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2011-03-31 02:16史天平左红玲
关键词:青少年政治思想

史天平 左红玲

(1.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大同分校,山西大同037009;2.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中学,山西大同037009)

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史天平1左红玲2

(1.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大同分校,山西大同037009;2.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中学,山西大同03700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应适应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全方位、多视角的开展。

信息化;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

进入互联网时代,高等院校如何适应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互联网拓宽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互联网具有信息共享性、可复制性、实时传输性的特点,网络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互联网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极大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当下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的高集成性、互动性和选择性,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有针对性的观点和信息,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或者实行自我教育。

(二)互联网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新渠道和新手段

互联网网络具有形象化、趣味化的特点,网络中兼容了图形、动画、声音等直观生动的多媒体题材,使受教育者更为深刻、全面地感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教育脱离了场地、时间、人员的限制,实现了全天候、无限制、低成本、随时随地教育,受教育者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所需的知识,并及时进行意见反馈,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网上讲座、网上宣传、网上论坛、电子信箱、热线服务等传播手段,大大增强了传统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其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

(三)互联网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互联网为青少年表达思想观点、发表自我见解搭建了平台,有助于他们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和见解。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从网络上了解青少年发表的各种观点和意见,并就某些问题与学生在网上展开讨论、交流,进而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影响

(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的消极影响

网络大量的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信息的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价值观的多元化或信仰的缺失,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收和传播具有隐蔽性,容易引起青少年道德品质下降、社会责任感降低,使部分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也是青少年接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渠道,辨别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容易被虚假现象迷惑,动摇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上网时间失控,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这些改变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会使免疫功能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胃肠功能紊乱、焦虑、抑郁等。另外,上网时间过长,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但之后则令人更加颓废、消沉,有的甚至消极自杀。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

(三)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消极影响

沉迷网络会使青少年大大减少参加日常社交活动的时间,与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少,导致孤独感加剧,从而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聊天室等虚拟社区以匿名或化名方式进行的网络交往,无法规范人们言论的真实性,这使很多青少年抱着游戏般的心态参与网上交际,不仅自己撒谎面不改色,而且对他人言论也毫无信任感可言。网上人际信任危机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现实人际交往,导致现实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消除负面影响的策略

网络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环境,另一方面其消极影响也给思政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我们应扬长避短,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网络的消极影响,努力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一)积极引导,加强对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能带来负面影响。其次,要大力加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倡导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文明的网络行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分析和对待网络信息,消除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碰到的困惑,自觉抵御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入侵。再次,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构建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努力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

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才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获取有益知识信息的同时,老师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网上行为,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三)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面对互联网的时代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转变工作观念,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科技知识来丰富自己理论水平,以精通的业务素质来面对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通过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同时要改变“填鸭式”、“命令式”的工作方法,避免简单化、行政化、发号施令的方式,确保工作的实效性、高效性、及时性。此外,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1]宦忠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当代经济,2006(2).

[2]肖庆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问题刍议[J].职业圈,2007(4).

[3]王新林.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D432.62

A

1673-1395(2011)01-0108-02

2010 10 -28

史天平(1982—),男,山西大同人,教师,主要从事政治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青少年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青少年发明家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