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2011-05-04 09:59张红兵苏子峰程志斌廖启顺李晓珍
饲料博览 2011年6期
关键词:饲料原料黄曲霉霉菌

张红兵,苏子峰,程志斌,廖启顺,李晓珍

(1.云南西尔南饲料有限公司,昆明 650224;2.大理大学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3.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 650201;4.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031)

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1]。由于谷物是畜禽的主要饲料粮,因此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是现代饲料工业和畜牧业需要共同面对的生产问题。霉菌毒素会严重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且多数霉菌毒素具有强烈致癌性、致突变性,容易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甚至生命。另外,在当前日益高涨的饲料原料价格形势下,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及饲料无法正常使用,将使饲料及养殖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2]。因此,尽可能的消除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的饲料原料及饲料中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提高饲料质量,保障畜禽生产性能及畜产品安全性,对于现代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十分必要[3-5]。

自1993年美国FDA首次批准了两个以氢氧化硅铝酸钠钙为成分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以来,有关霉菌毒素吸附剂降低饲料霉菌污染、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促使了霉菌毒素吸附剂在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中的迅速推广,也因此造成当前霉菌毒素吸附剂商业产品繁杂,产品参差不齐[6]。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霉菌毒素吸附剂类型繁多外,让用户放心、可信的试验数据缺乏是更主要的因素。因此,本试验根据生产中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真实情况,通过在日粮中直接添加不同剂量的黄曲霉毒素,研究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为饲料和养殖企业放心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选择21日龄健康罗斯肉鸡2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处理组1(正对照组)不添加霉菌毒素、处理组2(负对照组)添加黄曲霉毒素250mg·t-1,sigma公司购买)、处理组3~5在负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低、中、高”3个剂量(1、2、3mg·t-1)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百毒清,美国建明工业珠海公司生产)。自然光照辅以人工照明,专人负责饲养试验。每个处理组40只肉鸡,公母各半。试验在云南农业大学试验鸡场进行,试验期21 d。

1.2 试验日粮

日粮配方参考国家标准《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饲料原料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饲料低温制粒。黄曲霉毒素准确称量后,经稀释逐级添加入全价日粮;霉菌毒素吸附剂直接添加入基础日粮。

表1 基础日粮及营养水平

1.3 测定指标

试验结束后,活肉鸡个体称重,排除死亡肉鸡统计饲料消耗量,并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饲料转化效率(料肉比)。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AS统计软件对处理组间进行多重比较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讨论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处理组1、4、5肉鸡末体重(42日龄)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处理组2和3(P<0.05);处理组2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处理组1和5(P<0.05);处理组1、4、5肉鸡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优于处理组2和3(P<0.05);处理组2死亡肉鸡最多。

3 讨论

肉鸡对霉菌毒素十分敏感,霉菌毒素污染肉鸡饲料造成肉鸡生产性能下降及大面积死亡[7-8]。广大饲料生产及肉鸡养殖企业普遍认同这一观点,但对于使用何种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及使用剂量感到迷茫。虽然,我国也有大量关于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研究报告,但笔者认为由于以下原因造成试验结果缺乏可靠性:试验设计不合理,以往报道的试验往往只设计一个正对照组(正常日粮)或负对照组(霉菌毒素污染日粮),这难以在同一个试验中真实反映霉菌毒素的危害[8-9];霉菌毒素污染日粮设计不合理,以往试验为了体现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往往采用将正常日粮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自然霉变,或直接使用霉变饲料原料,由于不同试验配制日粮的饲料原料、霉变条件不同,显然造成霉菌及相应霉菌毒素污染的程度差异较大,难以合理评估霉菌毒素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危害[7,10-11];以往试验很少研究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剂量效应,这不利于广大用户针对不同霉菌毒素污染程度,合理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7]。

