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调查与分析*

2011-03-29 07:51袁新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馆藏河南省数据库

袁新芳

(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河南 平顶山 467044)

1 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1 总体分布情况

1.1.1 信息机构分布

河南省文献信息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系统: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科研系统图书资料室。我省共有本科院校35所,高职高专54所,笔者抽查了高校图书馆系统中的25所本科院校和10所高职高专(包括部分民办高校、二级学院)。河南省目前有省级图书馆1个,15个地市级图书馆,县区级图书馆118个,地市级少儿图书馆1个,同时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农家书屋”,笔者共发函调查了16个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对科研系统图书馆,笔者重点调研了河南省科技厅下属的科技情报所、河南省社科院图书馆、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河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中国烟草科技信息中心、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以及河南省有色金属网等8个信息服务机构。

1.1.2 馆藏分布

经笔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发展迅速(见表1),其原因一是高校扩招,为了满足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二是高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的提高。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种类呈现多样化,馆藏已实现以纸质文献为主向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电子图书、光盘、购买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及数字化虚拟馆藏资源并重转变。

表1 馆藏量居前10位的图书馆

1.1.3 地区分布

河南省会郑州汇集了郑州大学(“211”院校)、华北水利水电、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11所本科院校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25所大专院校,河南省图书馆和郑州市图书馆以及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机构均聚集在此,文献信息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笔者选取其中的46所图书情报机构,将郑州地区与郑州以外地区进行比较(见表2)。

表2 地区分布

1.2 特色文献资源情况

河南地方文献收藏中有丰富的地方史志、历史人物和名人著作及大量的地方出版物。河南省、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一般都较注重地方文献的收藏,河南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达272.92万册,购买中文数据库3个,自建地方特色数据库3个。其他地市图书馆收藏的特色文献资源如郑州市图书馆收藏的文革资料及嵩岳文献;南阳市图书馆收藏的南阳籍作家作品;三门峡图书馆收藏的三门峡水务资料等,洛阳市图书馆开发了“牡丹文化数据库”;安阳市图书馆建立的“殷商文化数据库”;禹州市建设的“中国钧瓷文献全文数据库”等都颇具特色,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古籍、善本等珍贵资源的馆藏量与图书馆的历史沿革密不可分,成立年代久的图书馆,古文献资源较为丰富。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也根据办学特色、优势专业,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数据库(见表3)。

1.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情况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工程: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Halis)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组成部分、省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以郑州大学为中心,联合省内各高校图书馆,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为出发点,与Calis华中地区中心紧密配合,实现了公共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编目等功能,为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服务。

科研信息共享工程:为推进河南省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由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牵头成立河南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HNSTL),它是由省科技情报机构、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资源组成的一个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目前首批成员单位包括河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黄委会黄河档案馆等10家单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工程启动于2002年,是河南省文化厅针对本省实际,为解决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缩小“数字鸿沟”,提高人们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也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一项惠民工程。2007年,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共建共享,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基层网点组织管理资源的整合。河南省图书馆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河南分中心,不断加强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自建了新农村致富之路、河南地方戏曲、中州文化览胜等3个特色资源库。

区域性图书馆馆际协作工程:2005年由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财经学院等五所高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了河南省省会高校图书馆馆际协作组织。馆际协作的宗旨是利用各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在资源建设、数据库联合采购、馆际互借、期刊共享、特色资源建设、经验交流、读者服务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工作,以达到共建、共知、共享的目的。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

2.1.1文献信息资源分布广泛

高校图书馆主要本着为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自然、社会科学文献保障的宗旨,较少对社会公众开放;科研系统图书馆直接为科研单位、企业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生产等提供科技创新所需的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公共图书馆则面向全社会提供文献阅览服务,肩负传播文化科技知识的使命,文献覆盖范围较广,除科技文献外,还包括了科普、地方文史文献。三类机构在系统内单位间的文献信息共享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系统间由于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交流协作有限,并且各机构馆藏文献多为纸质文献、特色不突出等因素导致共享程度不高,共享层次有待提高。

