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建设中的“五炼”

2011-04-01 19:57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胡娟
成才 2011年10期
关键词:备课组研讨古诗

■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 胡娟

备课组建设中的“五炼”

■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 胡娟

在备课组建设中,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备课组遵循“启发—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分析学科特征和人员结构特点,努力构建备课组文化。“启发——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素质目标有三个层次:想学——会学——发展。该模式参照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的JIP实验,操作程序为“引出课题——研讨释疑——探究发现——运用发展”;形成三种操作思路:教的活动思路、学的活动、心智发展。“启发——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成果形成于“九五”期间,学校将这一成果的研究,运用于“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的新课改中,与当前课堂教学发展与研究的需要相结合,开展了“启发式高效课堂”以及“启发式文化课堂”的探索工作。在研究中,我校在备课组建设中践行“五炼”,努力提升备课质量。

一、“炼”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从1995年开始,我校一直致力于“启发—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确定了主要流程。备课组老师们根据这一流程设计教学过程。在上学期汉阳区“文化课堂”展示活动中,我校高数组胡占莉老师结合学校的“启发—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执教了《中位数》一课。在初试之后,大家一致的感受便是课中的模式体现得不够明显,感觉例题的教学应该是一个整体,似乎为了配合我们的模式而硬生生的割裂成“研讨释疑、探究发现”这样两个环节。也有老师认为“释疑”的过程不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吗?这两个流程相互包容,措辞似乎有些不妥,因而使得教学模式并不是很清晰流畅。于是,带着问题,备课组老师们一起对模式进行了再次的学习研讨。最后我们将教学流程调整为“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呈现材料,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拓展,发展思维”,最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的活动,备课组老师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模式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成功地实现教学目的的。那么,从教学任务出发,为教学目的服务,是设计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在对模式的继承过程中,也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时代特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领会模式的精髓,创造个性课堂了。

二、“炼”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我校低语备课组的老师们从教学的“细节”入手,在备课中,努力做到“抓小、抓细、抓实”。

在备课组研讨活动中,我们从教学的细节入手,用有趣、有利的开课三分钟拉开序幕,所以“精彩三分钟”成为我们低语备课组的攻关课题。备课组的“炼”细节,集中体现在:

1.锻炼。锻炼每个老师展示自己,个个进入教研角色,锻炼学生的大胆评价老师的胆量,及敢于辩驳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学习的随听者。

2.励炼。活动中将8个班分为两个组,各个组呈现的“精彩开课三分钟”要各有特色,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各有特色,这个环节就是励炼。它既激发他们在教学上的战斗力,也励炼了学生敢说敢参与的能力。

3.精炼。一节课40分钟,但对学生来讲,黄金时间只有15分钟,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只有15分钟。“精彩开课三分钟需要老师用精炼的语言,着力于“吸趣”,侧面引出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对老师开课的评价,语言也要精炼,直接挑出老师的问题所在,这一环节,就是炼就老师、学生精确地语言表达能力。

4.炼金。“金”就是指好的方法。这一个环节是在备课组活动展示完后去反思,反思的着力点不是“我们开课是否精彩”,而是这种以学生为主学生参与来评价老师的教研方式,是否让我们每位老师有所获。我们还会采用怎样的教研方式将“精彩开课三分钟”延伸到“精彩课堂四十分钟”,由点带面,让教研由一个细节推向另一个细节,在细节上下功夫,把课备精致。

三、“炼”专题

专题教研活动是以教学中存在的、富有共性的、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以专题活动的形式或以公开课的形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

我校语文备课二组围绕“古诗教学中启发—主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故事内容的时空跨度大,加上学生的阅历尚浅,学生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从而使古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怎样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领略诗人万种风情,体会诗中意蕴,让古诗教学耗时少,效率高,成为关键。备课组老师经过多次研讨,首先确定活动内容目标,让古诗教学有章可循。再开展学习有关古诗教学的经验文章,并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古诗教学研讨活动。备课组以《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为例,对四年级古诗词教学的目标、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坦诚而热烈的交流,大家达成共识:古诗的教学还是有章可循的,古诗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步:(1)解诗题,知诗人。(2)抓字眼,明诗意。(3)悟诗情,入诗境。(4)寻诗律,品诗韵。活动中,靳艳老师、王蕾老师、周清老师和熊焕真老师分别针对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研究,积极探索启发主动教学模式,打古诗教学的高效课堂。这次活动让备课组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让每一个老师都对古诗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进行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从而获得了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于今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促进了大家的共同成长。

四、“炼”合力

“合力致胜,合则盛,分则衰,合者势大,分者力弱。”备课中,必须注重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形成合力。

备课组是教师的家园、成长的乐园。一个语文备课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的优秀不是表现在某一个或某一部分队员的优秀上,而是要体现在这个团队的智慧发挥如何,集体的向心力怎样形成,以及集体的工作效能如何发挥。在团队里面,要发挥各种优势,都需要讲究合力。我校高语组,就是一个强大而有力的团队。这个团队共有10名朝气蓬勃的语文教师,他们积极参加语文备课组的活动。每个单周星期三的教研活动,大家畅所欲言,谈语文教学的现状、谈未来、谈得失……在研讨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正如小溪与大海的关系。只有无数个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时,才能迸发出海一样的力量。因此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发展,个人的追求只有与团队的追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

五、“炼”风格

备课组既是一个教学管理组织,又是一个教学系统,更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层的战斗堡垒。加强备课组建设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集体备课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功能,我校低语备课组的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智力因素、教学经验的不同,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让不同起点、不同类型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与发展,集体备课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每周三的定期集体研讨,让备课组成员把单元内容教学中自己的疑问、设想、创意拿出来交流、讨论,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备课组始终将“求同存异”作为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统一思想,不统一教学设计,倡导把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有机结合,从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个性特点鲜明的教学方案。集体备课中,每位教师的个性都得以体现,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拓展了教学的思路。高效的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学困惑的解决,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备课组研讨古诗
备课组长的定位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