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泉眼水库坝体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2011-04-09 21:02郭永权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液限块石心墙

郭永权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1 工程概况

西泉眼水库位于松花江右岸一级支流阿什河上游,距阿城区约45 k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排涝为主,兼顾养鱼、旅游、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09.9 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为3.06×108m3,枢纽工程主要由土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等组成,最大坝高为39.20 m,坝型为黏土心墙砂壳坝。

西泉眼水库工程于1992年开始动工建设,1997年投入试运行,在蓄水运行过程中,先后发现上游坝坡大面积不均匀沉陷变形、坝顶防浪墙倾斜开裂、溢洪道两侧下游坝坡在冬季出现“挂霜”、下游局部坝坡出现裂缝滑坡、溢洪道边墙局部倾斜并渗水等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2 地质概况

坝址位于张广才岭支脉大青山西南麓,阿什河的上游,坝址处滩地狭窄,两岸极不对称。左岸为坡洪积台地,台面向河谷微倾,坡度在10°~15°,由黏土夹碎石和含泥砂卵石构成;右岸为低山,地面高程在300~500 m,相对高差在100 m左右,山坡较陡,在30°~70°,坝肩处近于直立;岩石裸露。并于山前发育有小规模的坡积裙;河床宽约50~60 m,两侧发育有狭长条带漫滩,由黏土、中粗砂、砂卵石等构成。

坝址区地层主要有二迭系上统五道岭组(P2w)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二迭系主要有流纹岩及安山岩,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主要有5层:

1)卵石混合土(含泥砂卵石),褐黄色~青灰色,较密实,颗粒大小极不均匀,以卵石为主,砂砾石次之,并含有较多黏粉粒,即所谓“泥砾”;埋藏于坡洪积台地底部碎石混合土层以下,厚度8 m左右。

2)级配不良粗砂:褐黄色,密实,以粗砂为主,砾石次之,含少量中细砂和卵石,断续分布于碎石混合土层之下,厚度在2.30~5.90 m。

3)碎石混合土(黏土夹碎石):褐棕色~灰黄色,密实,黏性强,颗粒大小极不均匀,以碎石为主,砂砾石次之,并含有较多黏粉粒;分布于坡洪积台地上部,厚度2~35 m。

4)卵石混合土:黄褐色~灰褐色,密实;颗粒以卵石为主,砾石次之,中粗砂少量;分布于河床及漫滩下部,厚度连续稳定,在3.0~5.8 m,顶面高程在186~187 m。

5)低液限黏土:黄色,稍湿,可塑状,黏性中等;分布于两岸滩地表层,厚度为0.5~2.5 m。表层见有厚度为0.20~0.50 m的有机质土,其下局部见有含砂低液限黏土透镜体。

3 坝体质量

3.1 黏土心墙

黏土心墙主要由含砾低液限黏土构成,以低液限黏土为主,含有少量碎石,局部见有块石;局部碎块石含量较大且有碎石集中现象。颗粒分析试验中粗粒含量 >40%的占18.8%;密度测试干密度指标未达到设计标准的占56%。

心墙料的最优含水率在17.0%~18.6%,塑限在19.2%~22.3%。含水率测定试验中含水率大于塑限的占31%。

室内渗透试验渗透系数指标>1×10-5cm/s的占测试样品总数的37.5%;钻孔注水试验渗透系数指标>1×10-5cm/s的占测试孔段总数的59.5%。

室内三轴饱和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和饱和压缩试验,抗剪参数平均值为C=51.6 kPa、φ=13.3°,范围值为C=31.8 kPa~75.9 kPa、φ=8.5°~20.0°;压缩性指标平均值为 a1-3= 0.25 MPa-1、Es=7.19 MPa,范围值为 a1-3=0.11 MPa-1~0.40 MPa-1、Es=4.30 MPa~14.00 MPa。室内天然快剪试验和饱和压缩试验,抗剪参数平均值为C=49 kPa、φ=16.1°,范围值为C=11 kPa~72 kPa、φ=10.0°~25.0°;压缩性指标平均值为a1-3=0.34 MPa-1、Es=5.21 MPa,范围值为a1-3=0.18 MPa-1~0.56 MPa-1、Es=3.31 MPa~9.31 MPa。

