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叔本华的现象意志二元论看《老人与海》

2011-04-12 03:53张佳秋
关键词:马林鱼叔本华老人与海

张佳秋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上海 200062)

从叔本华的现象意志二元论看《老人与海》

张佳秋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上海 200062)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故事情节简洁凝炼、形象描写集中鲜明、思想主题隐晦含蓄。本文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理论出发,分析探讨了小说以感性世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借助于语言达到本体的意志领域,并由此激发读者对于生命与自然的热爱的文学特色,并阐释了它的思想内涵。

老人与海;生存意志;现象;本体

《老人与海》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海明威也因这部小说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类的孤独和某种硬汉精神是这部小说的基本主题。然而这种孤独和硬汉精神只是从属于某些更深层的、更背后的东西,那就是生命永恒的冲动。

深受叔本华影响的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特别强调不受逻辑思维的制约、独立于现实之外的意志。他认为我们的语言只能描述世界之中的事实,却不能描述世界之外的领域即意志,世界的意义存在于世界之外。维特根斯坦希望我们站在世界之外来体会世界而不至于局限在经验事实之中。但如果在世界之外的神秘的东西是不能言说的,就缺少了通达这一领域的途径,很多经验世界之外的事物就变成不可表达、不可理解的了,这显然与实际相矛盾。

《老人与海》所展示那种生命的永恒的冲动正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无法言说的意志。显然通过文本的语言我们完全可以体会达到这个本体的意志世界。文学本身就是叙写生命的故事,显示故事背后神秘的东西。人们目睹它、感受它、解读它,以自身一种同质的生命主体感悟作品中的生命事象。《老人与海》正是通过语言揭示了在现象世界之后的世界的本体——那个未知的物自体领域即意志的世界。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的:“文中的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时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后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带着鱼骨上岸。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马林鱼、向鲨鱼妥协,这是常新的精神不败的意志。”[1](P277)“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2](P27)躯体可以被摧毁、被消灭,但是精神将永远健在。老人的生命价值在捕鱼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整个故事就是一曲彰显人的生命意志的赞歌。

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现象世界是与不可知的物自体世界对立存在的。物自体是产生感性知觉的原因,其本身不能用感性直观形式认识因而是不可知的。但它却是可以被思想的,可以通过思想把握它。康德认为物自体领域是实践理性的自由领域,在这里自由意志遵循理性自身的法则而行动。也就是说在表象世界的后面还有一个本质的物自体的世界。叔本华将康德的物自体领域进行了改造,将其变为意志的世界。由此叔本华提出:“一切客体都是现象,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3](P165)“这世界的一面自始至终是表象,另一面自始至终是意志。”[3](P28)他认为意志是人和世界的本体、本质,是一种无意识的、非理性的、盲目的、永不疲惫的欲望和冲动。这种欲望永不满足、永远追求着生命

《老人与海》中,老人的生存意志得到了突出的表现:老人有铁做的筋骨、钢做的意志,有一颗坚韧无比的心。他不担心长时间没有打到鱼,不因男孩的离开而沮丧,不因妻子的去世而落寞。船是他永恒的世界,鱼儿带给他愉快的向往。而海,那无边无际的海,则是他永远的战场。他在寂寞中坚守,在孤独中抗争,在他的战场里厮杀搏斗。不屈的抗争中,苍老不再、憔悴不再。他像一位勇敢的骑士,迎接着所有强大的敌人。苍老的外表,斑驳的经历与桑提亚哥坚毅坚忍的内心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他的铁一般的意志、钢一般的毅力,他沧桑而坚毅的精神之美,与大海的怒涛混合成一首伟大的序曲,在苍茫的大海上飞翔、回荡。

