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0年中国的茧丝产销和供求

2011-04-14 05:26
丝绸 2011年5期
关键词:茧丝主销真丝

陈 亦 庆

关于2010年的茧丝产销和供求,在笔者2010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都曾谈到过,尤其是对全年的蚕茧产量、出口丝量和内外销用丝量都作过粗略的预计,现在相关的统计数据都已公布,回头再来看看,情况可能更为清楚。

1 出口仍在低位徘徊

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丝绸分会整理的出口统计,2010年中国真丝全商品的出口金额为32.5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2.88 %。出口额的增长,主要受2009年低基数因素和2010年茧丝原料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拉动的影响。2009年真丝全商品出口额为28.86亿美元,同比下降17.38 %,为2005年以来出口额最少的一年,基数很低。此外,从上述统计资料看出,2010年那些出口额增幅较明显的市场,大多属于原料性商品进口比重相对大的市场,如意大利、印度、巴基斯坦等;而出口额增幅较小的市场,主要是丝绸服装和其他制成品进口比重较大的市场,如美国。

从出口的丝量看,按上述统计资料匡算,2010年真丝全商品出口的丝量约6.05万t(长、短纤维,下同),比2009年约减少3.66 %,出口丝量减幅比2009年缩小了5.11个百分点。这也主要受被比较的低基数的影响。2009年出口的丝量仅为6.28万t左右,比2008年减少约11.55 %,比2005年约减少26.03 %,也是2005年以来最少的一年。2010年的丝绸出口,既有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好转,有些主销市场补库存而进口量有所增加的因素,同时又存在着因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茧丝价格快速攀升,一些市场需求出现下降的情况。

从出口价格上涨所反映的情况看,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丝类出口价涨幅均在40 %以上,有的甚至上涨75 %,而它们的出口量却明显减少;丝绸服装等制成品价格涨幅虽然不大,但其出口量却减少不少。这不仅反映了丝绸消费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水平较低,主销市场地区失业状况改善困难,人们的购买力仍显不足,面对国内原料性商品短期内大幅度地快速上涨,生产和消费需求受到了抑制;同时也说明,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传导存在困难,或需要有个过程。

从主销市场看,2010年对美国等8个主销市场出口的丝量约为4.43万t,比2009减少约5.14 %。减幅虽比2009年有所缩小,但它们在中国出口总丝量中的占比也有所下降。其中,对意大利、日本和德国出口的丝量分别增加约28.04 %、3.56 %和1.12 %;对印度、美国、巴基斯坦、中国香港和韩国出口的丝量分别减少19.29 %、3.05 %。4.59 %、3.49 %和12.71 %。此外,出口统计显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情况的差异,各主销市场的状况也不同。例如意大利,2009年从中国进口的丝类和坯绸量比2008年分别减少了53.41 %和21.03 %,2010年需回补库存,增加进货量,这是正常和合理的。而对印度出口的丝类和坯绸出现较大的减幅,也有其国内外的原因。按理,2009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桑蚕丝量减少了23.3 %(其中厂丝减少20.08 %),2010年的进口应该有所回补增加,可是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丝类和坯绸量却分别减少了22.47 %(其中桑蚕丝减少20.04 %)和14.93 %。这主要是世界金融危机后印度国内受到通胀、卢比汇率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中国对其出口的单价一年内出现40 %(如坯绸)、50 %(如桑蚕丝)以上的上涨,使这类低价市场短期内可能难以承受,从而使本应有的较好需求也受到了严重抑制。

综上所述,2010年中国真丝全商品出口额尽管比2009年增长12.88 %,但出口的总丝量不仅继2009年后仍处在负增长中,而且又创了2005年以来的新低。正如中国丝绸协会近期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如果剔除价格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出口水平降幅仍较大,出口规模仍在低位徘徊。因此,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的丝绸出口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外感风寒”“内感风热”的影响。

2 2010全年年茧丝供应并不紧张

2.1 内外销用丝量减少

如上所述,按出口统计匡算,2010年真丝全商品出口的总丝量约6.05万t,进口的茧丝绸折丝量约0.67万t。这样,冲抵进口后的真丝全商品出口的总丝量约为5.38万t(同比减少7.72 %)。中国丝绸协会近期的文章还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销市场消化茧丝量已达到30%”。按此内销比重匡算,2010年中国内外销所使用的长短纤维丝量约为7.69万t,同比减少7.68 %。即使内销比重按35 %测算,则2010年内外销所消耗的长短纤维丝量也只不过约8.28万t。

2.2 2010年茧丝供应并不紧张

首先需要指出的,从近年茧丝供求总量匡算看,2009年的茧丝供应并没有缺口。在此基础上,来探讨2010年的茧丝供应量:

