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如何备教材

2011-04-01 19:57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五小吴瑞国黄崇飞
成才 2011年10期
关键词:备课组习题知识点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五小 吴瑞国 黄崇飞

集体备课如何备教材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五小 吴瑞国 黄崇飞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尊重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实现“客观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协调发展。在备课组建设工程中,我校加强了备教材的研究,通过“三定三找”、智慧碰撞、个体行动来读化教材、活化教材、内化教材,实现了“1+1〉2”的效果。

一、“三定三找”,“读化”教材

集体备教材,实现了脑力资源的共享,拓宽了教师的思路,弥补教师的认识不足,节省教师时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备课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备教材质量,我们进行了“三定三找”,弄清知识前后联系、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重难点。

一定内容,找突破点。开学前一个星期,备课组教师分别研读教材,了解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各章节之间的联系,然后集体攻关,探寻哪些章节可以整合,哪些习题可以沟通,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哪些例题需要完善。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计划表、教学进度安排表。突破点找到后,备教材时有的放矢,省时省力。开学后,根据教学进度,备课组教师找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难教内容、新增内容,拿出来研究。并联系教材,联系学生实际,一起设计复习题、导学题、巩固题、拓展题,一起设计开头语、过渡语、总结语,一起设计教学流程,确定教法学法。学期末,又一起了解学生知识薄弱的地方,回过头来审视教材,反思我们教学,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对比训练、变式训练、综合训练题目。

二定人员,找闪光点。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2人,区十大名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及优秀青年教师25人,区教学能手20人,市区教育学会会员30人,区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8人。开学分工时,我们将这些教师尽量平均分配到各备课组,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同时,备课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身的优势,有的擅长讲新授课,有的善长讲练习课,有的擅长讲复习课。有的擅长编写习题,有的擅长改编例题,有的擅长处理情景图……根据这些特点,备教材时,我们把不同的研读任务分配给不同老师,集体研讨时,由他担任中心发言人,发挥这些老师的长处,弥补其他教师的不足,带动其他教师进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定主题,找共同点。在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只是教师个人困惑,不带共性,教师间交流一下就能解决,有些问题带有共性,属于“疑难杂症”,很难解决,我们就把这样的问题确定为集体备课的研究主题,一起攻关。每周我们都会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备教材中的问题,然后确定集体备课主题,每位教师围绕主题去积极思考,广泛搜集资料。研讨时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公布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备课组长整合大家的意见,汇编成资料,发放给大家。研讨会后大家按研究出的策略去积极实践,并把实践效果在小组内交流。

二、智慧碰撞,活化教材

教材是由教育教学专家依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写的,它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由于编写团队不同,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上呈现方式不一样。由于教师认识水平差异,同一知识点,不同的教师理解不一致。为了活化教材,备课组创设平台,让教师在智慧碰撞中,对教材理解进一步加深。

开展百家讲坛活动。学校给每个备课组征订了整套的人教版、北师大版、冀教版小学教材和整套人教版中学教材。备课组以章节为单位,开展“百家讲坛”活动。活动中,教师粉墨登场,亮出研读这些教材心得。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各节内容、各年级教材内容既有独立性,又有连续性和联系性,教师研读整套教材,有助于整体把握教学标高、知识结构;研读其他版本教材,能进一步拓宽我们的思路;研读中学教材,有助于教师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小学教材,把握好尺度,做好衔接。“百家讲坛”活动,教师从不同的视角,对教材进行了解读,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得以展现,同一知识点不同处理方法得以呈现。百家讲坛活动,是知识与知识的交融,是观点与观点的碰撞。

开展唱对台戏活动。参加市教科院组织的新教材培训,总让人激动,名师对教材解读是独到的,透彻的,而自己独立备教材时,总不尽人意。为领悟到名师备教材精髓,学校备课组开展“唱对台戏”活动,我们聘请区内特级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定期邀请他们到组内来与教师一起备教材。内容由我们定,备教材时我们与特级教师互不通气,独立备课,备好后进行交流。在对比中,我们找到了方法:备教材时“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了解全套教材,把握全册内容,把单元知识与课时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活动中,我们还请特级教师对我们的解读进行点评,指出误区。特级教师的现场指导,开拓了我们思路,解开了我们备教材中的困惑。

开展智慧比拼活动。教材改版后,增减了一些内容,结构也有所变化。有些内容,难以理解,不好把握,教案难以设计,课堂教学难以实施。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开展“说教材比拼”活动。改版后的教材,城市味浓厚,乡村气息淡薄,例题呈现的素材远离我们农村孩子,为贴近学生生活,备课组开展了“例题改编比拼”活动。现行教材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但利用不好,就会“变味”、“走调”,失去应有的价值。为此,备课组开展了“情境图是与非辩论会”。在这些比拼中,教师对教材理解越来越透彻,处理教材思路越来越明晰。这些活动达到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个体行动,内化教材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只有内化教材,才可能形成教学思想,使教学进入较高的境界,教书育人才能真正地和谐统一,才能将人文思想教育、科学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而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只有内化教材,才能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画结构图。学校自行设计并印制了“结构图备课本”,开学时随教科书颁发给每位老师。同时,学校把教师结构图完成情况纳入教学常规检查,纳入绩效考核。学期初,学校要求各备课组教师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列出了整册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并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开学后,根据教学进度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把知识点连成线,线织成面,并研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比较、归类,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每课教学前,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图。画结构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了解自己所要教学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的知识储备和发展,避免教师重复教学以及过早的教学。画结构图,能把教材内化为教师头脑中的有效信息,这样,理解才更深刻,提取和应用才更轻松。

读教辅书。除了各版本的教科书,学校还买回大量教辅书供教师阅读。一读优质教学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出版社组织名师、专家围绕新教材编写了大量的教学设计,书里提供了一些背景材料,一些数学小常识,能开拓教师的视野。名师的教学设计里蕴含着名师对教材的理解,阅读这些设计,能更好理解和把握教材,实现内化。二读随堂练习辅导书。近几年,习题辅导书铺天盖地,让人应接不暇。习题是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读习题,剖析习题,能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深入了解知识辐射范围。三读单元测试卷。读单元测试卷,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整体把握本章节内容,了解各知识点在本章节中的地位,能更好地帮助老师内化知识。

找差异处。教材是书面的东西,其知识、技能覆盖面是有限的。学校要求备课组教师结合本班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找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一是把握时代脉搏,及时补充教学信息。教材的更新换代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则瞬息万变,教师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为教育内容赋予新的意义,使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二是针对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很多与本班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教师在读教材时候将教材中情境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三是立足学校实际,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新课程理念对教学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校教学设施落后,如果按课本上的呈现方式,很难完成的。备教材时,教师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资源。

我校的集体备教材的创新做法,凝聚着集体智慧,闪烁着个性光芒,区教研室为我校召开了现场会,隆重推荐我校经验。每年的教材培训,我校都有一批老师被区教校聘为授课教师。我校还被授予黄陂区数学实验基地,年年获得教学常规管理奖。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备课组习题知识点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备课组长的定位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