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86例

2011-06-13 10:17刘春艳陈志海伍玉清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血常规

刘春艳 陈志海 伍玉清

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兴宁51450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病,5岁以下婴幼儿多见。本病于2010年5-9月间在广东省兴宁市暴发流行,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笔者对经治病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本院传染科收治病例,男性80例,女性56例;年龄0.6~4岁,平均3.6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1]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对照组50例。两组性别、病程、就诊时间、体温及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常规予护理,退热、静脉给水溶性维生素,并根据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合并细菌感染均静脉滴注头孢地嗪。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0.5~1mL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5~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液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5d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观察患儿的精神、体温、疱疹等症状,复查血常规。

1.3 疗效标准 治疗5d后判定疗效。痊愈:治疗5d内体温正常,疱疹消失,血常规正常。显效:治疗5d内体温正常,疱疹消失,血常规接近正常。有效:治疗5d内体温正常,疱疹部分消失,血常规正常。无效:治疗5d后仍发热,疱疹部分消失或加重,血常规异常。

2 结 果

见表1、表2。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症状体征的改善亦以观察组时间为短(P<0.05)。

3 讨 论

手足口病大都是由柯萨奇A16和EV71病毒引起,通过人群间密切接触传播。该病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组方,其中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之功效,能加速病毒排泄;熊胆粉清热解毒解痉;山羊角平肝息风、清热解毒,其水解液具有显著的解热、镇静免疫作用,可加速机体恢复,缩短病程;连翘清热解毒散结,可加速血液循环。痰热清注射液能抑制病毒复制、降低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从而减轻毒素对机体的损害。本观察显示,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可以缩短发热期、皮疹消退快,有报道可致变态反应[2],而笔者在应用过程中尚未发现该药有明显的毒副作用。6个月至4岁儿童应用迄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d,±s)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d,±s)

组别 n观察组 86对照组 50退热时间2.35±0.68△3.39±0.82△疱疹结痂时间3.20±0.62△4.85±0.84△疱疹消失时间4.48±0.76△5.70±0.7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手足口预防控制指南 [J].中华实验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2(3):210-213.

[2]柳东霞.痰热清注射液致变态反应 [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2297.

[3]雷卫平,吴英梅,林翠芬.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报道,2005,11(14):110.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