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马铃薯片外敷预防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2011-06-21 08:20欧阳芸王根妹
海南医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马铃薯

欧阳芸,王根妹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儿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儿科住院患儿静脉给药率几乎达到100%,是临床治疗及其重要的手段之一,而住院患儿又几乎100%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药物外渗及反复穿刺的痛苦。但是静脉炎作为常见并发症仍困扰着我们,有时甚至引发护理纠纷。我们观察到,使用静脉留置针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小婴儿,留置3 d后,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达80%以上,有的患儿甚至需要天天换管。静脉炎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临床上大多是静脉炎发生后才处理,虽然经过及时、积极处理,基本上可以痊愈,但是也存在患儿痛苦的现象。是否有简单、安全而又省时的方法预防静脉炎以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患者满意度,预防或减少医疗纠纷?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将120例使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生马铃薯片外敷方法预防静脉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20例,其中3岁以下86例,3岁以上34例,最小1个月,最大5岁,均为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患儿。

1.2 分组 采用相同或相似静脉用药物(根据药物浓度、pH值、刺激性、渗透压来选择以避免药物因素导致的误差)、留置部位(下肢血管因有静脉瓣,且血流缓慢,较上肢静脉更易发生静脉炎,较细的血管更容易发生静脉炎,分组比较时均充分考虑并消除血管因素导致的误差)、相似年龄组(不同年龄的患儿其活动程度有很大区别,留置针部位的肢体活动频繁而剧烈时更容易发生静脉炎,分组时有选择性地消除该因素导致的误差)、相同材质及型号留置针(不同材质的导管引发静脉炎的概率不同,越小的导管对血管的刺激及对血流的影响越小,发生静脉炎的概率相对降低,全科室使用的是同一厂家最小型号的留置针)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年龄、病情、用药、血管条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年龄、病情、用药、血管条件情况的比较(例)

进行静脉穿刺均严格无菌操作,待消毒液干燥后一次性穿刺留置成功者入选,采用相同剂量、浓度封管液,均使用脉冲正压方法封管。所有患儿静脉留置时间均控制在96 h以内,即使未发生静脉炎也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1.3 方法 实验组患儿在输液的同时即采取预防措施,将新鲜未长芽的马铃薯洗净后切成薄片,直接湿敷于针眼上方敷贴外,范围约50 mm×50 mm或根据患儿局部范围大小适当覆盖,根据气温、湿度及切片厚度每1~2 h更换一次,以保证其汁液持续渗透组织中,直至输液结束后0.5~1 h。对照组患儿不做干预。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

1.4 效果评价 观察并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

1.5 静脉炎的分类标准 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委员会将静脉炎分为5级[1]122,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 cm,有脓液流出。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对比情况:实验组60例患儿有27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45%,对照组60例患儿有48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时间对比情况:实验组27例静脉炎发生时间平均为3.5 d,对照组48例静脉炎发生时间平均为2.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静脉炎是由于从静脉输入pH值低于4.5或高于9.0;渗透压过高或过低,对血管内膜有刺激性的药物,以及药物外渗或静脉内留置导管时间过长,患者局部肢体活动过多、维护不当、大量输液;不同型号和材料的留置针[1]49、不同部位和大小的血管[1]17-18,[2],或由于护理人员在输液、封管过程中操作不规范[1]48-51,引起局部静脉内膜损伤、感染、静脉痉挛及微血栓形成。实验组患儿静脉留置时间明显延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各种盐类、多酚氧化酶及龙葵素。淀粉可加快药液的吸收;龙葵素有缓解痉挛疼痛,减少渗出作用;多酚氧化酶可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缓解炎症;马铃薯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降低组织渗透性,抑制玻璃体活性而具有抗炎作用;马铃薯内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贴后可经皮肤吸收,补充渗出部位和细胞营养,加速恢复,达到消炎止痛作用。该方法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较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作用,减轻患儿痛苦及护士的压力,提高家属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使用中应对过敏体质的患儿密切观察,如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立即停用[3]。本组有1例患儿在湿敷过程中局部出现皮疹而停止湿敷,后皮疹逐渐消退。严重者可局部涂派瑞松软膏抗过敏。对于使用生马铃薯贴片后,输液过程中仍发生局部红肿者应及时拔针后继续敷马铃薯,可使红肿较快消退,减轻疼痛。对于红肿无法及时消退者可采用云南白药加酒精湿敷的方法补救[4],本组1例患儿在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52 h后发生2级静脉炎,患儿烦躁哭闹,拔针后继续敷马铃薯及局部封闭酚妥拉明无效,改用云南白药加酒精湿敷后疼痛迅速减轻,患儿安静,红肿明显消退,对照组1例静脉滴注甘露醇致局部红肿患儿也在使用本方法后迅速治愈。无论是生马铃薯片还是云南白药加酒精,其防治静脉炎的疗效均优于传统的50%硫酸镁湿敷。

[1]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范文艳,段丽花.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包头医学,2010,34(3):182-183.

[3]赵晓辉,李荣凤.生马铃薯片贴敷治疗输液渗出肿胀的护理[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0):1253.

[4]唐生群.云南白药加酒精湿敷治疗外周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4,7:61.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定边马铃薯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