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整合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研究

2011-04-12 03:53朱少英李彦勇张国卿
关键词:跨学科机制因素

朱少英,李彦勇,张国卿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知识整合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研究

朱少英,李彦勇,张国卿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高校跨学科团队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而知识整合是创新的基础。通过对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从知识整合视角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新思路,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跨学科团队;创新;知识整合机制;理论研究

一、引言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创新水平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个人单独探索的作用显得非常有限。以协作的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学科团队集知识、智慧、技能和科技资源于一体,能实现多种知识、人才、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交叉与融合,从而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因而,有关高校跨学科团队问题受到理论探索和管理实践的广泛关注。然而,高校跨学科团队研究并不是多学科的简单合作,其协同效应也不是多学科知识的线性叠加,而是知识的有效整合和新知识的创造。当前科技创新中,知识及其整合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从知识整合视角探索高校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仅从理论上揭示跨学科团队高效运作所需的知识条件和良性发展规律,从而丰富创新团队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更重要的是为高校科技管理者改进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研究的科学价值

由于技术创新本身的复杂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高校在很多情况下单单依靠自己的有限力量很难获得创新所需要的全部资源以及持续创新的源泉,而跨学科团队创新成为持续创新的重要源泉。跨学科团队在知识获取、知识创造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也是知识整合的最佳场域。因此,研究跨学科团队创新问题既是团队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探索团队创新绩效提升规律的关键路径。

郑小勇和楼鞅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科研创新除了硬件条件上的差异之外,尚有许多软件方面的因素,即团队建设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甚至更为重要。所以,如何进行团队建设使其有效运作,以便产生出有深远影响的创新性成果,是一个很现实也很迫切的问题。要使得团队有更好的创新绩效,必要的是清楚哪些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

然而,自Hackman(1987)研究团队过程以来,团队创新研究开始从组织因素转向探讨团队过程因素,尤其是强调团队内部过程是其他影响因素的中介变量,这一研究结论引发了学者们对团队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对于团队绩效的作用机理的再研究。但是,现有文献仍局限于从相对孤立的视角揭示某一或某些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之间尚缺少一条主线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机联系,且研究“硬件”资源条件的较多,对知识作为创新资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关注,知识整合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有待加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团队创新源泉的认识逐渐从“硬件”条件转向团队内外知识要素。同时,一些学者也指出,是整合的知识而非离散知识形成团队创新能力,故将研究重点转向对既有知识的充分运用,其中知识整合是团队创新过程的关键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知识整合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机理还缺少深入研究,所以将知识整合机制作为核心,探索知识整合机制的各种有效形式及其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将团队创新绩效的研究聚焦到知识整合的研究层面,从多维度揭示知识整合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都是对现有理论的补充和扩展。这些研究对丰富团队创新理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三、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研究的局限

研究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学者较多,但结论各异。薛继东和李海在梳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归纳了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有团队规模、团队异质性、团队任务特征、团队成员服务期限、团队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构建团队、如何管理团队和营造团队氛围。事实上,影响团队创新的最直接因素还是发生在团队内部的认知和行为过程中。此外,研究方法主要是验证各种团队创新影响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强调的是团队创新活动的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思路仍然是传统研究思路,对识别和验证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较为有效,但却忽略了团队产生绩效是一个由资源输入——运作过程——绩效输出和环境制约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整体,不能清晰而全面地揭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因为创新团队的运作过程不是简单的机械式的输入输出过程。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认识到团队过程管理是连接团队各种资源输入和创新产出的桥梁,是完成创新过程和创造创新价值的关键。Eugenia Huang&Shu-Chiung Lin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过程是最基本的过程要素。蒋日富等认为,团队过程是团队沟通、协作过程与团队领导过程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且团队过程是影响因素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这种内部团队过程本质上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

当然,相对于团队组成因素研究,团队过程因素研究推动了团队创新理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团队过程对团队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创新团队作为一种典型的知识型团队,并没有被当作特殊的团队进行处理,而仍旧是采用一般团队绩效研究的理论模型,只是以创新绩效代替了普通绩效。这种做法忽略了创新团队有别于一般团队的特征,使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为了突破关于团队创新的传统研究思路,Carlsson提出应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研究团队创新,构建区别于传统功能性团队的真正符合创新团队特性的研究模型。他认为,知识管理是识别和利用组织中个体与群体的知识,用以帮助组织保持持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把正确的信息在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有需要的人,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的过程。

