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研究

2011-03-31 02:16李瑞瑾
关键词:动脑动手幼儿教师

李瑞瑾

(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忻州034000)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研究

李瑞瑾

(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忻州034000)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实施幼儿五大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还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科学教育;主体性发展

幼儿是能动发展的主体,幼儿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幼儿从出生之日起,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着未知的世界。幼儿主体性发展是幼儿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1](P28)它是一种融操作性、探究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的理念早已被大多数幼儿教师所熟悉所接受,然而在实践中仍面临着诸多的困惑与问题。

一、更新幼儿园科学教育观念

要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首先,幼儿教师在头脑中必须有幼儿主体地位的意识,自觉地把培养幼儿的主体性作为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真正把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儿童观的实质就是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摆正教师与幼儿的地位,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2]而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不是要求幼儿掌握严格的科学概念,而是引导、支持幼儿通过自身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获得真正内化的经验。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幼儿学得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学习。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应成为教师支持幼儿通过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幼儿科学教育认为,幼儿学习科学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知识,而是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的探索和发现来获取知识经验。科学教育的职能在于引起和促进幼儿这种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主动性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幼儿园现行的科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解放了幼儿的手脚,但幼儿的头脑还没有得到真正解放。要想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幼儿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思想,更新幼儿园科学教育观念。

二、了解并尊重幼儿学习科学的需要和兴趣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表现积极与否,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来源于兴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即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兴趣是主体作用发挥的源泉,也是主体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活动效果才是最好的。只有形成这样的学习过程,幼儿才会乐于尝试,敢于思考,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并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幼儿之所以对科学教育活动产生兴趣,是因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个个都是天生的小小科学家。他们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实现幼儿主体性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发展幼儿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重要条件。

三、创设多样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采用的科学活动组织形式与指导策略直接关系到科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幼儿主动学习科学的真正实现。尽管现在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过去传统的灌输方式相比,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很多科学活动只赋予了幼儿自主探究的外在形式,没有触及其内在本质。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设计活动方案。例如,认识电的活动,教师预先选择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准备相应的材料,如家用小电器、小电珠、电线、电池等,通过教师的普遍指导开展活动。这种做法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相违背,使幼儿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发挥,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也无法主动去探究。事实上,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随时发生,所以,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该是非正规性的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灵活进行。例如,初冬的早晨,出现了少见的大雾天气,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来园的幼儿热情地与老师和同伴谈论着自己在路上看到的雾和在雾中的体验。这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带领幼儿到园外或户外再去对这种不常见的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引导幼儿对雾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幼儿的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只有在幼儿关注点上生成的教育,幼儿才有真正的学习动机,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前提。可见,幼儿科学教育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保证幼儿主体性发展和主动探究的重要条件。

四、促进幼儿动手与动脑操作相结合

幼儿思维中科学知识的建构,是从幼儿主体动作本身开始的。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科学知识,才是真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其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知识。因此,操作法是科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实现幼儿主体性发展最重要的手段。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教师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但对于幼儿动手操作和动脑操作的真正内涵理解肤浅。在科学教育实践中常常存在着种种现象,值得深思。如,教师事先准备好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让幼儿思考怎么操作就能产生某种结果,在操作过程中,当幼儿的操作没能得到教师期待的结果时,教师就暗示幼儿看看其他幼儿是怎么做的,结果幼儿就停止了自己的探索与思考,去模仿他人的做法。很明显,幼儿教师重视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却忽略了幼儿的动脑操作。幼儿教师没有认识到主体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必须在动脑的指导下或在动脑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主体性,才能使幼儿真实感受到操作的乐趣,才能使幼儿从多次的失败或尝试中去验证自己的设想,体验成功后的快乐。缺少主体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既不会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活动兴趣,更不能有益于幼儿智慧的开发与探索精神的启迪。因此,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在设计与组织活动时,不要让幼儿为了动手而动手,而应当考虑如何通过动手促进动脑,通过动脑指导动手,真正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总之,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幼儿发展的核心是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儿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协调一致。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影响着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主动发展的空间,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提供保障,为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提供条件。

[1]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窦岚.幼儿教师应具备科学教育的素质[J].教育探索,2002(9).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G617

A

1673-1395(2011)01-0138-02

2010 10 -20

李瑞瑾(1976—),女,山西忻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动脑动手幼儿教师
我也来动手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动手演示找错因
肯动脑就会成功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