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1-04-13 07:05王如权
化学教与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创设情境

王如权

(仪征市胥浦中学 江苏 仪征 2119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都一再强调规范办学,规范教育行为,都在推行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形势下,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几乎所有教师都在探索“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分析一下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的几个因素:

1.学生方面

(1)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课堂的参与能力低;(3)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精神;(4)没有学会合作学习;(5)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

2.教师方面

(1)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案,优化课堂模式;(2)课前没能准备足够的知识和问题;(3)课堂上没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4)课后缺少教学反思。

3.校园环境方面

(1)学校和班级都缺少积极向上的正气;(2)对问题学生不能主动帮助解决问题;(3)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和激励不够;(4)只重视教学成绩,忽视学生的常规管理。

这几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而教师在其中最具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引领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进而改变班级和校园环境,甚至影响社会环境。所以,教师要时刻不忘打磨自己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时的几点做法。

一、优化教、学案设计

这是一个老话题,之所以不断地被提起,一是因为它重要,二是因为我们始终做的不够好。

1.优化教案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这个环节我们要处理好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

现行的初三化学教材是图文并茂、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教材。我们已经使用了好几年,但是我们好多教师依然摆脱不了旧的思想束缚,就像生活中的小保姆,上课讲得面面俱到,不留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实际上这也变相的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样何谈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要讲的内容应该是重点、难点、疑点、规律、总结。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教学时可设计以下两个实验: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观察,塑料瓶变瘪了,然后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看到气泡产生,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设计出喷泉实验、生成沉淀、气球变大等实验,你会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多姿多彩的。当然,这里的“讲”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信息的简单传递,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的互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下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2.优化学案设计,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案是教师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方法指导等纲要式学习指导方案。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总结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求得发展。比如,“常见的酸”一节可以这样设计:(1)说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2)列举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生活中的用途;(3)认识浓酸的腐蚀性及正确使用;(4)归纳酸的共性。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实现,而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简单结果。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思维始于问题,创造力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心理困境,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教学时,我安排了三个问题的讨论: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原理是什么?

(2)要保证实验成功,需要注意什么?

(3)按课本中实验可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若用木炭进行实验,应做怎样的实验改进?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和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2.创设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实验为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运用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抓住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面对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他们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思维也很快被激活起来了。碳铵加热会消失,铜绿加热会变色,空气中氧气能被测定,细铁丝居然也能燃烧,还能自己制取氧气!学习化学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世界,抓住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心智。再比如,学习到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可要求学生设计有关硫化氢气体制取的实验方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

(1)实验室用什么试剂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实验原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3)谈谈这一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

学生先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再经过教师审查,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通过他们亲自动手实验,来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并将之内化为一种自身的素质,学生有了这样主动学习的需求,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这一点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3.创设合作情境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和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许多学校推广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为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创造了机会,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例如,我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教材没有指明尾气处理方法,这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空间。学生以此为课题,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结果:(1)用点燃方法把一氧化碳烧掉;(2)用塑料袋把尾气收集起来;(3)用循环利用法处理尾气。通过总结评价一致认为:(3)最合理既节约原料又减少污染。如此合作设计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抑制。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合作学习的好处自不用多说,这里要说的是要防止这种模式成为某些课堂的“花架子”。一旦发现学习后进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时,教师要主动干预;还有,合作学习不仅课堂之中开展,课后也要开展,使之成为一种自发的学习行为。

三、课后及时教学反思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课前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遗憾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更趋合理。

教学反思是一节课的尾声,也是下节课的序幕。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价,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更高效提供实践经验。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需要所有教师不断地总结和探索。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而贡献力量吧!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