根据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的统计,2010年全国19个省、市、区的桑蚕鲜茧产量为65万t(同比增长13.26 %)(中国蚕业信息网公布的全国15个省、市、区的产量统计数为65.51万t,中国丝绸协会文章公布的全国蚕茧产量为64.91万t)。按行业正常安排,2009年生产的、留到2010年使用的部分,加上2010年当年用于生产的部分,2010年供全年生产和使用的桑蚕鲜茧共约62万t,则2010年全年以此生产、供应的长短纤维丝量约有10万t。即使假设上述统计的桑蚕鲜茧产量存在10 %的误差,2010年用桑蚕鲜茧生产、供应的长短纤维丝量也有9.5万t左右。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2010年由于自然因素和病虫害等中国一些产区的蚕茧质量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损害,从而影响了长纤维的丝量,然而短纤维的丝量就相应地增加了。此外,上述统计的桑蚕鲜茧产量仅是中国19个省、市、区的生产数,如果再考虑其他非主产区近年发展的生产量,以及加上全国柞蚕丝供应量和国家投放的储备丝2 000t,这样,2010年全年供应的长短纤维的丝量至少有10万t。因此,从总量匡算看,2010年茧丝供应并不紧张。

3 2011年的丝绸出口和内外销用丝量会有增加

从目前情况分析,随着中国丝绸业逐步回升向好势头的发展,2011年的丝绸出口和内外销用丝量估计会有增加,茧丝产销和供求将会有进一步的变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丝绸业从2006年茧丝价格经过2次大起大落进入调整期后,又遇到了世界金融危机,使目前的出口水平、出口规模和内外销用丝量仍处在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种种情况说明,中国丝绸业的调整期总体上还未结束,在新的一年里仍有不少困难和不确定因素,需要大家关注和面对。

1)印度是中国丝类和坯绸出口的最大市场,2011年他的情况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近年来,印度对进口中国的丝类和坯绸一直怀有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对中国出口的这2个商品征收反倾销税,对印度出口起起伏伏。年底年初以来,印度出于其本国的某些需要,先后提出并批准了免税进口2 500 t生丝的招标和生丝进口关税从30 %降为5 %的方案。近日还有报道,印度某些绸厂又提出要求将绸缎进口关税从10 %提高到40 %。这些既反映了印度国内产业的问题和矛盾,同时也将给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大家必须密切关注其实施中的情况和问题,尤其是对中国丝类、坯绸生产和出口的具体影响。

2)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丝绸消费市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利比亚作为OPEC第8大石油生产国,其政局动荡,战事升级,将对国际油价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可能辐射仍处于复苏阶段的世界经济。日本是中国丝绸出口的主销市场之一,其大地震将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如何,尤其对丝绸消费需求的影响。不管其是短期的还是长远的,以及程度如何,情况还不明朗,需要关注。

3)在各国经济困难的环境里,大家竞相出口,使国际合作的意愿减弱,甚至以邻为壑,保护主义上升,贸易摩擦加剧。

4)国内各种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企业融资困难,原料价格向下游传导难度加大(或需要有个过程),长期积聚的风险难以得到合理释放,加之行情波动、市场不稳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在多矛盾和高风险中艰难前行。

5)内销市场规模大、前景好,但也存在着资金、销售渠道、品牌、费用成本,尤其是诚信等诸多问题,已有的业务拓展困难,新的消费热点、亮点也受到了限制。例如蚕丝被的生产和经营,几年来对其似乎缺少些理性,相关部门对其监管也较薄弱,监管和保护不力。新闻媒体对大量不合格产品的曝光,不仅拷问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沉重地打击了产品的信誉和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人们因看到“蚕丝被造假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防不胜防”而感到惊讶,有文章说,连“中国丝绸协会的领导也断言,目前市场上的蚕丝被一半是不可靠的”。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生产和销售的蚕丝被所消化的茧丝应该不少,但实际能消化多少,恐怕很难说得清楚。尽管如此,根据各方面情况分析,笔者对2011年中国的丝绸业总体上较为乐观。2011年,真丝全商品出口的长短纤维丝量有可能达到6.5万t或以上,内外销用丝量希望能达到9~10万t。按此粗略估计,2011年的桑蚕鲜茧有61万t左右也就够用了,何况还有柞蚕茧丝呢。然而,从各地情况看,2011年桑蚕茧生产受去年的价格和经济效益推动,会加强管理和精心饲养。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全国19个省、市、区的产量估计达到70万t左右是有可能的。

猜你喜欢
茧丝主销真丝
与真丝剪纸零距离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转向主销定位参数和接地点偏距的解析研究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集装箱正面吊运机臂架主销润滑结构改进
某前轴转向节主销早期断裂原因分析
选对真丝,给夏天找个好伴侣
巧熨真丝衣服
苏州金龙KLQ6125B1A型车转向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