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思想对中国军事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2011-03-31 02:16伍国华
关键词:曾国藩军队军事

伍国华

(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曾国藩思想对中国军事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伍国华

(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近年来,曾国藩成为社会上一个热门话题。人们纷纷从曾国藩的自我完善、治学态度、生活习惯、锻炼身体等方面去寻找可资借鉴的地方。从曾氏治军原则出发,分析湘军建军之初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流传甚广的八字家诀,可供我军现代文化建设参考。

曾国藩;军事文化;建设;八字家诀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至今,一直重视军队文化建设。1944年,毛泽东就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生产,再次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历史规律表明,每一支伟大军队的诞生都是由于其自身先进文化的支撑而造就的。笔者拟分析曾国藩治军思想,以寻找有利于我军军队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构建军队核心价值观

曾国藩在团练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湘军的核心价值观。一言以蔽之,便是训练。训指的是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以今天的用语可表述为军队软实力建设;练则是重在军事、技艺的学习与演练,以今天的用语可表述为军队硬实力建设。曾国藩思想的核心便是在软实力的指导下发展硬实力。湘军的核心价值观是忠君勤王、捍卫礼教。这固然有其历史糟粕,但其建军思想的单一性、一元化、主流化的建设仍值得我们借鉴。关于军队思想建设方面的一元化或者主流化的观点,曾国藩早在咸丰三年(1853年)湘军南昌城败时就总结道:“今日兵事最堪痛哭者,莫大于败不相救四字。虽此军大败奔北,流血成渊,彼军袖手而旁观,哆口而微笑。”之所以出现绿营军不营救湘军,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军队的将与兵之间、将与将之间、此军与彼军之间存在一种思想多元,缺乏统一指导的状态,各自为战。这种情况在当时国民党军阀之间也不少见。在今天的军事战争中,如果不能够形成协调统一、快速准确的决策行动机制,那么等待一国军队的就是毁灭。

在军队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域,除了一元化思想外,其本土化的思想建设同样需要我们重视。近年来,不断有西方反华势力散布民主社会主义和普世价值的观念。这种价值的创造者是西方文化,他们鼓吹社会思想西方化。对于这种观念,笔者以为是万万要不得的,尤其是在军队思想建设中。曾国藩在消灭太平天国的运动中,一直以传统文化卫道士的面目出现,他把洪秀全当做外族的代言人对其加以评判。在《讨粤贼檄》中,他写道:“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正是敏锐地捕捉到当时洪秀全提倡天主教不符合中国人心理的这一点,曾国藩从本土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号召知识分子起来“以卫吾道”。虽然曾国藩想维护的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是在军队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以争取封建士人。普世价值在我国政治制度、军队建设方面并没有多大的适用空间。移植一种文化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在于这种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还在于其受体是否能够适用和如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正是由于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正是适应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而今天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并不具有这种特征,况且在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的国家,种族歧视、地区冲突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可见这只是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颠覆我国的手段。因此,在军队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决反对多元化、西方化的倾向,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从永葆我军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性质的高度,从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持思想建设上的一元化和本土化。

二、八字家诀新解

八字家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套严格的家规虽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所创立,但却因曾国藩而为世人所知,也因为《曾国藩家书》而备受推崇。

早:早起,早起三朝,可当一工。早,对于军队建设来说,不仅仅是早起出操等日常训练,更重要的是一种军事时间观念的建立。战场风云瞬息万变,任何一个时间点的把握不精确不及时,便会使战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战时期,美国正是由于军事时间的正确把握,使其取代英国,改变了长期以来欧洲主导的世界政治格局。因此,必须要建立军事时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观念,必须懂得谁掌握了军事时间,谁就把握了军事行动的主导权,从而也就影响了军事行动的成败。

扫:扫除,清洁卫生,不可忽略。扫,对于军队建设来说,不仅仅指要注意官兵日常生活细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要不时给自己的头脑扫扫尘,检讨自己,把那些不利于军队文化建设的内容扫出去。曾国藩经常检讨自己,他检讨自己的方法就是记日记。具体到我们的军队建设,则是思想报告,必须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向组织汇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拒绝西方媚俗文化、金钱文化,使我们的军队成为一只永葆先进性的军队,担负起中流砥柱的历史重任。

考:祭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对于军队文化建设来说,指的就是要学习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良革命传统,这是我们军事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宝:睦邻,患难相顾,惟善为宝。对于军队文化建设来说,指的有两点:一是军队内部之间的团结建设,二是指慎战思想的教育。

书:教育,读书明理,普及知识。对于军队文化建设来说,指的是军事人才的培养,军事知识的普及。当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官兵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掌握好高新科学技术,打赢现代化战争。必须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观念,加强知识储备,补充多方知识,根据形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把我国军队建成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和钢铁般心理品格的队伍。

蔬、鱼、猪(种菜,园有蔬菜,四季常新;养鱼,鱼跃于池,活泼泼的;猪:养猪,庖有肥肉,养老待客)。对于军队文化建设,这三者指的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化为生产与军事相结合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表现为屯田制,让士兵戍守边疆的同时,进行荒地开垦,自养自足。这种屯田模式在我军建设史上有著名的“南泥湾”模式可供借鉴。正如朱德在一次会议上所说的:“军队是武装的工农,可是很久以来,这些工农参加军队后就不从事生产了。我们八路军打破了这个传统。八路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他们过去是工农,他们从领导到战士都一样参加生产,这是惊人的创造。”因此,我军必须重视生产与军事的联系,在生产中训练,在生产中成长,在生产中创新。

[1]马东玉.曾国藩大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G02

A

1673-1395(2011)01-0115-02

2010 10 -11

伍国华(1973—),男,福建宁化人,讲师,主要从事军事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曾国藩军队军事
跟曾国藩学修身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