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让关爱“潜”进来

2011-04-13 07:05安会云
化学教与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化学生命情感

安会云

(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江苏南京210016)

化学课堂让关爱“潜”进来

安会云

(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江苏南京210016)

阐述了关爱教育的内涵与特征,论证了实施关爱教育的意义并对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关爱教育进行了探讨。

化学教学;关爱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学家都倡导爱的教育。孔子的“仁者爱人”,仁的伦理学意义就是爱人,即尊重人、爱护人、帮助人和宽恕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研讨会“学会关心”是其重要议题,大会提出“学会关心”将是21世纪教育追求的目标。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如何有效开展关爱教育,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一、关爱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关爱教育以关怀为价值取向,以关爱情感为先导,发展个体的关爱能力,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亲社会态度与人格特征。公正取向常常更强调客观性、理性和逻辑性,更多地与道德思维相关。关怀取向往往较多地凭借个人的直觉,带有浓厚的主观成分与情感色彩,跟道德情感更为密切。因而,关爱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个体内部产生的对外部事物的一种主观体验,它导致个体身心的激活,对发展起着推动、组织、协调的作用。情感中的“情”即同情、体验。“感”即感觉、感受。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1]

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品德结构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结构。品德构建是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实现的。社会规范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2]因而,关爱教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以情感体验为特征。关爱教育以个体关爱品质的形成为目标。关爱活动是关爱品质形成之中介。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在活动中表达爱、创造爱,是关爱教育的实践性特征。

二、实施关爱教育的意义

1.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需要“关心”,这是维系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关爱情感的缺失,产生“关爱缺乏综合症”,他们一方面渴望被关爱,但另一方面又不懂得去关爱,人际的冷漠、责任心的缺乏、孤独却又自负使他们越来越不懂得去体谅父母、理解教师,不懂得自己对父母、教师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不懂得去关心同伴、集体、环境和社会。面对现实教育场域和社会中的种种因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缺失而导致的违背和谐的问题,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教育,以培养其关爱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3]

2.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的缺失,实现教育的现代转型

传统教育弊端在于教育脱离实际,教育理念和手段落后,重视认知,忽略情感,教师单一传授灌输知识,学生迫于压力,被动接受,使师生关系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是至高无尚的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仅仅是装纳知识的容器,是拿着书本总结金科玉律的输入口。而学生的发展是以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中介,彼此的关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彼此的期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现代教育则能抓住培养人的教育本质,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活动更加和谐,更加有计划、有目的,可以使教育方法更加优化,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有利,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统一起来,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落到实处[4]。

3.有助于帮助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关爱不仅使道德与时俱进,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上升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涉及到生态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对于完善个人品德和人格甚至健康也具有重大意义:关爱水平越高的人,越懂得关爱的人,越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越能感受到幸福和充实,越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焦虑水平越低,越能过着美好的生活。当前,我国教育比较重视教育对象的智育,注重给教育对象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对其爱心培养和道德建设却有所欠缺。有些学生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并视为当然,在此背景下培养的学生人格是不健全的,心理是不健康的。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但要有很强的能力,同时应是个心理健康、具有良好品德的人,爱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因此,要教学生学会公正地对待自己、别人和社会,学会懂得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学会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在获取自己被尊重、被关怀、被理解、享受快乐的同时,更懂得赋予别人同样的权利。[5]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关爱教育

关爱教育除了在思想品德课或心理健康课中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外,更需要结合学科教学日积月累地进行,将关爱渗透于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细节,实现真善美的融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关爱教育,主要包括教师要倾注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

1.教师在课堂上要倾注对学生的关爱

夏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是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去爱自己学生,理解他们,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把他们天性中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舒展枝叶、茁壮成长。

(1)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或者无声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教师一个温暖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简单的爱抚都可以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关心他。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够主动、乐意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赏识自己的学生。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美国一名著名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成年人尚且希望别人欣赏自己、赞美自己,更何况未成年的孩子呢。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一名好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赏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让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树立信心,坚定学好化学的信念。

2.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除了关爱自己的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关爱自我,关爱身边的人,关爱动物、关爱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等等。

(1)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而物质与人类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如在教“酸、碱”的知识内容时,可以出示这样的练习题:

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中,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的是()

A.用石灰水保存鲜鸡蛋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又称工业盐)

C.为了让猪长得瘦,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猪

D.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再如,在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观看缺少维生素以及碘元素等带来的疾病的照片,给学生灌输合理选择饮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生活环境。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以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破坏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污染等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使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在生活和实验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学生爱护淡水资源,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的观点,善待自然,善待地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山更美”的生活环境。

(3)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祖国。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日常的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在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化学家对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使学生对祖国和大自然产生自豪、感恩、敬畏、关怀之情。

例如,我国的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等,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重要一步。结合这些事例联系教材内容加以展开,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光辉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感人事迹,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实现知识向信念的转化,使求知过程成为情意并举与精神完善的过程。

(4)发挥学科特色,渗透关爱教育,实现人格熏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的所有课程中与实验的结合最为紧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训练和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操作,耐心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中外科学家刻苦攻关和发明创造的历史,以激发同学们发奋进取的精神。例如,介绍门捷列夫通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才得出了元素周期律的结果,居里夫人发现新元素的艰辛过程等等。这些例子都表明,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具有严谨科学态度、不屈不挠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同组成员相互合作,冷静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以及由此培养的团队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都是可贵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科学探索的过程,渗透关爱教育,培养科学态度,实现人格熏陶。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是充满关爱的课堂,而这种关爱正是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焕发人的生命活力、实现人的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之所在。所以,让关爱悄悄“潜”进我们的化学课堂吧,达到“润爱细无声”的课堂效果吧。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刘春山.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关爱教育的缺失和建构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4]杜伟明.小学生关爱教育的实践研究.海盐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5]武汉市第一聋校课题组.听障儿童少年学校关爱教育策略研究方案[R].2008-04-02

1008-0546(2011)01-0034-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1.016

猜你喜欢
化学生命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