2.1.2 文献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三类机构资源来源不同,全省各地区图书馆、不同系统的图书馆经费数额差异较大。受地方财政经费影响,公共图书馆出现了文献采集量小、建筑更新慢、现代化设备缺乏等问题。相比而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随着高校整体发展、高校教评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经费投入大,技术设备先进,人员素质高,馆藏文献专业性强,电子资源充足。

公共图书馆中省图书馆和郑州地区的几个图书馆经济实力较强,硬件条件较好,而其他一些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经费明显不足,有的馆年经费只有十几万元,甚至还在逐年下降。经费短缺无法保证文献资源建设的连续性以及网络化建设的持续性,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公众职能的发挥。高校图书馆由于办学层次、招生规模差异,部分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视不够,造成一些高校图书馆经费不足,文献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降低。科研系统图书馆通过与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联合,积极开展信息共享,建设了如河南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HNSTL)、河南省医学科技文献资源共享中心等获得了较快发展。

2.1.3 重复订购和资源短缺并存

河南省除了少数几个省部共建高校、重点院校外,大部分经费紧张,投入图书馆事业的经费有限,因此外刊资源的建设一直停滞,不少单位只订阅少量期刊、数据库,外文资源难以满足我省科技发展需要。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外刊价格每年以7-10%左右的幅度上升,许多图书馆都大幅度削减了外文期刊的订购数量。中外文献订购比例相差悬殊,调查中发现,仅电子资源部分,中外文献信息的购置比例接近3.4:1。

各图书馆构建大而全、小而全的文献信息资源系统的现象比较突出,协调采购、集团采购开展并不理想。高校图书馆大多同时订购了中文纸质期刊与中文期刊数据库,高校之间重复订购严重,调查中发现中国知网购买率达到88.6%,重庆维普科技期刊达到85.7%,万方数据系统77.1%,其中,多个高校图书馆同时购买了三大数据库系统。据研究表明,CNKI、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系统中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重复率达到50%以上。各图书馆中文文献信息资源重复订购与外文资源短缺并存。

2.1.4 自建数据库的选题特色化不够明显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普及,近几年各类图书馆在新建馆舍的同时,也大量购进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网络应用广泛,数字化程度普遍提高。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主要途径有自建、引进和开发。调查显示自建的数据库一般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本校教师科技成果和专著数据库、本校学生优秀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另外根据馆藏特色和地域特色,自建特色专题数据库。许多院校办学时间长,馆藏文献资源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形成了融合专业特色、地方特色的特色馆藏资源。如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宋代文献数据库;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自建的粮油食品特色数据库、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数据库;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小麦专题特色数据库、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等。对我省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有重要影响;许昌学院的钧瓷文化和魏晋南北朝数据库;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开发的“水利水电图书数据库”及图片数据库“世界建筑图片”。

2.1.5 古籍、善本等珍贵资源丰富

古籍、善本等文献资源是社科类文献资源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各图书馆系统馆藏文献资源深厚文化积淀的反映。调查数据显示,公共图书馆系统古籍拥有量为100万册,占参与调查图书馆古籍总数的62.5%。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拥有量为50万册,约占参与调查图书馆古籍总数的31.3%。

其中河南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是河南省最早的一所公共图书馆,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拥有古籍506164册,善本24000册。河南大学图书馆收藏也收录了丰富的河南地方史志资料,如刻本明成化《河南总志》、明嘉靖《河南通志》,稿本《东京志略》、《汴梁水灾纪略》、《芸晖书屋笔记》等珍本孤本弥足珍贵,并以古都文化、河南文献为特色,以重点学科专业文献为支柱,构建独具特色的“宋代文献数据库”。河南省社科院图书馆收藏了古籍8万余册,其中善本66种,包括元延祐圆沙书院本《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明抄本《中吴纪闻》、清史梦兰辑摹绘精抄本《图书便览》、明万历本《古今事文类聚》、明嘉靖本《白孔六帖》等珍贵文献。

