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语言学研究初探

2011-05-14 20:07张薇薇
卷宗 2011年10期
关键词:言语交际信息传播口译

张薇薇

摘要:口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是一个系统的策略性话语信息处理过程,该过程涉及到的认知机制及其认知动作模式十分复杂。本文谈谈就口译过程中言语交际的心理语言学。

关键词:口译;言语交际;信息传播

同声传译是国际会议上的一种口译形式,显然,口译是以口头方式传递源语信息的语际转换活动,这一活动包括源语讲话人、译员和译语听众,其中译员是口译的核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表现突出的即时性特点。口译员要一次性地听取源语信息,借助笔记,甚至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手段的条件下(如同传),执行源语信息听辨、信息意义的表征与理解,信息暂时贮存、译语组织与计划,译语表达与监控等一系列彼此影响,甚至往往重叠进行的加工任务,最终完成信息传递活动。目前口译研究的重点还是集中于源语文本的难易、讲话人的语速和讲话方式等直接影响译员译语发布策略的选择和传译质量的优劣等方面。或者说,口译研究的重点仍集中于对口译客体分析。中国口译现状,无论是对口译立体还是客体的研究都处于比较表层的阶段,因而提出今后的口译研究中应更多地着眼于对口译工作者的心理状态和条件、双语转换的内在过程和神经心理机制的探索和研究(刘绍龙,2007),事实上确立口译员多功能特点就是认识双语翻译的“元交际”特征和心理过程。构建口译员的“元交际”功能及其内在心理机制模式。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口译认知过程。

一、口译理解过程

口译是一个系统的,策略性的话语信息处理过程,该过程涉及到的认知机制及其认识动作模式十分复杂。在口译过程中,话语理解是实现口译交际目的的首要前提。

但是,以翻译为目的话语理解与普通交际环境下的话语理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两者在某些层面是互通的,在有些层面却大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层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认知主体在话语处理过程中的认知去向和认知机制的动作方式。口译理解过程受口译交际环境限制的一种特殊的话语理解过程。与普通环境下的话语理解相比,该过程也是具备主观性和个体性,也是译者管理调动储备知识、主观构造认知映象、对渠道、多模式信息进行认知整合和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但是,以口译为目的的话语理解过程,不是为了在长期记忆中建立起连贯的心理映象、储备知识,而是以在有限的交际环境下顺利实现双语转换为首要任务。另,口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保持与处理能力,以确保初始信息的准确理解,前后信息保持衔接与连贯,译语表达与源语信息的统一。

二、口译信息传播“元交际”模式的建构

口译信息传播与日常言语交际共享“理解”和“生成”之神经心理过程,但是鉴于两者的差异,人们不禁要问:双语口译过程中的神经机制是否享有其独特的“交际性”特征?口译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何理解话语、生成话语和传递话语信息等等。口译信息传播的元交际过程轮廓为我们审视口译信息交流的心理黑箱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口译交际的特殊心理也得以显视。

简要地说:交际者源语的编码和发送;元交际者(译员)的源语解码和目的语编码;听众及其目的语的接收和解码。该过程模式为我们所关心的口译交际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双语传译的复杂神经机制和内部心理过程,我们将从“元交际”、“内部言语”“发送与接收”和“编码与解码”四个方面就该模式的主要环节及其相关理念、功能、动作方式等作一个基本解释。

①元交际:首先,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口译是一种“元交际”活动或“单向”的言语交际过程。“元交际”首先交际双方A和B的言语交际只能通过第三者译员进行,这体现了口译交际的间接型特征。其次,口译一旦开始,译者便“同源语听众一样借助各种渠道和方式试图理解讲话人的交际意图,当场接受交际信息”(刘和平,2005)并将源语贮存以便传译。这种受源语全部信息所驱动,以贮存为手段(通过短时记忆和笔记),以传递完整信息为宗旨的“传译交际”具有明显的传输特征。

②内部言语:作为言语生成内部过程重要环节之一的内部言语是语义初迹自外部言语过渡的必需阶段,由源语发送者外部言语内化而成,具有述谓性功能和简化、凝的形式特点。人们在生成言语时,这种压缩的,自己理解的内部言语被转化成扩展的、听也能理解的外部言语。

③发送与接收:元交际过程的发送和接收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交际者A和B,另一个是从事双语翻译的“无交际者”译员。显而易见的是,交际者A和B的言语编码至解码或(源语)信息发送与(目的语)接收的交际过程只能通过译者这个中间环节才可获得实施和完成。而另一方面,译员的功能表现为:即是源语的接收者又是目的语的发送者,其途径是对源语解码和目的语编码的信息加工。而且,他对外部源语的接收和目的语的发送具有明显的线性传输特征。

④编码与解码:元交际过程,交际者A至交际者B的“源语编码至目的语解码”的元交际过程;另外发生在双语转换阶段,由连传递员独自实施和完成的“源语解码至目的语编码”的元交际过程。

三、言语交际的心理语言学与口译信息传播过程

言语交际,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这一过程体现了交际双方借助语言传递话语信息、交流内部思想的过程。双语译员既要完成经历对源语话语的理解或解码,又要负责对理解后的话语信息的传递。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说明,言语交际的内部心理过程极其复杂、动态的。在人们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个体的神经系统有一个内部的活动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说话者借助言语运动分析器所从事的言语生成和表达的过程。又包含了听话者借助言语感觉分析器所进行的言语感知和理解的过程。言语生成可称作为其信息加工者发送的过程,言语理解可视为信息接收与处理的过程。系统论关于信息加工的动态假说使得人脑复杂神经机制统领下的双语转换的内部机制探索有了可供操作的描写模式。

言语交际与口译信息交流尚存在一些不同点,例如:①译者信息所传递对象不再是源语发话人,而是听话人;②译者的话语信息传递是在两种语言间进行的;③传递的内容必须符合源语信息的余地(漏译、省译除外);④言语交际双方须经过第三者(译员)才能完成宏观上的言语生成和理解的全部交际过程⑤双语转换的交际过程呈单向,非循环的线性特征,等等。但是无论从神经语言学,还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译译员的源语理解和目的语生成的过程都经历了言语感受分析和言语运动分析等神经机制的内部活动过程,前者类似日常语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后者与日常言语的生成和表达的神经心理的活动过程相似。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译译员的信息传播过程与日常言语交际的神经心理过程并无本质的区别,这体现了将口译信息传播过程的研究置于言语交际过程的理论框架之下的心理现实性,从而使以神经心理学为基础的口译信息传播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具备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总之,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范围内高效地完成口译交际任务。这也涉及到一个译员在特殊的口译交际环境中要完成口译交际任务需要进行多深的语义处理的问题。要解决这问题,不仅要阐明口译理解过程中不同的语义处理阶段,还需要结合口译的特殊交际环境及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调动的认知处理。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信息传播方式与人类的日常言语交际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探索这一特殊的“元交际”活动并揭示其中复杂的神经心理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口译的信息传播模式及其相关研究从宏观微观角度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从而为口译信息交流,口译员地位和作用等相关研究提供了不可缺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织龙,论双语翻译的认知心理研究[J],中国翻译,2007(1)

[2] 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 杨干福,译员在口语交际的地位与作用[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2)

猜你喜欢
言语交际信息传播口译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主观语境对言语自在表达的影响与制约
关联理论下的语境效果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