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报道思路拓展与选题操作

2011-07-26 06:51郑武平
中国记者 2011年11期
关键词:海峡西岸海西经济区

郑武平

(作者是福建日报社要闻部副主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媒体而言,如何拓宽区域经济报道的视野,大胆主动创新,是新形势下的重大考验。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至今7年的推进过程中,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发挥主流媒体重要作用,不断创新求变,拓宽区域经济报道新思路,取得有益的成绩与经验。

报道观念一体化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概念,自2004年提出,经历7年的生成发展,终于进入深耕阶段。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媒体要在思想观念上求突破,跳出以往行政区的束缚,以更高站位看待全局发展。《福建日报》首次提出“源于福建,高于福建”的宗旨,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进行了认真学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潮流和大趋势,它的核心点就是资源配置与要素流动。即通过破除行政壁垒,建立一个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内的统一市场,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专业分工,协作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本区域共同繁荣。

福建省2004年正式提出海西战略,2006年海西首次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十一五”规划,2007年海西首次写入中央党代会报告,2009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加快建设海西的意见,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海西发展规划。7年筚路蓝缕,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这期间,《福建日报》在海西发展过程的关键节点推出系列重磅报道,对社会各个层面统一认识,提升信心,明确方向,起到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媒体在这里不仅是海西发展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力行的参与者。

区域经济一体化报道常态化

《福建日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报道可从纵轴与横轴两个方面加以阐释。在纵轴上,《福建日报》主动寻求高站位,力求高屋建瓴,站在全国甚至全球视野,对海西经济区发展的大趋势做出分析和预判。《福建日报》多次邀请院士专家以及海内外学者、政府官员举行多场高规格的研讨会。

《福建日报》组织的“天下看海西”大型报道活动。报社派出几路队伍分赴北京、广东、浙江、江西和香港、澳门、台湾,采访了200多位政府官员、闽商和海外乡亲,从不同视角报道海西战略的反响,以及各界对海西经济区的建议。这就真正做到“跳出庐山看庐山”,真正把海西发展置于全国一盘棋的形势内进行研究。

从北京的决策者到海峡东岸的台商,从福建周边三个邻省的反应到海内外众多闽商华侨,从在外闯荡的闽商到在福建兴业的异地商会……他们是怎么看待海西发展的?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这组报道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反响之热烈,可谓前所未有的大手笔。

站在一体化的高度,区域经济可以一体化,那么在媒体合作方面可否有新的突破?2007年12月,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牵头举办首届海峡西岸经济区党报协作会议,开启闽浙粤赣20家中心城市党报合力宣传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新篇章。2008年,《福建日报》重磅推出“希望的热土——海西20城市改革开放30年巨变”。这一协作组织每年举行年会,成为区域报道常态化的重要力量。

从横轴方面,《福建日报》充分意识到区域一体化是一个长期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必须把这方面的报道常态化、多元化。于是,随着海西推进的步点,《福建日报》在一二版要闻版面,推出“冠军海西”“海西先行百例”“海西先行在基层·党报记者百村百企行”“好字当头看先行”等重要栏目,不断保持舆论氛围,拓宽报道切面。

在国内区域经济先行一步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南方日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都辟有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报道专版。2007年《福建日报》正式推出“全景海西”专版,成为区域经济报道的常态平台。“全景海西”版自推出以来,加强海西区域协作互动的重点新闻,成为海西区域内各城市增进了解的重要窗口。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选题思考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选题应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观察。

第一个是政府层面。政府的作为就是摧毁阻挡要素流动的壁垒,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具体而言:在基础设施大项目共建上形成协商机制;在产业合作上形成对接机制;在资源配置上形成互补机制;在市场开发上形成畅通机制;在政策保障上形成衔接机制。

第二个是市场层面。市场经济中,各类生产要素会按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要跟踪这些信息流(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走向,研究其中规律。

第三是社会层面。经济区不能只局限在经济层面,在社会层面加强共同的认同感也十分重要。福建与周边的浙粤赣地缘、人缘、血缘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同在海西天空下,从邻居要变亲戚,更要加深文化交流,夯实情感基础。

这样,报道的方向与选题就很明确了。

就政府作为层面,着力的主题包括:

●海西大交通格局的建立——高铁高速使区域内要素流动更加便捷,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平台。

●海西旅游协作联盟的建立——闽浙赣皖九城市共同签署了《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旅游合作与发展行动纲要协议书》,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取消“地接”,构建无障碍旅游圈。

● 区域内加强对接,破除壁垒。

●海西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和分工协作。

●共同市场——《闽浙两省三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协议》。宁德市工商局与温州市工商局签订了建立跨省协作执法机制的协议。宁德市福鼎工商局与浙江泰顺县、苍南县工商局正式建立消费维权“区域共同体”。

●交通物流——向莆铁路开通后,福建将成为江西、湖南等省最近的出海口。闽赣两省加快实施海铁联运,打造通江达海大通道。

就社会层面,着力的主题包括:

●闽浙携手共同包装木拱廊桥申报世遗。

●警务协作。闽粤赣边界龙岩、梅州、赣州三市形成“大刑侦”格局共同打击跨区域犯罪。三地协作一年破获594宗刑案。

●文化同源。《南孔文化泽被浙闽赣皖》浙江衢州为南宗孔庙所在,南宋后儒学以此为中心,在江南诸省传播,名儒辈出,成为浙闽赣皖共同的文化发源地。

2011年9月9日,由全球PE投资中国之旅组委会、中国产权项目交易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的2011全球PE投资中国之旅暨第二届海峡西岸成长企业投融资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本次论坛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围绕“成长企业融资与私募股权投资”主题展开。(林善传/摄)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报道统筹思考

2011年年初,海西《规划》的正式批复,是区域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规划把海西区划分为三个主体功能区,即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中西部集中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制定了“一带、五轴、九区”网状空间开发格局。整个海西空间布局规划,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前瞻性,对于海西突破行政区划束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规划》,福建省提出“三群联动”的重大举措。

“三群联动”就是必须以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联动发展为突破,充分发挥港口的内引外联作用,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带动产业群加快发展。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福建日报》迅速推出《“三群”联动 跨越发展》栏目,进行集中报道。

如果说在在区域经济一化具体的报道中什么问题最难的话,那一定是“协调发展机制”。经济区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需要政府的合理规划,避免恶性竞争。

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排斥竞争。但要倡导有序竞争、良性竞争,反对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这方面有很多国外的经验(欧盟、法国)可以借鉴,国内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的成功做法可以参照。

猜你喜欢
海峡西岸海西经济区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中纺院海西分院 服务产业的“前哨”
海峡西岸农业高职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海峡两岸高职教育评估监测的比较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协调经验对海峡西岸城市发展的启示
服务海西建言献策·踔厉前行写华章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爱在海西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