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凸显的德育愿景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训为例

2011-04-12 03:53赵爱玲
关键词:会做人治学校训

赵爱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 100192)

大学校训凸显的德育愿景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训为例

赵爱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 100192)

大学校训是对一所大学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它蕴含了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特色,凸显了一所大学的教育理想和德育愿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勤以为学,信以立身”为校训,集中体现了高校德育“会做人与善做事”的价值指向,彰显出“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德育愿景。实现这一愿景,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既要积极实施养成教育和生活教育,又要倡导和实施主体性德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践行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大学校训;德育愿景;“勤以为学、信以立身”

大学校训是对一所大学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它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品位、治学传统,蕴含了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特色,承载着一所大学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和价值取向,凸显出一所大学的教育理想和德育愿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凸显出该校德育理念定位的策略基础和美好愿景,是该校广大师生积极倡导并自觉遵循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会做人”与“善做事”:大学校训蕴含的德育价值指向与德育愿景

大学校训作为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体现,蕴含了一所大学对师生的德育诉求,展现了一所大学的德育愿景,有着明显的德育价值指向。

(一)大学校训蕴含了与高校德育共同的价值指向,即修德养性,成人成才 在现有的大学校训中,尽管校训的内容在表述上各不相同,却蕴含了共同的德育目标。如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南京工业大学的“明德厚学,沉毅笃行”,北京舞蹈学院的“文舞相融,德艺双馨”,香港大学的“明德格物”等等,都鲜明地揭示出高校德育成人成才的价值指向。

(二)大学校训蕴含了与高校德育共同的德育愿景,即会做人和善做事 大学校训无论如何表述,都必然包括以下内涵:其一是引导受教育者“会做人”,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了解、认同并强化一些与做人有关的思想、观念和信念,增强广大师生对自己、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其二是引导受教育者“善做事”,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在做事方式上要学会“三思而后行”,要用一种敢担当、能担当、负责任、守规则、善始善终的积极态度认真地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并能坚持不懈、力求完善,勇于创新,积极开拓,不断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最终服务于社会。“会做人”是广大师生学会正确地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善做事”则是提高广大师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基本愿景。“会做人”的德育愿景重在深化和内化人类历史上人们所共同认可并始终遵循的诸如我国古代《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典著作中所倡导的勤劳、勇敢、善良、正直、诚信、宽容、感恩、负责等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准则。“善做事”的德育愿景则重在培育和提升广大师生为人处事的实践能力尤其是道德践行力。“会做人”与“善做事”是相辅相成的,“会做人”是“善做事”的基础,“善做事”是“会做人”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学会了做人,也就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事,能更好地促进做人。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1]现在高校德育所奉行的“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求知、做事”的教育原则,正是在一定意义上把德育目标定位在“会做人”与“善做事”上。“会做人”与“善做事”既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理念定位的必要前提,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美好愿景。

二、勤奋治学,诚信做人:“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凸显的德育愿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合并成立不久的新大学,在其不断发展和实践中凝练并确立的“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集中体现了新大学对广大师生会做人与善做事的德育诉求,彰显出“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德育愿景。

(一)“勤以为学”是要求师生养成勤劳、勤奋、勤俭、勤恳的美德,并把它内化为每一个体的性格和品格 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勤”是众德之首,万善之源,是兴家的法宝,立世的本源,也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勤”之典故最早源于《左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曾国藩文集·劝诫浅语十六条》中也有“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的劝诫。“勤以为学”典故则大抵源于韩愈《进学解》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2]的名句以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治学名联。“勤以为学”阐明了学习和工作的要决在于“勤”,即勤勉、勤奋、勤恳,既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又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勤以为学”是广大师生学习与工作、成人与成才的先决条件和行为法则。

(二)“信以立身”是要求广大师生要养成诚信、忠信、守信、笃信的美德,具有坚定的信念、信仰、信心,养成信用、信实、践诺的个体品格和行为习惯 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信”是“五常”之一,是一切道德或美德养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既可指个体单纯外的守诺行为,也可指个体由内而外显的诚信之实、守信之道。“信以立身”典故最早源于《论语》中的“民无信不立”,以及后人在此基础上引申的“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等论断。“信以立身”所揭示的做人做事要诀在于“信”,即诚信、忠信、守信、践诺,既要身心和谐,表里如一;又要言行一致、践诺履约。“信以立身”是个体立身社会、长远发展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资本与精神动力。

