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是产业技术转化的重要抓手——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金钥匙”培训计划工作回顾

2011-04-14 06:05杨敦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9期
关键词:金钥匙奶业奶牛

文│杨敦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奶牛产业的发展,受到政府、消费者、竞争者、生产者等贯穿产业链各个环节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关注。奶牛产业与产品的质量、效益、安全、风险已关乎国计民生,尤其受产业上游奶牛养殖者和产业下游消费者两个特殊群体的影响,其产业发展长期处于独特的敏感状态。

为促使我国奶牛产业健康稳定、科学可持续的发展,2007年由中央政府主导,组建科学家团队,围绕奶牛育种繁殖、营养饲料、疾病防治、质量与环境、乳品加工、乳业经济六个方向创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2008年农业部专门成立奶业管理办公室,会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促进奶牛产业的发展政策以及规范行业发展的条例与法规;着手建立和完善奶牛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然而,如何让国家的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的产业新技术成果,切实成为推动奶牛产业升级的有效动力,还必须牢牢抓住“宣传、示范”这个政策宣贯、科技应用的转化平台。只有加强政策宣传、法规贯彻、技术培训,使其转化为奶牛产业生产者的执行力、约束力、生产力,才能通过加快提高牧场、奶站等从业者素质,带领中国奶牛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实现奶业质量安全。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在2008年对奶牛产业发展状况与产业技术需求以及产业存在的发展问题长期调研的基础上,2009—2011年结合科学家团队已经形成的阶段技术成果、产业沉淀的成熟技术,紧紧围绕提振奶业发展信心,依靠科技振兴奶牛产业目标,整合了行业动态、政策要点、先进技术,打造了以“宣传政策、传授技术、答疑解惑、现场诊断、操作示范”五大学习板块构成的“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所谓“金钥匙”就是提升奶牛产业效益最大化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新理念、新政策。而“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就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采取现场技术报告与技术操作方法演练相结合,手把手,面对面,口传身授奶牛“金钥匙”技术的示范学习过程。目前,在我国奶牛产业优势区域和奶业新兴发展地区的15个省举办了28期培训班(包括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累计30个培训日,累计培训8400人次;其中:28天课堂讲授、双向交流、14天课堂答疑解惑,28天现场咨询诊断、技术操作演示和解决难题。受到牧场、奶站、小区、养殖大户、当地乳品企业、饲料和兽药企业的欢迎,更得到地方政府和媒体的关注与支持。

一、针对性强,立足奶牛场的差距提供改进技术

自2009年以来的奶牛产业,一直处在“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冲击后的艰难恢复之中,又迎来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世界性乳品现实购买力下降,消费市场萎缩,总体消费量减少,牛奶价格下降,行业效益触底。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调查结果显示,奶牛养殖业出现严重危机的同时,也出现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部分奶牛养殖户因为比较效益低,开始退出奶牛养殖业,存栏下降,低产奶牛淘汰率增加;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优良奶牛向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大户转移,奶牛集约化、规模化进程加快,散养户数量下降。尤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饲养成本控制技术、提质增效技术、繁育改良技术、鲜奶安全控制技术、奶牛保健与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牧场(小区)集约化管理技术、牧场(小区)规划设计与工艺配置技术、国家对奶牛产业的发展政策与法规要求”,成为奶农当前对技术与政策的迫切需求。

在农业部奶业办公室的指导下,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依靠自身优势,以提高奶牛养殖和原料乳生产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针对奶牛养殖者对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的迫切需求,于2009年4月适时推出了经过精心设计推广的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金钥匙”技术示范计划,推动奶牛产业的复苏与振兴。通过对奶牛场的专职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奶牛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加培训和接收专家现场咨询服务的牧场,每年生产管理水平都有新变化,深受牧场的欢迎和肯定。国家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也成为奶牛产业技术转化应用的桥梁与纽带。

二、学以致用,注重操作技能传授与提高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根据奶牛养殖牧场、小区、大户的迫切需求设计和选择培训内容的同时,注重操作层面的技术方法、技术规范、政策和法规的应用能力的培训。并重点针对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及奶牛场场长(小区负责人)、营养师、兽医师、配种师、挤奶厅长、TMR机手等六种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当地奶牛产业经营管理技术、饲养与营养配方技术、防疫与兽医临床技术、繁改与配种技术、奶厅管理与鲜奶安全生产技术上工操作应用能力、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的应用细节上得到具体改进,不但提高奶牛养殖的直接效益,更为乳品企业贡献优质奶源。而且,为进城务工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与创业提供更多技能和机会。通过贯穿培训的课堂讲、现场示范、问题答疑等培训手段,使学员们听了能懂,学了就会,回去就能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注重实效 ,授业与解惑、课堂与现场相结合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精心设计打造“金钥匙工程”培训计划时,十分注重改进传统的培训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传统意义的培训基本上都是老师课堂讲,学员课堂做笔记,下课老师、学员各自走人。而“金钥匙工程”培训计划在总结近年中美奶牛研究中心开展“中美奶牛科技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培训方法进行优化重组和创新,形成一整套满足学员技术需求突出实战能力培养的培训方式。

在技术传授方式上,课堂演示授课与现场技术示范、咨询服务相结合,计划培训内容与学员互动答疑解惑相结合。在时间安排上,上午授课的老师下午到牧场、小区调研、技术示范、现场解决问题;下午上课的老师上午到牧场、小区调研、技术示范、现场解决问题。使专家在一天的培训时间内了解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做好两天培训的工作,充分提高培训效率。通过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克服以往满堂灌、单纯授课的古板培训形式,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员,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四、官、产、学(研)结合,协同运作可持续

“金钥匙工程”是通过培训达到产业技术推广的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务实细致的工作过程。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充分发挥体系的教学和科研单位的多学科专家优势,协调奶牛产业优势区综合试验站示范的优势,协同地方政府农牧厅(局)共同组织的优势,调动国内外奶业行业优势企业实战型专家积极参与的优势,通过磨合逐步形成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主导、政府组织、龙头企业参与,从多角度满足学员的多方面需求,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奶牛产业技术队伍素质全面提升的战略目标。

实践证明,“金钥匙工程”培训计划在各个省区实施的过程中,组织得力,时间紧凑,效率高、效果好,得到当地学员、政府、媒体的充分肯定。

五、边技术示范边调研,发现产业需求和动态

为了保证国家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计划实施的每一期效果,每一期技术示范现场会结束之后,根据参会学员数量发放问卷调查表,抽样数量占学员的20%~30%,一般能回收30~40张有效问卷调查表。由学员给授课专家打分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说明对未来的学习需求。同时,通过答疑解惑环节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客观掌握我国不同地区奶牛场生产技术水平、困扰奶牛场生产技术问题,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提供科技创新依据。通过调研使国家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计划能进一步深度了解学员需求,有利于深化学习内容,对参与授课指导的专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调研和评估工作成为提高技术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

总之,通过2009—2011年的连续实践,国家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已发展成为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新理念、新政策转化应用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转移延伸的有效抓手。一个技术领先、充满活力、拥有实力、传播技术、直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高效率平台已经建立起来,正成为行业主管部门推进我国奶牛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进步工作的得力助手。

猜你喜欢
金钥匙奶业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牛吃草
唐冰的“金钥匙”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