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因素分析

2011-07-17 10:2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运动员比赛运动

冯 剑

(长安大学 陕西 710064)

1 、关于参赛风险

“运动员参赛风险(Competition Risk)是指在运动竞赛中发生各种干扰运动员比赛发挥或导致运动员比赛成绩降低事件的可能。运动竞赛这一特定社会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是运动员在参加运动竞赛活动的各个阶段或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 也就是从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开始,就充满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参赛风险及不同参赛风险的组合, 它们出现的概率和所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所以说参赛风险是一个“可能”问题。运动员不可心存侥幸,必须做好必要的意识和预防,这样才能降低其发生的几率,实现参赛的最大意义。

查看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参赛风险多为针对专项而言,比如冬季两项、跆拳道、蹦床,采用的一般都是AHP—FUZZY(层次分析法一一模糊综合模型对运动员参赛风险进行评价,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 得到各层次要素对上层次某要素的重要性次序, 从而建立权重向量)和SWOT矩阵分析(SWOT矩阵是重要的战略管理模型, 其可用于战略分析和战略决策, 在分析阶段, 分析外部机会与威胁, 分析内部优势和劣势在决策阶段, 将机会、威胁和优势、劣势相匹配, 就可产生四种匹配结果, 相应制定出组合战略方案)。再者就是针对参赛风险本身而言,做理论描述。我们需要针对普遍运动项目而言,做一个参赛风险因素的分析,以便放之四海而均受用。

2 、Weiner的三维度学说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世上无无因之果。Weiner的归因理论是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既然参赛风险必然关系最后的结果,为什么我们要等到结果发生之后才来追究原因呢?为什么不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把所有涉及赛事成败的因素都考虑一番?Weiner在20实世纪70年代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归因进行分类(如下表)。这三个维度是:1、内外源。据此可以把导致成败的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性原因和不稳定性原因;3、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可以把原因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表1 :运动员参赛风险的三维度归因分析

3 、对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因素简说

根据Weiner的三维度学说,我们对参赛风险因素作具体阐述,以便预测赛中各风险产生的几率性,分清主次,然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1 、内部因素

3.1.1 、运动员能力与自我效能

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一定运动的具体形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运动员的竞赛能力主要由参赛意识、运动技能和自我效能构成。参赛意识是对比赛性质和目标设置的认识,是运动员赛前的必备知识。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自动化、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其特征就是具有目标性、操作随意性、可学习再学习以及需要身体练习实现目标。运动技能形成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阶段,通过持久的训练可以保证运动技能的稳定发挥。良好的运动技能是自我效能感好的物质基础。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我完成目标的自信程度,自信过头难免自负,自信不够也会产生自卑,所以赛中自我效能的适度保持关系运动员技能的完美表达和运动成绩的好坏。

3.1.2 、自我努力与参赛态度

努力是一个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因素。与努力程度相关的涉及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和参赛态度。动机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动机具有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的功能。体育参赛动机是推动个体参与体育比赛的内部心理动因。合理的参赛动机有利于端正体育态度,有效应对赛中风险。运动员参与比赛的动机很多,但是多数都是为了证实自己。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运动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赛场上通过竞技展现自己勤学苦练的运动技能,就要日常训练努力刻苦,赛场上拼搏进取、保持顽强的意志力。我们也不排除有人参赛只是为了体验比赛,积累经验,但是也应该严肃面对,因为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比赛,才有可能真切体会比赛的滋味。

3.1.3 、身心状况与竞技状态

再好的运动技能表现和心理渴望都离不开良好的身心状况。运动员在参赛风险预测中就要科学合理的评定自身的身心状况。对于运动员而言,身心状况主要是指体能、伤病和意志力。良好的身心状况有利于运动员及早进入竞技状态,发挥最佳运动水平。身心状况的好坏是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赛场情况激烈,对抗强烈,伤病加剧或产生,体力不支或者意志消减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在日常训练中要严肃对待,多做比赛适应性训练,参赛前必须合理的评估,还要做好热身活动和心理预备工作。

3.2 、外部因素

3.2.1 、工作难度与竞技对手

所谓“遇强则强,遇弱则弱”,一定程度上竞技对手的水平决定运动员参赛的工作难度。难则难言胜,弱则难说败。竞赛的目的就是战胜对手,获取最佳运动成绩。运动员对于自身的因素可以适当把握,而竞技对手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我们知道在顶尖赛事中运动员都是彼此熟悉的,所以应对竞技对手的风险:一要加强自身的训练和技战术提高;二要在日常训练中多通过模拟对手训练法,找出适合不同竞技对象的制胜策略。此外还要多关注体育界的新动向,预防“新秀”的突起。

3.2.2 、赛场环境与赛场管理

赛场环境包括自然(天气、气温、时差等)和人为(场地、设备、服务等)两方面。前者是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因素,只可预防。而后者是外在的、可控的、不稳定性因素,比如场地的好坏、设备的完善、服务的美好、气氛的温馨等,都可以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克服。这一点涉及赛场管理者的事先防备和预测机制有否组织完全。正如08奥运会有效地组织管理,水立方现代、科学、文明的环境,促进了几项世界纪录的创造,好的参赛环境促进运动赛场技能和发挥和成绩的创造。在这一点减少运动员的参赛风险,就需要主办方积极应对。