创新团队是典型的知识型团队,高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创新团队管理的有效性,而知识整合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团队创新过程就是通过知识整合创造出成果的过程。所以知识整合的作用受到普遍关注。柯江林等人在研究中探讨研发团队绩效影响时,以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为中介,并以数据实证了这一中介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知识整合在团队创新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张卉和孙海法更是基于知识资源观提出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团队创新问题,并建立了团队组成、知识管理过程和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新框架,引发了对团队创新研究的重新审视。

总的来看,现有研究还存在明显局限。学者们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在团队创新中的价值,承认知识是团队创新的重要基础,但独立的知识不是创新绩效的主要来源,知识要经过整合应用才能带来创新绩效。由于知识特质的差异,知识需要分成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整合机制才能减少整合的成本并提高整合的效率。因此,知识是通过知识整合机制的中介作用而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但是,知识整合机制及其导致创新绩效提高的具体机理研究并不多见。从知识整合机制与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文献看,不难发现以下规律:

从研究对象上看,文献中较多涉及到知识整合机制及知识转移问题,整合机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即便是对此问题有所涉及,也仅仅是定性的描述,缺少数据支撑,所以得到的只是“知识整合能够促进创新绩效提高”之类的观点性结论,知识整合机制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具体过程并不能得到实证支持。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相关文献大多是纯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比之下,实证研究方法较少。然而恰恰是实证研究能真正揭示知识的整合机制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这是应予以关注的重点。

四、基于知识整合的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研究新思路

跨学科团队是解决创新中个体知识存量不足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跨学科团队通过内外知识、技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为创新绩效提升提供了一条快捷高效的途径。但是,真正在创新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离散的知识,而是经过整合的知识。离散的知识对创新作用是有限的,知识只有通过整合,将分散的知识加以连结,使知识以可用的形式呈现,进而提升创新能力。知识整合是团队增加知识存量和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善于知识整合的团队才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相对地将更具优势。因此,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从知识整合视角出发,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识别影响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不同类型知识整合特征,准确界定知识整合和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内涵,对相关变量维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归纳出各种知识整合机制的类型、特征和维度及其对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高校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为终极目标,借鉴输入——过程——输出的研究范式,根据知识整合和跨学科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相关变量之间结构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同时,根据研究的需要,结合文献研究梳理的变量内涵和维度构建各个变量的测量指标。

最后,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高校跨学科团队背景下适应于异质性知识的各种整合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揭示以知识整合为核心的跨学科团队创新机理,从而进一步完善知识管理理论、科研团队理论,进而为跨学科团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创新绩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这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1]郑小勇,楼 鞅.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9):1428-1438.

[2]薛继东,李 海.团队创新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2):25-32.

[3]张 钢,倪旭东.知识差异和知识冲突对团队创新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5):926-933.

[4]张 卉,孙海法.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团队创新:一个新的研究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2008(9):91-93.

[5]蒋日富等.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影响要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4):364-372.

[6]陈建勋等.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知识整合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09(2):244-249.

[7]柯江林等.企业R&D团队之社会资本与团队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3):89-101.

〔编辑 郭剑卿〕

Study on Interdisciplinary Team Innovation in University f 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 ledge Integration

ZHU Shao-ying,LIYan-yong,ZHANGGuo-qing
(School of Trade,Shanxi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Interdisciplinary team in university is a very important organization,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is base of innov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iteratures on Interdisciplinary team innovation in university,and pointed out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literatures on Interdisciplinary team innovation.on this basis,induced and collated a new visual angle from knowledge integration on this research fiel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pace and new approach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study.

i nterdisciplinary team;innovation;knowledge integrationmechanisms;t heory study

F270.3

A

1674-0882(2011)06-0079-03

2011-1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630423);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041042-2)

朱少英(1970-),山西原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

猜你喜欢
跨学科机制因素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解石三大因素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