老人连续84天出海没有捕到鱼了,大多数同行嘲笑他,就连最敬重他的孩子也离他而去。但在第85天他独自一人乘船出海,到遥远的地方去捕鱼,竟然捕到一条比小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足足两天两夜的搏斗中,他不断地被它掀起的大浪掀倒在船上,被它牵走的钓索勒得背脊生疼,两手血肉模糊。当鲨鱼蜂拥吞吃马林鱼的时候,老人又毅然与之搏斗,充分体现了他的刚强无畏。当老人杀死马林鱼之后,陷入了深深的负罪、自责之中:“我觉得这是一桩罪恶”,“它跟他一样靠吃鱼过日子。它是美丽的、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但他又自辩到:“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自己,也为了养活许多人。”可见是强烈的生存意志在支撑着老人拼搏。这条马林鱼是他的全部希望,可是无数的鲨鱼把马林鱼吞食得精光,只剩下了“骨架——一根又粗又长的雪白的骨架”。“他知道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方法也没有……”。但老人与自然的较量不仅是体力对抗,更重要的是对精神力量的自我发现和确信。这种力量是捍卫人的尊严、实现生命价值的生存意志的具体表现。

这种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不仅体现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也体现在老人与他人的竞争中。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老人为了给自己增强信心,回想起了年轻时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酒店里,跟那个码头上力气最大的大个子黑人掰手腕的情景:“整整一天一夜,他们把手拐儿搁在桌面一道粉笔线上,胳膊朝上伸直,两只手紧握着。双方都竭力将对方的手使劲朝下压到桌面上。好多人在赌谁胜谁负,人们在室内的煤油灯下走出走进,他打量着黑人的胳膊和手,还有这黑人的脸。最初的8小时过后,他们每4小时换一个裁判员,好让裁判员轮流睡觉。他和黑人手上的指甲缝里都渗出血来,他们俩正视着彼此的眼睛,望着手和胳膊,打赌的人在屋里走出走进,坐在靠墙的高椅子上旁观。四壁漆着明亮的蓝色,是木制的板壁,几盏灯把他们的影子投射在墙上。黑人的影子非常大,随着微风吹动挂灯,这影子也在墙上移动着。”

这场比赛是在一个礼拜天的早上开始的,直到礼拜一早上才结束。老人能战胜大个子黑人靠的是什么呢?是顽强的生存意志。人们的生存意志有强弱的区别,只有那些具有极强意志的人才能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脱颖而出。

自然界中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意志也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老人与马林鱼两天两夜的搏斗中,大鱼的生命之美被激发到极点。当老人把鱼叉深深扎入鱼体时,那鱼闹腾起来。它仍从海中高高地跳起,把它那惊人的长度与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部暴露无遗。在与死亡的较量中,大鱼最后的挣扎充满了绝望而崇高的悲壮,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自然界生命与力的美丽。显然大鱼的外形之美与它所展示的生命力的冲动相比已经不再重要,大鱼在海明威的笔下已经成为生存意志的符号。

在回航的路上,一群鲨鱼嗅着死鱼的气味蜂拥而至。面对这些为所欲为的鲨鱼,人是无法抵抗的。老人用鱼叉、刀子、船桨、木棍等一切工具与之展开了殊死搏斗。“鲨鱼飞速地逼近船艄,它袭击那鱼的时候,老人看见它张开了嘴,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它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儿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音”“另一条鲨鱼正在咬啃那鱼,弄得小船还在摇晃——”老人杀死了一条又一条鲨鱼,可最后大鱼还是被鲨鱼无情地吞掉了,只剩下一副鱼骨,老人再次空手而归。这群鲨鱼无比凶猛,又无比迅捷。它们张扬的姿态、有力的游动都是生存意志的有力表现。马林鱼为逃脱追捕求生而奋力挣扎,鲨鱼则是为了食物而冒死进攻。虽然二者的目的不同,但它们的行为却都是围绕着生存意志而展开的。

叔本华认为各种意志虽然是同质的,但却有等级的高低强弱之别。各种等级的意志为了生存,总是在无休止地追求和吞噬着一切,包括吞噬他者的生存意志,永不满足。叔本华认为这个世界存在欠缺,欠缺必然引起各种等级的意志之间以及同一等级内部的意志之间为生存而斗争。植物界、动物界乃至人类社会都是如此进行着争斗。动物的意志是自然界中最强烈的,而人的生存意志则达到了顶峰。

