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申办)全运会对城市体育发展的效应分析
——以济南、西安为例说明

2011-07-17 10:25王立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全运会场馆济南

王立刚

(长安大学 陕西 710064)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举办城市的体育自身发展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其主会场济南的城市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趁此良机,济南对赛事场馆的兴建与改造,对大众体育健身场所与设施补充与完善,为其未来城市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申办到举办过程中官方对于全运会的广告宣传以及组织的大众体育活动,促进了群众对体育生活方式认识的加深,使城市体育的发展具有了原动力,从意识层面推动了城市体育的发展,为城市体育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牵引力。陕西省政府通过关于申办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提案,西安将作为第十三届全运会的中心城市的角色出现。从全运会后济南城市体育发展情况来看,举办全运会将会对中心城市—西安的体育事业、产业等的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分析全运会对济南城市体育发展产生的效应,对比分析西安、济南城市体育的差异,预测全运会对于西安可能的效应,为西安利用全运会发展城市体育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全运会后济南城市体育的发展的状况

1.1 、城市体育的场馆设施

济南市迎全运七大全民健身工程于2009年10月12日全部投入使用,与之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体育场馆设施相对落后的济南相比,济南新建、改建了一大批现代化体育场馆设施,使全运会场馆不仅为竞技体育服务,更能满足全运会后群众体育发展的需求,以济南为中心点,投入巨资建设和开发体育场馆设施,全省共投资43亿规划建设了13类、881个全民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3.1万个。

1.2 、城市体育的参与人群

2009年10月16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开幕,中心城市济南充满了全运气息;从参赛者的年龄上看,从少儿到老年,跨度较大。从城市体育参与的地域特征看,城郊群众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全运宣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等,充分调动了城郊群众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城郊群众也更愿意在闲暇时间进行一些简单易行、适合当地习俗的体育活动。通过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筹办与举办,山东省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显著上升。

1.3 、城市体育的参与意识

首先,全运宣传作用引导群众体育参与意识良性发展。在全运会期间,主会场济南举行的一系列群众体育活动都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氛围,加深了人们对体育的观念和认识。其次,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激发居民健身热情。济南作为十一届全运会的中心城市,健身设施的完善为济南城市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群众健身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最后,全运会效应引发会后群众健身热潮。在竞技体育目中,运动员同场竞技的精彩表现,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的意愿;亲身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需求,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的重要原因。

1.4 、城市体育的科学健身

针对群众体育锻炼知识有限的问题,济南培养了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人们的健身娱乐活动,全运会后济南群众体育健身的方法更加科学。同时,济南还开展了312个晨练点,每个站点基本配备了一名二级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健身的群众会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整体上使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更加科学、合理。

1.5 、城市体育的组织形式及内容

在全运会影响下,济南城市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首先,济南城市体育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政府的群众体育组织中的作用正由主导作用逐渐转变为引导作用,群众体育组织的数量、规模、形式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兴项目的活动组织。其次,各个竞技项目的精彩表演,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的欲望,使传统的大众体育项目更加普及,使更多适合群众体育的项目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2 、西安城市体育的现状

2.1 、城市体育的场馆设施

据调查,西安市拥有的各类体育场馆达1000个以上,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占有场地面积达到0.9m2以上。超过国家人均运动场地0.6平方米的要求;西安市的体育场馆设施90%为露天形式,场馆设施类型比较齐全。多数场馆分别隶属政府单位,其中又以学校拥有的场馆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0%。近年来,商业性的场馆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虽所占比重较小,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在补充场馆数量级,完善功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2 、城市体育的参与人群

经查阅,目前,西安城市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分布有着明显的特征。其主要参与者集中离退休人员在所有参与人员中的比例占到50%以上;而中青年以及少年儿童所点比例较小。值得关注的是,在群众活动人群中,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参与者占到的比例为64.77%,由此可见,西安城市体育的参与者中,很多人有着良好的教育以及工作背景。国内较前的关于城市体育人群的文章中,大部分表述的居民素质不足以让城市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与国外的差距显著。然而,目前西安的居民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具备了城市体育发展中对体育活动参与者的要求;但表现出在参与人群的年龄、生活阶层等组成上存在较大的不平衡问题,距离全民健身的要求相差甚远。

2.3 、居民体育的参与意识

经民政厅调查数据显示,西安城市体育活动中,参与者意愿的分析结果如下,参与者体育健身的意愿达到35.89%,文化娱乐的意愿为23.92%,人际交往的意愿为22.97%,心理归属的意愿也比较大,占到7.66%。参与者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以健身、娱乐为主,以人际交往和寻找心里归属为辅。说明,目前西安城市居民的参与意识正在觉醒,并已产生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居民体育参与者的规模仍然较小,参与体育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大,并不能充分发挥参与体育所带来的效用。虽然大部分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未真正地去参与体育活动,因此,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体育中去,增加居民参与体育的人口规模,将是发展西安城市体育的重点。

2.4 、城市体育的科学健身

就城市西安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工作来说,发展比较滞后。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工作主要集中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会所内等等。近年来,西安科学健身指导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进展。2006年西安发展了八位健身健美指导培训师;到2009年,陕西省培训了1.7万社会体育指导员可进行群众科学健身的指导工作,并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管理系统,开办公开的健身指导活动等等。虽然在指导人员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许多健身场所都进行有偿指导,但西安科学健身工作并未具体落到实处,大众体育健身指导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科学健身是群众体育科学、有效,向良性发展的保障,没有科学的指导,群众体育发展可能会畸形发展。

