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管理

2011-03-31 02:16高建昆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会素质

高建昆

(云南财经大学学生处,云南昆明650221)

试论大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管理

高建昆

(云南财经大学学生处,云南昆明650221)

指导大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管理是依据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或职业生涯规划来建立发展目标体系,而这三者的引导作用是各具特色的,可以整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建立发展目标体系。以大学文化引领是强调让大学生自觉成为有科学理想信念、有创新精神的人。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设计是重在让大学生学会做人。以职业生涯的规划来进行合理安排是侧重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做好职业人。

自我发展;目标管理;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管理,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组织目标,形成自我发展目标体系并将其分解为切实可行的计划,继而激励、指导自我的动机和行动,促成目标实现的过程。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中,大学新生经历了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全方位改变。环境变化使得新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目标重构问题。充分利用大学的学习时光,让自己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适合的、满意的工作;在大学独立生活期间怎么学会去选择和把握友谊、爱情等,让自己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拥有健全的人格。[1]因此,指导大学新生进行自我发展目标管理是顺利度过适应期的重要保证。

一、以大学文化的引领进行自我发展目标管理

大学文化泛指大学内部的一切活动及其方式。大学文化对学校所有成员尤其是对学生具有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的所有文化要素包括: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传统风气、生活方式、心理氛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学校制度、物质环境等。[2]大学文化发挥引领作用主要是在三个层面上:大学精神文化引领学生“常向上”、“常为新”;大学制度文化引导学生内化社会规范;大学环境文化推动学生自我教育。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驱动学生很好地融入大学学习生活中,顺利进入大学生角色。

大学精神文化是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的。[3]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生活历史的积淀,它内含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行为是传统与现代的关联和整合。通过外化为校训、校徽、校风、校规等,大学精神文化引领学生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同时,大学精神文化具有时代精神,教导学生追求真理、科学和创新,激励学生不断提升、不断优化自我,努力成就为创新型人才。大学制度文化由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等构成。[3]它是大学精神文化外化为行为规范的具体体现。为了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健康发展,大学利用行政权力维护一定的组织效率和相对稳定的秩序,通过规范课程和非课程的教育体制,引导学生学会约束自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认同国家、社会和组织倡导的价值取向,尊崇公平、公正原则,从而促成“树立良好校风,人人有责”的局面。大学环境文化由大学的物理空间、设施等构成。[3]它既包括文化、体育等基础硬件设施,也包括校内学术氛围、育人氛围、舆论氛围等软环境。大学环境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外化为一定素养要求的行为符号。大学人文精神通过在校园建设、人文景观、文化活动中渗透和体现,营造着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的文化氛围。

二、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自我发展目标管理

大学文化促成学生自觉实现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素质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所谓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现代教育思想。[4]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自我发展目标管理方面,学生需要发挥主体精神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学生以这些素质发展为实践目标,就是自觉把自己塑造成为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

具体来说,德方面的素质发展既需要学生提高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觉悟,还包括人格(基本人格和理想人格)、气度(内在气质和外在风貌)、情感等的改善。仅就人格而言,大学生应根据自身思想状况的层次确立切实可行的追求目标。一般来说,首先要求学生应以具有一个合格大学生、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人格为现实目标,而把理想人格作为学生毕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智方面的素质发展不仅是指有文化、有知识,还涉及能力、才干、经验、胆识、悟性、毅力等内容。欧阳修笔下能从钱孔中倒油的卖油翁并没有多少书本上的文化知识,但却有经验和才干。体方面的素质不仅仅指健壮的体魄,还应有健康地面对顺境和逆境,大荣大辱都能承受的心理。仅有前者而缺乏后者是心理上的残疾人,这样的人在事业上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美方面的素质也不仅仅指具有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技能,更主要是指对美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把自然客体作为审美对象的人,就很容易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也就能深刻理解庄子所谓的“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返璞归真,其乐无穷的哲理。而对自然现象缺乏审美兴趣和能力的人,就很难同优美的自然客体产生审美关系,因而也就很难从中获得审美快感。劳方面的素质主要是指让学生学会生活和谋生的本领,提高把科技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

三、以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行自我发展目标管理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中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技能、兴趣、知识、动机等自身特征和所处的环境状况进行认识、分析,从而为选择最合适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通道而进行的规划和设想。它是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以便保证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目的。在适应期阶段大学新生主要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是转变角色、调整心态、了解专业及发展方向、激发动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进入大学后,学生设立一个合适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来讲,设立合适目标需要对自身、专业和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对自身的评估包括了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对专业和外部环境的评估包括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相关行业的信息、市场整体的环境等。选择成才目标时,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规划过于理想化、规划与职业选择等同、规划与学业联系不紧密等。为帮助学生有效制定发展目标,可以在新生入学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同时结合辅导员的指导,学习如何订立适合自我的生活、学习发展目标,再通过“一帮一”的学生互助形式反复修正,制定出专业素养发展目标体系和技能发展目标体系。专业素养发展目标体系是符合学校或专业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要求的目标体系,技能发展目标体系是根据个人实际而定的,如发展组织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创造能力、专业技能等相关的目标体系。

[1]郭琦,黄悦勤.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定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6).

[2]睦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

[3]李延保.大学的文化和大学的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G645.7

A

1673-1395(2011)01-0122-02

2010 11 -25

高建昆(1972—),男,云南建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学会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学会分享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学会分享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