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腐败的制度规治

2011-04-12 03:53宋林霖
关键词:教育领域腐败教育

宋林霖,徐 妍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论教育腐败的制度规治

宋林霖,徐 妍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教育腐败影响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与民族未来。教育领域直接关系到其他各领域腐败的程度和治理的可能性。因此,准确认识并有效治理教育腐败是发展和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回避的紧迫问题。文章从教育腐败的界定、发生的原因、表现和危害,论证从制度层面寻求解决之策。

教育腐败;公共利益;教育伦理

一、教育腐败的含义

教育腐败是腐败的一种。法学意义上的教育腐败一般是指发生在教育领域或与教育领域有关的涉及到经济利益问题的腐败行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腐败是一种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的行为;从政治学角度看,教育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1]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可能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需要,只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取。妄想通过某种不正当手段或不正当的途径获得教育资源必然会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2]

国外的研究中,讨论“教育腐败”现象多是使用“教育领域的腐败”(corruption ineducation sector),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教育腐败是系统地使用公共职权为个人谋取权利,对升学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平等造成严重影响的行为。[2]

国内的研究者对教育腐败的提法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反对者认为,“教育界确实存在一些违法及非规范行为需要解决,但这不是腐败问题,腐败与违法现象及非规范行为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另一些看法则与之完全相反,认为“教育腐败就是存在于教育领域的不符合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和教育准则的不正义思想和行为”。[3]这个概念几乎涵盖了教育领域所有的不规范的行为。而更多的学者则是接受了教育腐败的提法,但不主张将这个概念“泛化”,认为应当对这个概念作出限定。然而对于哪些行为属于教育腐败,学者们的看法却存在较大的分歧。有些学者认为教育腐败应特指那些发生在教育领域的具有行业特色的腐败行为,例如,“教育腐败系指教育机构违背教育宗旨和教育公平的原则,破坏规则和法纪,利用权力、金钱与教育机会、学术资格进行交换,谋取私利(包括个人、小集团、部门利益)的违法、违纪和犯罪行为。在广义上也包括教师的学术腐败、学校乱收费等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4]

笔者认为,教育腐败是指在教育领域或与教育领域有关的人为了谋求个人、他人或局部不正当的利益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或自己掌握的权力,或是利用他人的权力或影响力做出有违背教育规律、教育准则和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原则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

教育领域中的法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专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学者)异化社会角色,主动谋求私利最大化,而主要以教育管理腐败和教育学术腐败而表现出来的背离教育本真、损害教育公益的逐利行为,这种逐利行为不仅指向个体私益的过度膨胀,而且也包括为了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的集体腐败。

二、教育腐败的类型及现状

当前我国教育腐败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行政腐败、管理腐败、学术腐败和教学腐败四种。而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教学上的腐败。

(一)教育行政腐败 权力是腐败发生的最有利条件。腐败现象常常出现在握有权力的人和机构当中。比如很多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借助权力给很多家长和学生开绿灯,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不公平的现象,使学校学生的成分混杂。

(二)教育管理腐败 教育管理腐败导致官官相护和乱收费现象猖獗,再一个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钱权交易现象。既没有良好的监管体系,也没有良好的制度来保证起码的公平。学生和老师之间,上下级之间出现的钱权交易表现在学生评优评奖、职位晋升等。

(三)教育学术腐败 近几年,高校教师在职称晋升压力下,对学术论文粗制滥造;学生为应付老师布置的写论文任务,用他人的学术论文来拼凑了事等等。现在中国高校评职称不以教师是否全心全意教学生,不以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喜爱,不以教师是否倾尽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获得了多少国家大奖来评职称,这也许就是当前很多高校面临的教学瓶颈。这种风气必然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在学术上的发展。

(四)教学腐败 教学上的腐败主要表现在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得到老师特别关照,或者有学生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老师特别的关照,往往会向教师“送礼”,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有些教师认为这是理所应当或是“劳动报酬”,对给其“送礼”的学生格外关照。

在经济发展日益充斥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与金钱有关的各种交易从市场中脱离出来,逐渐伸向了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将市场中的违法竞争、不良风气引进教学,造成最根本腐化思想的形成,从而再次作用到市场竞争机制中,这种恶性循环没有一个解决办法,没有政府出台的控制体系,其影响必将是深远且不可估量的。

教学腐败带来的社会影响无疑是深重的。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的行为将严重污染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扰乱教学的公平性,教师工作的重点将不再是教学,而是对于“个人利益”的追逐,不再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而是带有情感偏差,这必将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规则和发展方向。其次,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分析,家长原本认为教育教学是一个良性的平台,会给孩子提供社会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发生教学腐败的过程当中,家长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推动教学腐败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还乐此不疲的宣扬自己孩子受到怎样的“特殊照顾”。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孩子本身,他们接触的正是最微型的腐败,也是最深刻的腐败。再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来说,上述情况到底是屡禁不止还是根本无人问津,作为上级直接或间接主管部门在其应该管辖的范围是否尽其职,一方面要求生源质量,另一方面对可能自身也参与其中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样的主管部门是不是很矛盾。

三、教育腐败滋生的诱因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承载着培育教育本国年青一代公民,以及传承社会道德的重要使命,因此,教育系统的腐败与廉洁就不仅仅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问题,[5]其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都不容忽视。