3.2.3 、运气与裁判

许多时候我们将运动成绩的好坏归咎于运气,但是运气的得来不仅与自身实力有关,与竞技对手有关,与裁判也有关系。所有项目的规则都是一改再改,趋于项目发展的尖、难、美、新需要和迎合市场需求。运动员的表现与裁判的判定密切联系。如果裁判判罚公正合理则会促进运动员的情绪高涨和积极发挥,但若裁判判处有失公正或者有偏袒的嫌疑,则会影响运动员情绪和最终运动成绩的创造。裁判是赛场上的第三方表演者,也是运动员参赛风险中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最难把握因素。对于此运动员只要表现好自己,坦然面对判处的各类讯息,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相信最后公道自在人心。

3.3 、目标定向、团队管理与社会关注度

在运动员参赛意识里我们提到目标设置的问题。运动员是参赛团队的一份子,代表团队表现集体的努力成果,因此运动员的参赛目标要与团队目标相统一。团队目标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具有凝聚、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其设置与国家政策、社会关注度、团队管理等息息相关。政策是稳定的、不可控的,作为既定文件是目标设置的依据。比赛性质和比赛类别决定了社会关注度,可分为四中:一种是级别高社会关注度高;一种是级别高社会关注度低;一种是级别低但社会关注度高;一种是级别低社会关注度高,而团队目标就是据此些以及运动员的实际水平所制定。人心难测,社会关注度永远是个难猜的迷。社会关注度的高低影响赛中运动员以及团队的压力。有效的团队管理可以化压力为动力,而本身漏洞百出的团队则会在管理上化压力为灾难。

4 、有关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

4.1 、树立风险意识

哲学上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重视人主观能动性的伟大意义。体育运动以肢体活动为主要特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突出表现人体运动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爆发力的原始美感,活动过程激烈、节奏性强,不免产生失落、冲突和伤害,尤其是在比赛。有竞争就有成败,有成败就有几家欢喜几家愁。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正确认识参赛风险,理解运动中的意外,才有利于运动员端正参赛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赛事,严肃认真的对待比赛结果。体育运动友谊第一,比赛也第一,对于风险我们只能预测,坦然面对其到来。运动应该成为一种享受,只要付出了,努力了,争取了,就应该可以了。比赛固然是一种证明能力、获取荣誉的最佳方式,但不是绝对方式,我们应该采取安全、科学、有效的途径。此外运动参赛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既然参赛了就要有所准备,设置目标要明确实际,赛中用于表现,赛后敢于面对所有的幸或不幸的结果。体育赛事是对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验。

4.2 、科学的风险评估

风险无处不在,分享也无时不刻。分清体育运动参赛风险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是科学评估风险的关键。根据Weiner三维度量表评估风险, 首先要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把每一个具体风险因素都识别出来,并分清各因素可能发生的几率,然后实行“区别对待”的原则,制定周密严谨的应对方案,采取不同手段、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隔离, 尽可能把风险减轻到可接受的水平。尽管有时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防范运动员参赛风险, 但是比赛过程中还是会发生让人不胜防的参赛风险事件, 为预防这类事件,就要在赛前的应对方案中做好预测,并预定一些可以采取的办法,如运动员受伤的救治、自我管理问题的补救等来降低其危害性,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即对运动员竞赛成绩的不利影响)。风险评估还要注意的就是要设法将已识别的那些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风险变成已知风险,,以备适时动用资源来减轻风险。

4.3 、有效的风险应对

应对风险的关键是赛前做好预警机制和制定方案,并且能有效执行。“对于参赛风险应对的措施主要包括:1、风险回避;2、风险降低。包括风险防范与风险减轻两种;3、风险自留;4、风险转移。不管采取那种措施,都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参赛实际而进行。一方面要对应Weiner的三维度量表,分析风险应对的各种方面,做好赛前预防和赛中救护;另一方面要结合体育运动的专项技术特点和不同赛事的风险重难点,制定好完备的赛前、赛中及赛后全程风险应对规划。此外,规划方案中还要针对风险评估的隐形风险做好防、救护措施,尽量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4.4 、良好的风险管理

大赛前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或运动队的竞赛成绩,因此,应当被高度重视。事实上体育比赛不是运动员个人的事,涉及体育科研、体育营养、官方领导、教练团体等多方面,它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展示,运动员恰好只是这个团队努力成果的“代言人”。因此对于参赛风险管理,不能只关注运动员,还要关注整个团队的动向。对于运动员而言,必须具有整体意识,把自身融入整体中考虑,预测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然后坦然面对;此外就是要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目标定向,往往很多意外的出现就是因为自我期望值过高而过分追求所致。对于团队而言,也要在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进行分析与预测基础上, 做好本职工作,协助运动员,发挥团队力量提出应对参赛风险的具体化解与应对策略。

5 、结语

风险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所以面对参赛风险的可能出现不能逃避,人们必须勇于正视其中动人心弦的过程,敢于直面最后变化多端的结果。体育运动本身就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比赛当中“黑马”、“冷门”总是不可琢磨,运动员及其团队在应对参赛风险时, 就要坚持“谨慎性原则”和“程序化原则”。运动员要正确看待比赛性质和比赛结果,对影响参赛风险的因素做赛前严格分析和赛中积极应对,正常发挥自己,取得赛事良好成绩;参赛团队要积极支持和配合运动员,促进其高水平的竞技发挥;当然作为观众也要理解风险的存在合理性和比赛结果的“出人意外”。

[1]石岩,田麦久.运动员参赛风险研究导论[J].中国体育科技.2004年(第40卷)第5期.

[2]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J].体育科学.2004年(第24卷)第8期.

[3]石岩.体育活动风险研究之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8年3月第29卷第2期.

[4]季浏.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5]邱菀华,等.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运动员比赛运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选美比赛
不正经运动范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