2.2 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 重复订购严重

一是各馆之间的重复订购,例如郑州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引进的外文数据库多数重复,二是馆藏电子文献与印刷型文献的重复订购,其中中文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重复率更高。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缺乏沟通,除部分重点学科外,文献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2.2.2 优势资源、特色资源有待挖掘

数据库的建设应突出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全”,利用网络充分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搞好特色服务的途径,一是从本馆现有馆藏和服务对象特征,组建特色资源,如学科或专题特色;二是服务手段、方式上的特色,如文献类型、载体特色;三是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突出地方特色。

2.2.3 网站建设滞后

一些高校图书馆网站中外网无法访问,公共图书馆除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信阳市等少数图书馆设有自己的网站,多数市级图书馆不提供网上服务,或网站正在建设中,内容更新慢,链接多为死链。

3 河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探讨

3.1 借助于网络,构建统一检索界面

图书馆各个馆之间、各系统之间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借助网络、合理分工合作,实行跨地区和跨行业的协作共享,逐步形成区域性的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系统。构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统一检索界面,编制联机馆藏目录,将本馆资源充分展示出来,达到馆藏资源的共知共享。读者通过网络在统一检索界面检索到是否有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并能够了解原始资源的收藏机构、馆藏地址,同时也可以访问图书馆主页,进行馆藏书目检索,或了解图书馆有哪些电子资源,如何获取文献等。

3.2 协调采购,减少重复

各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信息资源,购置文献资源应以需求为导向,根据本馆的地区特色、结合专业特色、高校重点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保证必要的品种,使每个馆都保持自己的特色,各馆之间相互协调,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图书馆在某些学科品种、数量、质量以及连续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对各馆都需要的数据库,可通过集团购买方式,降低购买费用。对于访问量较大的数据库可采用集团购买,各成员馆分别建立镜像站点的方式提高访问速度。

3.3 广泛开展馆际互借,构建多层次的文献传递服务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建立馆际互借信息系统,制定馆际互借实施办法和有关协议,读者可通过亲自到馆、信函、电子信箱、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提交文献传递申请单,及时获取所需文献资源。充分整合人员和设备,建立高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形成多层次的文献传递服务。

3.4 强化标准,共建共享特色资源

各图书馆由于所属系统不同、侧重的学科不同和服务的对象不同,在藏书内容、种类方面必然会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形成了自己的馆藏特色。网络环境下,特色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生命,图书馆在数字化过程中,应依托自身的特色馆藏,利用网络技术,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对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特色数据库,为实现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建数据库由于投入大、周期长、数据采集困难,直接经济效益见效慢、更新工作量大等特点,致使具有地方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建设滞后。数据库资源建设的分工协作,可以有效防止数字化过程中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同时,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要求各系统之间具有兼容性和可移植性,数据库的建设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格式,这无疑给信息共享造成了障碍。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拟结合已有的标准,提出一种数据库构建标准,对数据库的结构、信息表述、录入格式等制定规范,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并逐步推广。特色和专题数据库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及时更新,增加标引,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3.5 寻求有效模式,拓宽服务范围

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着盲目求全、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造成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部分资源共性短缺并存现象,制约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因此,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应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合作与共赢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把本馆视为全省文献资源网的一个环节,拓宽服务范围,才能促进各图书馆之间充分的合作,使文献资源达到区域内共享。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投入支持、战略决策作用,发挥各方积极性,保护、协调、规范好参建各方权益,积极寻求有效模式,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分步骤、分阶段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1] 申少春.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1):49-52.

[2] 温芳芳.试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重复建设问题[J].新世纪图书馆,2008(2):69-71.

[3] 唐振宇,陈凤岩.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8 (3):42-45.

[4] 王槐深,白广思.区域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整合的原则与策略[J].河南科技,2009(9):10-11.

[5] 河南省医学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中心[EB/ OL].http://www.hnyxqbs.org.cn/.2010-3-10.

[6] 河南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EB/OL]. http://www.hnstl.gov.cn/Home/tabid/36/Default. aspx.2010-3-20.

[7]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EB/OL].http://www. hnass.com.cn/tsgx/index1.asp.2010-3-20.

猜你喜欢
馆藏河南省数据库
馆藏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