(一)产生教育腐败的客观因素 第一,经济因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教育腐败产生的原因有三: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教育腐败的查处概率和私人成本过低是个体选择腐败的重要因素;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教育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条件的不满足是造成教育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社会政治原因。由于教育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当中,所以社会政治势必会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等教育社会化尤其是其中的教育功能异化是产生教育腐败的重要原因。

第三,制度原因。制度和规则的不健全经常导致腐败的发生,在教育管理环节上,尤其是教育经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等环节是教育腐败的高发地带,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二者又进一步成为了教育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监督体制缺位导致公共权力运行失范也是导致教育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知,教育系统中各项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也是造成教育腐败的重要原因。

第四,文化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流传着一种“腐败文化”。“腐败文化”认为,成功不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而是取决于贿赂、亲戚和操纵。腐败在这些国家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大学并不是远离世俗的象牙塔,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那些没有形成良好社会习惯的社会更容易产生教育腐败。另外,腐败还有复制功能,有腐败行为的人不仅对当时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他(她)还影响下一代人的行为。[6]

(二)产生教育腐败的主观原因 第一,个人与社会价值观的错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过多地追求自身利益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社会的影响,利己主义大行其道。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没有将整个社会作为自己责任的一部分,家长想着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更多的特权,却忽视了那些同样需要关注的孩子,老师想着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为某个孩子开启绿灯,这样的行为在其他孩子的眼里就是一种被忽视,被遗忘。所以在选择个人与社会责任担当的时候产生的错位会加速教育腐败的进程。

第二,对社会的索取与奉献的失衡。在权衡权利与责任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权利的崇拜始终多于对责任的追求,并一味向社会索取其所需要的,等到该付出的时候,人们选择退缩或举荐他人,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教育领域,其辐射的范围是整个社会,人们想尽方法所得到的不是为了奉献,绞尽脑汁所放弃的不是索取。索取与奉献的失衡会导致腐败的恶化,使人忘记自己的责任感。

第三,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在现实生活中,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比比皆是,为缩小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有的人选择不择手段,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权钱交易达到目的,这种行为致使腐败现象猖獗。教育领域也不能幸免。但是这种行为违背整个社会的总价值观,企图通过走不合法的路来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必将是条不归路。

四、教学腐败制度规制的完善路径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千秋万代,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成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改善,[7]所以教育腐败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缓解教育供需矛盾 我国教育资源存量上的供不应求和流量上投入不足的现状,既加剧了教育的供需矛盾的激化,也给教育腐败创造了条件。缓解教育供需矛盾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政府对于教育的财政投入,并保证其可持续增长。

(二)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减少制度的漏洞教育系统内的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和迟缓是教育系统比较容易受社会腐败风气侵蚀的原因之一。因为教育系统内现存的制度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给潜在的腐败主体提供了大量的腐败机会,所以遏制教育腐败必须在制度建设方面予以特殊的重视。长期以来,学校和教育界是法制建设和社会监督比较忽视的“和平区”,似乎学校是“清水衙门”,教师“两袖清风”,仅靠道德自律就能保住这片“净土”。教育腐败日渐严重的事实,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建设己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管理改革的新课题。加强教育管理制度的重点应在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深化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广泛推进教育领域领导、干部和教师的考察、聘用、选拔和任用的公开制度。

(三)建立完善的机制,增强教育信息的透明度以往教育信息的封闭性较强,给很多钻空子的人提供了腐败的机会。教育领域应建立透明的、民主的、公开的教育机制,促使教师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因此增强教育信息的透明度势在必行。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对教育领域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洁奉公教育及法律法规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也是防止各类职务犯罪的有效方法。所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道德的最后防线是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五)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教育腐败与其他领域的腐败问题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类型的犯罪一样,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反腐政策。“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治标和治本,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抓紧治标、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有效地抑制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才能为治本创造条件,只有抓好治本,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教育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领域,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校园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净土”,神圣而不容亵渎;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同时,也希望教师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也希望社会还校园一片宁静,让校园真正成为一个教品德书育正直人的地方。

[1]董智耀.论当前我国的教育腐败问题[D].广西民族大学,2008.

[2]高洪源,梁东荣.美国教育中的腐败问题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5):1-6.

[3]杨东平.试论教育腐败[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109-112.

[4]厉以贤.如何界定教育腐败[J].中国远程教育,2006(4):68.

[5]任建明,张 伟.我国教育腐败的实证研究[A].岳麓廉政研究论丛[C].2006.

[6]刘金平.反腐倡廉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杨厦柏.反腐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 赵晓洁〕

System Regulation on Corruption in Education

SONG Lin-lin,XU Yan
(School of GovernmentManagement,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erbin Helongjiang,150080)

Corruption in education poses threats to individual well-being,social progress,national prosperity,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Education is directly linked with those corruptions in other fields.Therefore,it is an urgent task to recognize and properly deal with the corruption in educ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causes,forms,and harms of corruption in education,and offers some countermeasures.

corruption in education;public interest;educational ethnics

D922.114

A

1674-0882(2011)06-0004-03

2011-08-23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W201006)

宋林霖(1979-),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腐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人工智能视阈下教育领域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框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教育领域传统书籍的数字化发展——以人教学习网电子教材教辅为例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