海明威笔下的大海就是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它所展现的是自然界中真真切切、亘古又永恒的生存斗争景象。各种动物的生存意志或强或弱,但无一例外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繁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与周围的环境作斗争。“那有毒的水母是海里最欺诈成性的生物,但却是海龟的美食。可是,那凶恶的鲨鱼对海龟却残酷无情”。“正是这些鲨鱼在海龟睡觉的时候撕烂他们”。鲨鱼代表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掠夺成性、制造灾难、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界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的象征。海龟吃水母,鲨鱼吃海龟,还有那在阳光下闪出银白色光的金枪鱼跳得很远地捕食小鱼,小鸟被老鹰追捕时发出微弱而凄惨的叫声,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一幅从海底到天空的巨型画卷。在这幅画卷上到处是强者的追逐、弱者的奔逃,无处不隐伏着杀机。

作为本体的生存意志是不可知的物自体,是在感性世界之外无法通过经验获得的。但这样本体与现象世界的沟通就成了问题,叔本华借用柏拉图的理念论来解决问题,意志客体化为不同等级的理念,由理念进入个别事物之中。反之也可以通过理念了解生存意志,这样通过文学的语言展示意志本体就不成问题了。《老人与海》就生动体现了这一点。在文中老人苍老寂寞孤独,他像是一颗古老的橡树,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与蹂躏,苍老的树枝上写满斑驳的印痕。但这就是老人的本质吗?显然不是。他敢于向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极限挑战并超越它,他以生命换荣誉、尊严,展示人的价值。他的铁一般的意志、钢一般的毅力,他的沧桑而坚毅的精神之美才是他的本质。可以想象如果某一天老人离开人世,他的肉体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是永恒的。这种精神正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的本质或理念,是在它背后的世界的本体生存意志的客体化。同样地,弱肉强食作为自然界的法则和本质也是生存意志的客体化。

叔本华认为对人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的把握只有靠直觉,这种直觉最集中地体现在审美艺术之中。直觉就是放弃对象在目的论体系中作为中间环节的种种变动不居的性质、摆脱功利的和理性的认识方式,只感受其背后的本体即生存意志,感受其作为生命本身散发出的蓬勃生命力和诗意的光辉。直觉的客体不是具体事物,而是其中的理念、本质。主体通过理念体会到世界的本体即生存意志,从而达到主客体的合一。

《老人与海》很好地体现了通过直觉达到本体领域这一文艺原理,文中不仅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刚强、自信、倔强、无畏的强力意志的“硬汉”形象,更通过对于大海、马林鱼、鲨鱼、海龟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充满生存意志的世界。读者可以通过总结这些现象之中变动不居的本质或理念,如老人的自我超越精神,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法则等进入现象背后的意志领域,并最终发现生存意志是小说中一切物质活动、生命活动的动力、本体和主宰。《老人与海》是一部在坚硬与优雅中处处流淌着美的光辉,处处昭示着生存意志永恒的巨大力量的不朽名著,它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永恒的艺术世界。

[1]Carlos Baker:Hemingway:TheWriter as Artis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2.

[2](美)海明威著,黄源深译.老人与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3](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编辑 郭剑卿〕

The O ld Man and the S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penhauer's Theory of the W ill to Live

ZHANG Jia-qiu
(Departmentof English Teaching,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themasterpiece of American writer Hemingway.This fiction is concise and condensed in structure,its description is vivid and its theme is obscure.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how the fiction comes to the realm of the will to live with the help of language and how it inspires readers’passion for life and na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objective description of the perceptual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penhauer‘s theory of the will to live.Italso explains the fiction’s implied meaning.

The Old Man and the Sea;thewill to live;phenomenon;noumenon

I106.4

A

1674-0882(2011)06-0056-03

2011-06-23

张佳秋(1976-),男,江苏镇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马林鱼叔本华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人为什么会无聊
“毒舌男”叔本华
《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中关于“孤独”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