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肉牛寄生虫病程序化防治技术的应用

2011-08-15 00:47何彦春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疥螨病张掖市程序化

何彦春,袁 涛

(甘肃省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张掖734000)

肉牛寄生虫病程序化防治模式是一项综合性防治新技术,它改变过去传统的防治方法,由单一寄生虫驱治改为系统化的有序防治,使零星间断的治疗改为有组织、连片的预防措施,使牛群中的寄生虫得到全面驱治和预防,提高了综合防治效果。为了使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顺利实施,肉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08年开始推行肉牛寄生虫病程序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张掖市肉牛寄生虫感染和危害状况

1.1 张掖市肉牛寄生虫感染状况

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工程实施以来,为进一步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全市各级动物防疫部门对肉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情况做了摸底调查。其中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尤其普遍。2008年,经对各县区肉牛寄生虫病普查表明,肉牛寄生虫带虫率达85%。其中感染率较高的内寄生虫分别是肉牛胃肠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绦虫病和牛血孢子虫病,感染率较高的外寄生虫主要是疥螨病。

1.2 肉牛寄生虫的主要危害

寄生虫对肉牛的危害主要是通过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给机体造成机械损伤、使肉牛对饲料的利用率下降,从而导致肉牛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或因缺乏营养而死亡。另外,寄生虫病还可引起肉牛生产性能下降、产品品质降低、给肉牛带来其它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等问题。据调查分析,张掖市每年因肉牛寄生虫感染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可达五千多万元。

2 程序化防治技术的实施

为了使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根据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制定了“定期监测、适时驱虫、合理用药、环境控制、定期评估”的程序化防治技术方案。按照该方案,首先要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实施驱虫及驱虫时间,以避免驱虫的盲目性;再根据寄生虫病发生种类,选择相应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驱虫,以提高驱虫的成功性;驱虫后要做好环境控制并及时检测评估驱虫效果。

2.1 定期监测

每年春秋两季通过肉牛粪便寄生虫虫卵调查,确定全市各县区肉牛主要寄生虫感染种类和危害程度。然后根据寄生虫种类及生活史确定驱虫药物种类和驱虫时间。近年来的监测表明,全市肉牛主要寄生虫种类为胃肠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绦虫病、牛血孢子虫病和疥螨病。

2.2 适时驱虫

1)各养殖场每年对全群牛驱虫2次:晚冬早春(2~3月)采取幼虫驱虫技术,阻止春季高发的出现;秋季(8~9月)驱虫,防止成虫秋季高潮出现和减少幼虫的冬季高发。对于寄生虫严重的地区,在5~6月再增加1次驱虫。

2)断奶前后的犊牛因营养改变发生应激,易受寄生虫侵害,此时进行保护性驱虫。6月龄左右再次驱虫,保护其正常生长发育。

3)可繁母牛在产后3~4周进行驱虫,寄生虫感染严重的怀孕母畜在怀孕中期驱虫。

4)新购进的后备母牛和育肥架子牛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

2.3 合理用药

2.3.1 选择药品 所选用的驱虫药要达到良好的驱虫效果,同时要符合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兽药使用规范。根据全市肉牛寄生虫感染种类,选择使用伊维菌素。其特点是抗虫谱广,对绝大多数线虫、外寄生虫及其他节肢动物都有很强的驱杀效果。另外它还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等特点。

2.3.3 使用方法 伊维菌素有针剂、粉剂、片剂等剂型。针剂,皮下注射(切勿肌肉、静脉注射),每5 kg体重用药1mg;粉剂,灌服或拌料,每5kg体重用药1.5mg;片剂,内服,每5kg体重用药1.5mg。

2.3.4 注意事项 肉牛群有吸虫、绦虫感染时,还需选用丙硫苯咪唑再次进行驱虫。怀孕母牛用驱虫药时应严格控制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肉牛用药后21日方可宰杀食用。驱除牛体表寄生虫后7~10d重复用药1次,以巩固疗效。寄生虫严重感染时采用针剂疗效更为显著,一般感染可采用拌料给药,以省时省力。作为程序化防治,必须强调整体性,因此,不能只对生长不良、已表现寄生虫病临床症状的牛驱虫,而应该对全群牛进行驱虫。

2.4 环境控制

为了使寄生虫防治工作确实取得实效,在应用药物驱治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控制。主要环境控制措施包括粪便无害化处理、牛舍环境控制、灭蝇灭鼠等。

2.4.1 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很少有驱虫药能杀灭消化道及呼吸道中的虫卵,因此,若驱虫后含有崩解虫体的排泄物任意散布,就会严重污染环境。为保证驱虫效果,防止环境中寄生虫卵的重复感染,驱虫时必须注意环境卫生。通过广泛宣传,多数养牛场在使用驱虫药后都能将粪便及时清除出舍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发生新的感染。

2.4.2 加强牛舍环境控制 张掖市目前的集约化肉牛场普遍实行舍饲栓养,冬季为了保温,多采用塑料暖棚养牛。由于牛舍潮湿,通风不良,常诱发牛群发生真菌病和疥螨病。因此,嘱咐养殖户要注意冬季牛舍的通风换气,尽量避免阴暗潮湿环境,减少疥螨病发生。

2.4.3 做好灭蝇灭鼠工作 某些寄生虫和传染病可通过蚊蝇和老鼠传播,因此要高度重视灭蝇灭鼠。

2.5 定期评估

为了掌握驱虫效果,在每次大面积驱虫后,各县区疫控中心采集一定的粪便样品进行监测,及时掌握驱治效果,不断总结经验,为以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3 取得的效果

经过3年程序化防治措施,全市肉牛寄生虫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监测,全市肉牛寄生虫感染率由85%降至20%,对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发挥了显著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市肉牛业健康发展,肉牛因病死亡率从1.8%下降至0.3%,90%的肉牛养殖基地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截止2010年底,全市肉牛饲养量78.2万头,全年出栏23.56万头,年产牛肉2.59万t;养牛业产值达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养牛业的收入达6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5%。

猜你喜欢
疥螨病张掖市程序化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张掖市第四中学
羊疥螨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治
山羊疥螨病的诊治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猪疥螨病的流行与防治
不同药物治疗育肥牛疥螨病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