存人类文化遗产,②开展社会教育,③传递科学情报,④开发智力资源。”[2]另外,图书馆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还具有提供文化娱乐的社会职能。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宝库,是人类良师益友。读者对某些方面知识产生兴趣,充满好奇,心向往之,图书馆能够满足读者求知需求。读者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可以借助图书馆图书资料释疑解惑。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一线生产劳动者,他们借助于专业图书资料,追求革新、创新,并以此为职业荣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人们无不因为传承、弘扬历史文明,才有人类社会的不断繁荣与进步。

5 图书馆要素价值构成

不同的主客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图书馆价值是由图书馆馆舍设施、图书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等要素价值构成的整体。其中,图书资料价值是图书馆客体的核心价值。

图书馆馆舍设施包括图书馆建筑物,水电设施,书刊报架,检索、借阅及办公设施等。这些馆舍设施的配置,其价值体现在为读者借阅图书资料提供物质支持。

图书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及电子信息资源。其价值体现是,读者可以通过馆内阅览获取知识信息,也可以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借出服务。

图书馆工作人员凭借其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管理理念、服务素养等为读者和社会提供图书资料借阅服务。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部分还有自身的学术价值。

图书馆客体构成要素中,图书馆馆舍设施、图书馆工作人员配置取决于馆藏图书资料的数量多少、布局状况及流通量等。图书馆价值除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学术价值以外,完全取决于馆藏图书资料能够为读者和社会所带来的价值。因此,图书资料价值是图书馆客体的核心价值。

6 研究图书馆价值的意义

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把握图书馆价值本质,以丰富的馆藏图书资料为人民群众提供有益的知识信息服务,至少具有三方面意义:一是明确“为谁服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要求我们的图书馆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明确“提供什么服务”。图书馆是以馆藏的图书资料为人民群众提供有益的知识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尽一切可能满足人民群众获取有益的知识信息需要,对于无益甚至有害的图书资料,则要严格把关,避免入馆或予以剔除,消除隐患。三是明确“如何服务”。图书馆服务可以概括为及时、优质、高效服务。图书馆是为人民服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以人民群众为本,以服务为本,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想方设法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知识信息服务。总之,图书馆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才能建设好图书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才能为人民、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出应有的贡献。

[1]王政.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中外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8(12).

[2]张安红.浅谈对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认识[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客体馆藏
馆藏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