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

2011-05-14 00:55邬小荣董景文
护理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标准分情绪病人

邬小荣,董景文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造成的紧张刺激所引起的负性情绪是导致和促进肿瘤的重要因素[1]。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主张将癌症列入身心疾病范围。一些临床肿瘤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就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病人治疗副反应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系列的研究证实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病人的帮助是有效的[2-4]。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达到稳定病人情绪、缓解痛苦感受、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康复的目的[5]。现通过调查筛选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探讨如何通过心理护理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月住院的肿瘤病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选。入选标准:①已确诊为恶性肿瘤,且无精神病;②年龄≥18岁;③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④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60分;⑤病人对本项研究知情同意。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48岁~78岁(63.3岁±3.8岁);肺癌 22例,食管癌 5例,胃癌18例,结直肠癌2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婚姻和临床诊断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状况问卷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诊断时间、肿瘤分期等。②SAS包括20个条目,采用由轻到重4级评分,20个条目总分为粗分,查表可得出标准分。标准分50分~59分判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判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判为重度焦虑。本研究主要用于测量病人的焦虑情绪变化。③SDS由20个条目组成,由轻到重按1级~4级评分,20个条目总分为粗分,查表可得出标准分。SDS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本研究对于自评得分(标准分)大于50分者认为有抑郁,标准分50分~59分判为轻度抑郁,60分~69分判为中度抑郁,70分及以上判为重度抑郁。④专业人员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病人进行测评。HAMA共14项,总分≥14分为阳性;HAMD共24项,总分≥20分为阳性。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每次 30 min,2次/周,共持续4周~6周,主要采用访谈方式,结合放松行为训练,具体为:①耐心倾听病人叙述各种症状,使病人不良情绪得以释放;②给予病人健康教育及信息交流,向病人宣讲病情信息、治疗及疗效、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副反应;③消除病人消极悲观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讲述疗效好的病例,同时尽量减轻病人费用,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要求;④营造良好的住院治疗环境,消除孤独和寂寞感,与病人接触中要从言语和工作中表现出关心、体贴,尽可能谈病人感兴趣的事,避免对病人的不良刺激;⑤对于过度焦虑、抑郁的病人,在干预过程中指导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以缓解其紧张情绪;⑥通过调整病人的心态稳定病人情绪,创造清洁、温馨的环境,以提高病人对痛苦的耐受力,对那些情绪不稳定、性格孤僻、抑郁的病人要多关心,使其多与外界接触并与性格开朗的病人交流,鼓励其看书、听音乐来转移注意力,从而消除心理障碍;⑦让家属共同参与心理护理访谈,使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了解心理支持的重要性;让家属主动地关心、体贴病人并给予经济支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满足病人希望得到更多人同情和关心的愿望。

1.2.3 测试时间 比较两组入院及治疗4周、8周时的SAS、SDS、HAMA和 HAMD评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 HAMA及 HAMD评分情况(见表3、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 HAMD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恶性肿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是身体完整性、家庭稳定性和生命安全感丧失所致。焦虑、抑郁情绪会严重影响病人的食欲和睡眠,加重已有的疼痛,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影响疾病的转归[6]。因此,评估恶性肿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并制订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癌症病人心理生理状况的特殊性,以及抑郁状态产生原因的特殊性,目前对于癌症病人的心理干预治疗仍处于一种摸索阶段。本次干预组针对焦虑、抑郁病人采取相应的干预,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分别给予耐心解释和心理疏导,使病人及家属对本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病人的认知适应能力,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减少负性情绪,消除了不良情绪的影响,调动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毛喜莲等[7]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病人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及发生率高于良性疾病病人,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干预组治疗前的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治疗后 SAS、SDS、HAM 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可见,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后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我们通过加强健康教育让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更正确的认识,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以改善病人的情绪。但是心理护理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护理礼仪和沟通技巧。另外,心理护理必须持之以恒,随访中发现不少病人子女多不在身边,出院后缺乏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有病人出院不久其抑郁指标即出现反弹。可见,病人的心理干预是一项长期的多因素作用的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家庭和社会联动执行。

[1]胡雁,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2]庞安琪,李丕润,缪秀珍.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742.

[3]殷小勇,杨文霞,牛松涛.癌症患者的护理需求[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27-1528.

[4]陈明明,张晓华,孙德文,等.浅谈肿瘤化学治疗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505.

[5]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

[6]陆泳诗,洪小娟,陈学英.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1B):122-123.

[7]毛喜莲,张春虎,林源.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598-2600.

猜你喜欢
标准分情绪病人
谁是病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分层教学下教学质量量化模型
病人膏育
情绪认同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CET评分标准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