2.5 、城市体育的组织形式及内容

西安市群众体育组织现在已经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并正在发展壮大。目前,人们参与的组织类型主要集中在体育健身娱乐方面。体育健身主要以晨练和傍晚进行休闲娱乐为其活动主要方式,组织成员人数不等,活动时间,成员相对固定;在组织程度上,其组织结构是一种自发的,组织松散的关系,但成员积极性、参与度高,每天早晨活动;在组织的经费筹措方面,组织活动经费筹集方式大部分为自筹资金。西安市群众普遍喜欢的体育活动主要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牌类、游泳、门球、武术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点:一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普及程度高;二是这些运动项目的场地相对较多,且受场地制约不大,易于开展。

3 、济南、西安城市体育发展的整体比较与分析

济南、西安经济社会条件可比性较强。

表1 :2010年济南、西安经济总体状况

从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于举办全运会而言)来看,济南、西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可比性较强。

表2 :2010年济南、西安消费水平状况

按照联合国指标,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时,居民消费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步入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从西安在消费水平方面,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西安城市居民用于体育的消费的收入将比济南有所减少。但济南与西安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能够为作为上层建筑的体育活动提供物质支持。另外,济南、西安分别是山东、陕西的省会城市,各项体育事业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选择济南、西安两者进行对比,可比性较强。

总体看来,济南与西安两者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城市规模相近,气候条件、环境状况相似,两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在对比分析过程中,增加了对本选题研究的有效性。

3.1 、城市体育发展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3.1.1 、城市体育场馆设施方面。

全运会后济南的场馆设施既可以满足竞技体育的需求,又可以作为群众体育设施使用。而西安依托众多的高校场馆设施资源,有较好的基础,但高校资源的使用相对封闭,利用率较低,利用无序化严重,且存在严重的维修与保护问题。

3.1.2 、城市体育参与人群方面。

经过全运会后,济南城市体育参与人群有了较大的改观,从城市中心到城郊,从儿童到老年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西安参与体育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为主,但已形成一定规模,且参与人群的文化素质较高。

3.1.3 、城市体育参与意识方面。

在全运会效应影响下,引发了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潮,济南的城市体育的发展具备了强劲的精神动力。近年来,西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的作用,但西安参与体育的人群中较少一部分以健身娱乐为目的,与城市体育的本质作用并不相符。

3.1.4 、在科学健身方面。

对于济南来说,政府抓住机遇,针对群众缺乏科学健身知识,专业指导人员不足等问题,采取措施,把科学健身做到实处,基本上满足了群众对于科学健身的需求。西安科学健身的专业人员大部分集中于各种健身俱乐部、场馆等之内以及发展较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普及作用较小,数量、质量上都有待于提高。

3.1.5 、城市体育的组织形式及内容方面。济南经过全运会后,组织形式开始由政府主导向自由发展转变,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内容上,传统项目得到巩固,新兴大众健身的项目被人们接受,活动内容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3.2 、全运会(申办中)对西安城市体育发展的预期效应分析

举办(申办中)全运会为西安的城市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陕西省正在西安沣渭新区规划建设承担主要比赛任务的奥林匹克中心,在长安区潏河中段建设常宁生态体育训练比赛基地等标准场地设施。全运会结束以后,数量、规模如此庞大的场馆设施无疑是给西安体育发展留下的巨大的物质财富,而高标准的配套设施将会使西安城市体育的物质基础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举办(申办中)全运会将为西安城市体育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陕西省为举办第十三届全运会,发起了一系列群众体育活动扩大申办工作的对外影响力,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做好了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中心城市、省会城市西安居民表现出了最大的积极性,表明这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吸引了广泛的人群参与到全运会这一盛会中来,为西安城市体育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潜在目标的,为其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举办(申办中)全运会为西安城市体育发展带来了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申办过程恰逢“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将申办全运会工作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另外还相继出台了《加快西部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等;为成功申办全运会,借全运会之势发展陕西省的体育各项事业,提出了新时期全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政府机构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将为西安城市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主观上的动力。

另外,陕西省举办全运会,将对中心城市西安在城市体育在科学健身、组织形式及活动内容等方面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人们健身活动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城市体育的组织形式及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 、结语

全运会对济南的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均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安作为举办十三届全运会的主会场必定会获益匪浅,而对西安城市体育自身的发展效应将更加不可替代。在十三届全运会举办(申办)期间,陕西应借鉴山东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办好十三届全运会;利用全运会倡导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陕西各地市文明程度,利用“全民全运”理念的引领更多的人参与体育,使陕西形成一个全民参与的体育氛围,利用全运会为西安城市体育发展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如何根据济南全运期间城市体育发展的经验,针对西安城市体育发展的各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全运契机,大力发展西安乃至陕西各项体育事业将是有关部门面临的一大重点。

[1]胡义忠,刘飞,张锋.第十一届全运会对山东省群众体育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张昕,张云.西安市公共体育场馆现状及利用分析[J].体育世界.2008.

[3]史兵,张西平,张鲲.西安市体育场馆现状及利用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4]张春梅.西安城市、社区居民群众文化体育健身的现状分析[J].社科纵横,2004.19(4).

[5]杨元元.全运会对举办城市影响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3).

猜你喜欢
全运会场馆济南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