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对策探讨

2011-03-31 02:16祝月婷
关键词:诚信思想大学生

祝月婷 党 萍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对策探讨

祝月婷 党 萍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当代大学生失信、损德现象的出现既有个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家庭及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充分落实诚信教育,营造诚信环境,健全评价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

诚信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土壤上一束永不凋零的道德之花,其绽放出来的价值之香、人性之美,不仅成为个人发展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也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作为专业教育比较系统完整、知识层次比较高、认知能力比较强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其诚信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全力营造诚信环境,用高尚的诚信之德统帅大学生思想之魂,对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前提,必须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唯有如此才能准确定位诚信教育的立足点和支撑点,进而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全国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好的,思想主流继续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护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铭学子心中。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务实进取并有着良好的思想情操。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的状态之中,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冲击等系列因素影响,致使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见利忘义、惟利是图、不讲信用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表现为:考试作弊、学术抄袭、拖欠学费、骗贷逃贷、求职履历 “掺水”,等等。诸如此类一系列失信、损德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1]

二、影响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因素

第一,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加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等,使人们更多关注个人利益,为追求个人利益及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丧失自己的诚信。不讲信用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范围内成了受益者。那些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甚至受到排挤、孤立、打击报复等。失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反而被一些人认为聪明、有能耐,这些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第二,学校教育力度不够的影响。现阶段虽说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已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但纵观各级教育单位并没有出台富有成效的诚信教育体系和相关制度。学生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受到的诚信教育较多但多数过于抽象,学生不能领悟其精髓;到了中学阶段本应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却被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在大学阶段各高校从思想上应该说是高度重视,大家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也深知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但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措施还很缺乏,正面教育抵不住负面影响。

第三,家庭教育乏力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三、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对策

第一,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诚信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的任务,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都须体现诚信教育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除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外,“育人”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处处突出诚信教育。

第二,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良好的诚信环境包含社会、家庭、学校等,这里仅就高校校园内的小环境作些探索。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2]

第三,健全诚信评价与奖惩体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诚信量化考核标准,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同时将诚信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第四,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2]

总之,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教育形式,完善教育手段,充实教育内容,逐步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从而使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石维富.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和诚信教育思路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8).

[2]韦景云.论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5(2).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G641

A

1673-1395(2011)01-0106-02

2010 10 -22

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资助项目(2003y059)第一作者简介:祝月婷(1989-),女,湖北黄陂人,学生。

猜你喜欢
诚信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