(三)“勤以为学,信以立身”合起来讲,就是既要具有勤劳、勤奋、勤俭、勤恳的做事态度和能力,也要养成诚信、忠信、笃信、守信的为人品质和道德境界,既要勤奋治学,又要诚信做人 “勤奋治学,诚信做人”是我校“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凸显的德育价值指向和美好愿景。具体地说,它一方面彰显出全校师生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孜孜不倦,严谨治学,勤勉治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努力不懈,勇于拼搏的坚定信念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全校师生自觉自律,以身作则,厚德修身,敦品励行,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和志向,寄托着学校致力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有责任、能担当、诚信、忠信、笃信、守信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美好期盼。综合而言,“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凸显的“勤奋治学,诚信做人”德育愿景,不仅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使命与任务,真实反映了我校所秉承的“既教做事,更教做人”的办学理念和坚持的德育定位策略,尤其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和目标,也鲜明地揭示出高校德育“会做人”与“善做事”的精要,是与高校德育“会做人”与“善做事”愿景高度统一的具体表现。

三、高度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实现“勤奋治学,诚信做人”德育愿景的根本路径

高度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主线和永恒主题,也是实现我校“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凸显的德育愿景的根本路径。

(一)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是高校德育实现“会做人、善做事”德育愿景的根本路径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情感,那是最根本的。”[3]这揭示出,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既是满足当代大学生实现德与才有机统一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和要求的集中体现。从培养目标上看,任何高校德育的首要目标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即让每个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充满自信、文明有礼的和谐豁达之“人”。其次才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才能、创业本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从育人思路上看,任何高校都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把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教育作为学生进校后的首要任务并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从培养模式上看,高校大都注重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角度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要求,努力实现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也是实现“勤奋治学,诚信为人”德育愿景的根本策略 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既体现了高校积极倡导的“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德育理念,也体现了“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德育理念,既是实现高校“会做人、善做事”的德育愿景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我校“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凸显的“勤奋治学,诚信为人”德育愿景的根本策略。

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首先要重养成教育,努力营造具有“勤奋治学,诚信为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以“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熏陶人。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一方面要求从小事、身边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另一方面则要求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和氛围。营造具有“勤奋治学,诚信为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一要以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主线,制定行为规范,严格养成要求。二要以树立广大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为抓手,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表率和示范作用,严谨治学,精心育人。三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保护、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创新性,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要重生活教育,不断强化校训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功能,坚持以“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塑造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的“生活即教育”等论断,[5]精辟地揭示出教育与生活、与做事之间的关系。高校德育既要从生活实践、从做事过程中来,也要回应、服务于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生活需要,尤其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个性发展需要和要求。不断强化校训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功能,一要系统、精心地设计学校德育内容,努力将“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精神教育与校徽或其他带有学校标识的教育相结合,把校训内涵的德育价值指向和精神寓于校徽或其他带有学校标识的推介过程中去。二要探索实施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将“勤以为学,信以立身”校训精神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贯彻落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校训为核心进行”的教育方针。比如,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的讲解过程中引入“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等为人处事的原则与精神,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为同学们讲授如何在大学生活中重视修身养性,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要通过利用学校、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老教师和知名校友的讲话、讲座或者汇编校训校史宣传册来扩大和增强校训的德育影响,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并在实践中体会“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及其内涵的德育诉求,自觉养成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行为习惯和品格。

再次要注重提升能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实施主体性德育,坚持以“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引导人。主体性德育的着眼点是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突出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创新性。广大德育工作者要通过转变以往的说教式、强制式德育理念,引导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学会自觉做事,自主管理;大学生要在自觉做事和自我管理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增强对自我、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担当意识和责任能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6]道德归根到底要实现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没有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道德调控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才观。树立正确的德才观,是大学生会做人、善做事的精神动力,是实现学校“勤奋治学,诚信为人”德育愿景的源泉。具体就是要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尤其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成就和提升德性。比如,可以借鉴中国传统道德中主张把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格物致知”、“诚心正意”、“知行合一”等理念,推动大学生不断强化并内化“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德育培养策略和要求,注重把理论付诸实践,同时提高他们的做人境界和做事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道德践行力,既要引导他们在亲身实践中积极悟德、养德,努力提升他们的德性意识和修养力,又要引导他们将点点滴滴的道德认知内化、转化为自身的境界和品行,积极履责、行德,努力增强自身的道德实践力,既成人又成才,从而实现我校“勤奋治学,诚信为人”的德育愿景。

[1]鲁迅.鲁迅全集(1)[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唐)韩愈.韩昌黎文集(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美)爱因斯坦著,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美)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5]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编辑 郭剑卿〕

Vision of Moral Education Seen from University Mottos

ZHAO Ai-ling
(Departmentof Party Publicity,Bei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100192)

A Universitymotto is a typicalminiature of the university's idea of running the school,scholar spirit,and its value orientations.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motto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offer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vision ofmoral education reflected by the school'smotto.

universitymottos;vision ofmoral education;Qin YiWei Xue,Xin Yi Li Shen

G643.1

A

1674-0882(2011)06-0076-03

2011-07-28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09年度高教研究立项课题(2009GJZD32)

赵爱玲(1971-),女,山西长治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会做人治学校训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装傻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情商高,人缘好,很会做人的三大星座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分期付款
别拿“不会做人”当正直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