表2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鉴于以上试验设计的缺陷,为帮助饲料和养殖企业放心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试验设计正负两个对照组,以科学印证霉菌及霉菌毒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严重危害;为了排除试验日粮原料、霉变条件不同,而造成霉菌毒素污染日粮程度的差异,减少试验误差,本试验采用在相同全价饲料中直接添加黄曲霉毒素(处理组2~5)的方法。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差异巨大的小分子化合物,由微生物经过次生代谢过程产生,对饲料的污染较普遍、毒性及危害较大,因此本试验选择黄曲霉素[11-15]。本试验黄曲霉毒素添加剂量是250mg·t-1,这一剂量依据近年来实际生产中饲料的黄曲霉毒素污染调查结果,且这一剂量超过了国标《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对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限量,达到了设计霉菌毒素污染饲料的目的[16]。由于本试验黄曲霉毒素添加剂量较高,排除肉鸡日粮原料中可能的霉菌毒素,这一剂量是国标《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规定的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限量(<50mg·t-1)5倍以上,因此本试验添加“低、中、高”3个剂量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使用的剂量效应。为了保证死亡肉鸡这一指标的客观性,采用21日龄较大的肉鸡进行试验,如果使用新生肉鸡,很难排除饲料中的其他因素(例如抗营养因子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因为新生肉鸡本身免疫力低下,导致患病而死亡。

试验结果显示,负对照处理组2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显著小于正对照处理组1(P<0.05),这充分印证了霉菌及霉菌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有负面影响,与常顺华等结论相同[9]。在负对照处理组2日粮基础上添加“中、高”剂量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处理组4和5,肉鸡平均日增重和末体重显著高于处理组2(P<0.05),与正对照处理组1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4和5肉鸡的死亡只数较处理组2大大降低。这一结果说明,在霉菌毒素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能够改善肉鸡生长性能,且添加量要足够,才能够发挥作用。处理组1、4、5肉鸡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优于处理组2和3(P<0.05),说明霉菌毒素吸附剂能够有效降低霉菌污染的饲料危害,减少企业和养殖户由于饲料霉菌污染而无法使用的经济损失。

4 小结

本试验结果证明,霉菌毒素吸附剂能够有效降低霉菌污染的饲料危害。为了尽可能的保障肉鸡良好的生长性能,建议日粮中添加足够剂量的优质霉菌毒素吸附剂。

[1]王春梅,王庆林.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控制[J].饲料博览,2010(2):36-38.

[2]程志斌,李晓珍,廖启顺,等.畜禽环保型饲料的研发思路[J].饲料研究,2011(3):78-80.

[3]李慧.抗霉菌毒素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博览,2010(6):27-30.

[4]Matsushima K,Yashiro K,Hanya Y,et al.Absence of aflatoxin biosynthesis in kojimold(Aspergillus sojae)[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1,55(6):771-776.

[5]Chang PK.Lac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FLR and AFLJcontributes to nonaflatoxigenicity of Aspergillus sojae[J].J Biotechnol,2004,107(3):245-253.

[6]陈心仪.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认识[J].饲料研究,2010(6):76-80.

[7]戴晋军,朱金林,周小辉.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仔鸡脱毒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牧业通讯,2010(21):32-33.

[8]张勇,李红梅.铝硅酸盐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小肠绒毛形态的影响[J].饲料广角,2009(16):29-31.

[9]张军民,李桂甫,韩怀动,等.蛋鸡日粮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添加剂,2006,47(5):35-36.

[10]王慧容,刘玉兰,范伟,等.三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8(7):27-31.

[11]常顺华,朱连勤,朱风华,等.酯化葡甘露聚糖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研究[J].饲料研究,2010(5):48-50.

[12]赵必迁,周安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微生物脱毒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10(9):27-30.

[13]李红梅,张勇.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吸附剂的研究[J].饲料博览,2009(8):33-35.

[14]Chang PK,Matsushima K,TakahashiT,etal.Understandingnonaflatoxigenicity of Aspergillus sojae:awindfall ofaflatoxin biosynthesis research[J].ApplMicrobiol Biotechnol,2007,76(5):977-984.

[15]Su N W,Lee M H.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alt-tolerantprotease from Aspergillussp.FC-10,a soy sauce koji mold[J].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2001,26(4):253-258.

[16]张丞,刘颖莉.2008年中国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总结报告[J].饲料广角,2009(5):18-21.

猜你喜欢
饲料原料黄曲霉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中4种黄曲霉毒素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青霉菌柚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常用谷物饲料原料营养成分
家兔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水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一个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