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加温雾化对气道高反应性病人雾化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1-05-14 00:57
护理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气雾氧气雾化

李 敏

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非抗原性刺激出现过度的气道收缩反应,引起气道管腔狭窄,气道阻力增加。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有症状的哮喘病人99%~100%都有气道反应性增高[1]。该类病人治疗中常常选择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目前临床广泛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比特缓解支气管痉挛。但雾化时的气雾在治疗的同时也是一种物理性的刺激作用于气道,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若雾化气雾的温度不当,可使哮喘病人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引起痉挛性呛咳、憋气、心慌胸闷、气喘加重等不适,有的病人可由此中断雾化治疗。为解决此问题,我科对该类病人雾化吸入时采取加温雾化,上述不良反应大大减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3月、9月—12月和2009年1月—3月、9月—12月气温较低的季节在我院呼吸科住院需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人53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61.0±8.6)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 10例,年龄(59.0±7.9)岁。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哮喘诊断标准,排除药物过敏者,病程中均意识清楚且能积极配合治疗。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雾化方法 两组病人均有专人按照《基础护理学》中氧气雾化操作步骤操作。操作前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氧气驱动雾化目的、方法、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以缓解病人紧张和恐惧心理。氧气流量为5 L/min~7 L/min,统一采用宁波市海曙医疗用品厂生产的 QYW-Ⅱ型氧气驱动雾化器,备用水温计1支、气温计1支。雾化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等情况。

对照组取室温下的生理盐水4 mL+可比特2.5 mL,放入雾化器的贮药瓶中,不加温直接进行雾化吸入。观察组同对照组配制同样的液体后,把雾化器的贮药瓶放入一个带把柄的、里面盛3/4满的70℃热水杯中,加温约3 min后开始雾化,整个雾化过程中贮药瓶均放入水杯中加温以保持恒温。本研究以雾化药液进入上呼吸道的适宜温度29℃~32℃为标准[2]。经反复测试,此时吸入的气雾温度在30℃左右。两组病人雾化的时间和次数均相同,每次10 min,每日3次,7 d为1个疗程。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吸入过程中痉挛性呛咳、憋气、心慌胸闷、气喘加重等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次、中断雾化治疗例数和病人哮喘症状改善情况。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1个疗程统计,去除中断雾化治疗病人少做次数,两组病人实际雾化例次分别为观察组548例次、对照组399例次。两组病人雾化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次情况比较见表1。其中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次86例次,发生率15.69%;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次165例次,发生率4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4,P<0.001)。两组病人中断雾化治疗例数和哮喘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病人雾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次

表2 两组病人中断雾化治疗以及雾化后哮喘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雾化不良反应除了与雾化方法、卧位的选择、雾化液的种类、雾化液的浓度、雾化量的调节[3,4]有关外,对于气道高反应性病人,呼吸道对雾化的敏感性增强,温度低的雾化气体极易引起气道不适。因此,对于该类病人雾化温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常情况下,鼻咽部的黏膜具有丰富的血流,并有黏液腺分泌黏液,对吸入的气体具有加温、湿化的作用,吸入的气体在到达气管时已被蒸汽所饱和,变为温暖而湿润的空气进入肺泡。雾化吸入时大量的雾化气雾直接从口含嘴吸入气管,气道的生理性加温失去作用。有资料显示,吸入气体最适宜的温度为29℃~32℃[1]。对照组399例次采用不加温雾化,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室温较低,雾化的吸入温度远远低于气道适宜的温度,大量的湿冷雾气突然与病人的高反应性气道相接触,表现出敏感而过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反应,引起痉挛性呛咳、憋气、心慌胸闷、气喘加重等不良反应 165例次;观察组548例次采用加温雾化且处于恒温状态,雾化的吸入温度与气道的温度相适宜,人为地弥补了未经气道生理性加温的不足,温暖湿润的气雾被吸入气道,发生不良反应者仅86例次。两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说明加温雾化能有效地减少雾化不良反应的发生。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呼吸道和(或)肺部,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5],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本研究对象均是气道高反应性病人,吸入的药物是可比特,用于舒张支气管痉挛,改善临床症状。从表2可见,对照组中断雾化治疗的比例明显地高于观察组(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对照组采用不加温雾化,气道高反应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症状发生时湿冷的气雾可使气管黏膜的血管收缩,严重者可造成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变小,阻碍了气雾到达深部支气管和肺泡,影响了药物吸收,降低了疗效,病人哮喘症状改善不明显,致病人从心理上不易接受,导致中断雾化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加温雾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症状轻,同时温化的气雾与气管黏膜相适应,能使气管黏膜血管扩张,药液吸收充分,扩张气管、支气管,病人哮喘症状改善明显,所以依从性较好。两组病人哮喘症状改善的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雾化吸入不良反应能明显地影响治疗效果。

采用氧气驱动加温雾化具有操作方法简单、价格成本低、病人易于掌握及接受的优点。且经反复测试,该方法吸入的气雾温度在30℃左右,与呼吸道的适宜温度相适宜,只要水温计一只,在家属的协助下,保持一定的温度即可。

综上所述,氧气驱动加温雾化能明显地减少气道高反应性病人雾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雾化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发现,即使采用加温雾化,雾化时仍要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综合考虑,注意雾化前的解释工作、雾化开始氧流量不宜太大、时间不宜太长等问题,防止烫伤,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77.

[2]愈森泽.危重病监护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54-155.

[3]武淑萍,刘君.高龄老年病人不同雾化吸入方法不良反应观察[J].护理研究,2007,21(4A):872-874.

[4]陆影.影响COPD病人氧气雾化吸入效果的因素和护理[J].家庭护士,2008,6(8B):2111.

[5]李小寒,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7.

猜你喜欢
气雾氧气雾化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废弃气雾罐回收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工厂化蔬菜气雾栽培技术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