部分心墙料的粗粒含量>40%,不符合设计标准;大部分心墙料的含水率接近塑限或最优含水率,有一部分心墙料含水率大于塑限最大值;大部分心墙料干密度没有达到设计的压实度指标;大多数心墙料渗透系数指标没有达到设计防渗料的渗透性指标。

3.2 黏土心墙下游反滤层

反滤料为级配不良砾,砾石含量在62%~66%,且含有13%左右的卵石,其颗粒组成与下游坝壳料基本接近,从其密实性指标来看,开挖深度内的干密度为1.69 g/cm3~1.99 g/cm3,相对密度在0.65~0.78。由此可知反滤层局部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控制相对密度≥0.70~0.75的要求。

3.3 上游坝壳

上游坝壳主要由碎石混合土构成,局部为碎石、含碎石低液限黏土、粉土质砾或低液限黏土,偶见有块石;上游坝壳料的填料粒径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局部上游坝壳的压实度不够,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3.4 下游坝壳

下游坝壳料表层主要由卵石混合土构成,局部为级配不良砾,并含有块石、漂石,个别地段为块(漂)石层。坝壳料的密实度差异性较大,无规律可言。局部漂石粒径达100 cm以上,块(漂)石间空隙较大,结构松散,有架空现象,可见空洞,并见有含细粒土砾薄层。

下游坝壳密度试验未达到设计标准的占试验组数的40%,相对密度指标分别为0.21、0.46,远小于设计标准。

3.5 溢洪道两侧下游坝壳

溢洪道右侧表层为碎石护坡,其下为碎石混合土(局部为级配不良砾),主要由碎石、砾及风化碎屑等构成,含少量块石和黏土,较松散,碎石含量在20%左右。溢洪道左侧表层为碎石护坡,灰色,松散,以碎石为主,可见块石,粒径最大可达50 cm,厚0.50 m;其下为级配不良砾,黄褐色,松散,厚度为1.00 m;下部为混合土碎石,灰色,较松散,主要由碎石、砾及风化碎屑等构成,含少量块石和黏土。

溢洪道下游坝壳探坑测试左侧天然湿密度1.80 g/cm3,相对密度为0.56;右侧天然湿密度1.70 g/cm3,相对密度为0.32,远小于设计标准。

4 分析与评价

黏土心墙主要由含砾低液限黏土构成,含有少量碎石,并局部见有块石,个别孔段有碎石局部集中现象;一部分心墙料的粗粒含量>40%,不符合设计标准;大部分心墙料的含水率接近塑限或最优含水率,有一部分心墙料含水率大于塑限最大值;大部分心墙料干密度没有达到设计的压实度指标;大多数心墙料渗透系数指标没有达到设计防渗料的渗透性指标。因此,可以认为,局部地段黏土心墙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填筑质量较差,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黏土心墙后反滤层上部表层由级配不良砾构成,反滤层的颗粒组成未按设计要求的中粗砂颗粒进行填筑,其表层的相对密度在0.65~0.78,不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上游坝壳主要由碎石混合土构成,局部为碎石、含碎石低液限黏土、粉土质砾或低液限黏土,偶见有块石;上游坝壳料的填料粒径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压实度不够,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下游坝壳主要由级配不良砾构成,局部为级配不良砂,个别地段为含砂砾低液限黏土。不均匀性较大,密实度差异性较大。下游坝壳局部地段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填筑质量较差。

溢洪道两侧下游坝壳主要为碎石混合土或混合土碎石,局部级配不良砾,并见有块石,左侧相对密度为0.56,右侧为0.32,基本未经碾压或碾压不实,回填质量较差。

[1]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

[2]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应急维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7.

[3] GB 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猜你喜欢
液限块石心墙
不同粒径组合块石群水下漂移数值模拟
300 m级超高直心墙和斜心墙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沉管隧道DCM区地基块石抛填振密施工技术
地基土中基床块石沉降变形研究
基于蒙特卡洛随机采样的土石混合体数值模型构建方法
高液限黏土固化理论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常州地区土的10mm液限与17mm液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过渡层与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相互作用研究
组合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初探
含砂低液限黄土路堤压实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