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1-06-21 08:20欧小凡符永健黄进弟许开宁
海南医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康复心理

欧小凡,符永健,黄进弟,许开宁

(海南省安宁医院神经内科,海南 海口 571100)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由于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且在近几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和低龄化趋势。由于脑卒中患者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且脑卒中后的患者除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各种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外,还可伴随不同程度的情感认知功能障碍,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2]。传统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研究已证实心理问题和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在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鉴此,本研究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因素干预治疗,探讨心理因素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来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患者60例,入院诊断为急性脑卒中。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7~68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脑卒中诊断符合全国脑血管第四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3]。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实验过程以取得患者积极配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因素干预治疗,每周2~3次,30~50 min/次,为期4周。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根据心理评估结果来指导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确定后,由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一对一干预。干预方法有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行为疗法、心身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家庭疗法、小组疗法等。

1.3 评定方法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4]评估心理状态,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量表(ADL)(ADL1为完全恢复社会生活;ADL2为部分恢复社会生活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ADL3为家庭生活需要帮助,并拄拐可以行走;ADL4为卧床不起,意识清晰;ADL5为植物状态)评定。ADL评定结果以巴氏改良指数表示,神经功能缺损量表(DNF)(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各量表均经过专业培训的两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和两名主管护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SCL-90评分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几个项目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干预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s,分)

注:a表示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组间比较,干预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评定项目 干预组(n=30) 对照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1.57±0.43 1.65±0.56 1.68±0.54 1.92±0.64a 1.66±0.50a 1.48±0.52 1.47±0.45a 1.72±0.50a 1.31±0.42 1.38±0.50 1.62±0.56 1.66±0.48 1.50±0.52 1.38±0.42 1.47±0.53 1.23±0.30 1.42±0.46 1.30±0.43 1.56±0.50 1.65±0.53 1.65±0.48 1.92±0.65a 1.66±0.44a 1.48±0.55 1.47±0.45a 1.73±0.48a 1.31±0.48 1.48±0.46 1.64±0.54 1.64±0.50 1.78±0.64b 1.63±0.52b 1.47±0.48 1.44±0.43b 1.70±0.50b 1.30±0.38

2.2 DNF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DNF评分均明显下降,ADL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但干预组DNF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注:a表示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组间比较,干预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DNF评分ADL评分(巴氏改良指数)干预组对照组30 30治疗前24.60±0.24a 23.97±0.77a治疗后12.00±0.32b 18.22±0.21治疗前32.49±22.0a 30.78±27.8a治疗后52.06±20.4b 41.68±21.3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患者脑组织受到器质性损伤,影响了患者神经中枢的各个技能,导致患者严重的身体机体障碍及情感认知障碍而使生活不能自理。自理能力障碍进而引起患者心理功能紊乱,使患者产生不良的或者病态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主观能动性。患者可能因为自身疾病而产生自卑、悲观、消极的情绪,甚至存在自暴自弃心理,这些心理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并且可能增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致死率升高[5],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问题与疾病康复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因此本文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再根据个体心理状态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SCL-90量表反映在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几个项目上,经过治疗均能取得明显改善,这些都是由于患者疾病的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反应性精神心理障碍,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得到缓解。同时研究发现,干预组治疗后SCL-90评分在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几个项目上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能消除患者因疾病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而唤起患者积极治疗的正面情绪[6]。

研究报道发现许多疾病的存在导致患者产生对疾病病因、症状等错误的认知,而只有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和疏导,从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阻止负性思维,纠正错误认知后方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一旦患者的错误认知得到纠正,认知障碍的症状也就慢慢消失,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后SCL-90评分在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上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神经功能恢复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有关的研究报道结果一致[8-9],也验证了相关的观点:心理行为干预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加康复训练外,应予以积极的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因负面情绪而产生的不良影响,调整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主动参与康复锻炼。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可增加药物治疗效果,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脑卒中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李雅琴.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8.

[2]Van de Weg FB,Kuik DJ,Lankhorst GJ,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a cohort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depression on functional recovery from stroke[J].Clin Rehabil,1999,13(3):268.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29):379-380.

[4]汪向东,王西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订版:3-236.

[5]高传伟.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与人格特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l(3):39-40.

[6]陈小江,林志雄,徐 蕊,等.心理和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肢体偏瘫康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杂志,2006,27(5):723-724.

[7]易善复,廖 斌,乔衍礼,等.心理行为干预心内直视手术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3,13(5):1351-1355.

[8]林海峰,陈湛音,陈文荣,等.心理行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3(12):4-6.

[9]凌淑芬.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3):702-703.

[10]王 彦,王爱平,贾连春,等.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487-489.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康复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心理感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