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2011-03-31 02:16丁建飞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素质

丁建飞 朱 慧 陈 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浅析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丁建飞 朱 慧 陈 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全面培养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医学高等院校学生教育和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可以在学生基本能力塑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全面培养医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医学生积极就业,在完善社会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

一、医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主动就业意识薄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业观念相对滞后,定位不明确,对国家当前的就业政策不了解,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大部分医学生愿意到发达城市、三级规模以上单位或相关事业单位就业,不愿意到基层就业。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充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去积极就业,在面临社会压力和就业压力时显得非常无措,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回避就业的思想。

专业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不足。医学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部分学生对在校期间的前期基础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临床课程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实习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医学院校经过多次扩招后,本科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将毕业前一年的临床实习时间充分运用于复习考研,或者四处忙着找工作,使临床实习基本上成了应付。

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欠缺。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文化素质,同时关注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可以通过短期训练和培养得到提高,但专业外的能力却需要长期积累养成。由于医学院校以理科学生为主,专业特色非常明显,学校和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理轻文的思想,没有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加之医学生课程负担较重,很多学生主动参与综合素质拓展的意识不足,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还存在欠缺,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高层次需求。

二、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举措

(一)塑造健康身心素质,坚持德育为先

首先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服务奉献社会的基础,在个人成长成才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其次是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培养医学生与职业相关的基本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优良的医德医风。高校要引导医学生树立“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工作理念。

(二)完善课程设置,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市场导向,完善课程设置,夯实理论基础。医学院校要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并重,将非医学专业的人文课程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医学专业教育方面,在保持既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医学院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往届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建立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反馈通道,及时掌握新形势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医学生知识结构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使医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和实习考核,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医学是对技能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的学科,高校一方面要加强临床教学单位审核,构建完备的教学单位准入机制,保证所属的教学单位实习管理规范,实习计划按要求安排合理,并有足够的硬件设施水平和技术力量完成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学单位临床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考评。高校可成立临床教学考核专家组,在实习期间定期到教学单位指导临床教学,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全面了解教学单位的带教意识、带教能力和水平,了解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高校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

搭建有效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努力探索解决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自身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依托专业教师资源和实验室条件,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医学知识,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训练自身科研思维,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要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奖惩力度,为医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创造有利条件。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和院系要根据医学专业特点,经常性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学习竞赛活动,为医学生提供锻炼自身、展现自己的舞台,使医学生在丰富自身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特长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三)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和引导。高校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当前医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明确自身定位和层次,及早规划五年的学业生涯和今后的职业规划。在求职期间,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成人观、成才观和成功观,适时调整自身就业期望值。加强国家对基层就业的政策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学生走向基层,深入基层,到基层建功立业。

开展创业教育。由于受长期的专业教育,大部分医学生对就业单位和专业选择较为局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求职思路。因此,高校可以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使医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邀请成功创业的先进典型传授经验,开展医学生创业论坛,设立创业基金等,鼓励医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创业,敢于创业。

开展就业笔试和模拟面试。针对医学生就业招聘的具体特点和招聘形式,高校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模拟笔试和面试辅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专业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查遗补漏,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帮助同学了解和熟悉招聘程序和具体环节,把握每一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针对医学生求职期间出现的心理困惑进行及时有效疏导,对经济困难生和就业困难生提供有效帮扶和指导,以促进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总之,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医学院校只有适应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才能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蒋洁.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7).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G642.44

A

1673-1395(2011)01-0134-02

2010 09 -11

丁建飞(1982—),男,安徽肥东人,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