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分析——以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为例

2011-08-15 00:48陆颖寿海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浙江省办学

陆颖 寿海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中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将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作为优化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主动顺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确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优秀人才。

1 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浙江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然而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比,与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浙江高职院校校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0.7个,校均外国留学生、外国文教专家、专任教师访学三个月以上人员的百分比分别为0.1%、1.1%、4.1%,等。这些数据表明,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能力还需要加强,也更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可行之策来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2 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

2.1 适应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产生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同时高职教育办学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地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浙江是我国经济大省,其地方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这为浙江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持续发展的经济态势,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外资企业,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我省高职院校必须以国际社会需求变化为导向,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2.2 制度保障日趋完善

除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外,浙江省政府为推动并规范教育国际化这项工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外国留学生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五年发展规划(2009-2013年)》等。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 《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 (2010-2020年)》,该规划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出台的教育国际化专项规划,从外国留学生比例、外国文教专家比例、全外语和双语授课课程比例、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合作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孔子学院、境外办学机构等12项指标对浙江全省高校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同时也进一步明确浙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任务,到2015年,浙江省省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指标跻身全国前列。到2020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2.3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自1998年第一所高职院校成立至今,浙江目前已有48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其中10所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行列,数量占全省高校的59.5%。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浙江省的高职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选择发展路径已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高职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借助国际化为高职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增强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质量,融入国际职教发展的大潮,增强浙江省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3 实现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3.1 更新观念,制定国际化的发展规划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要实现浙江省高职教育国际化,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制定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各高职院校也应根据各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结合《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制定本校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规划要点、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等,并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去。

3.2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只有建立一支具有国际意识、全球化眼光、了解本专业国际发展态势、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素质的国际化教师团队,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在师资引进时可侧重引进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做好师资储备。鼓励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朝着双语教学的方向努力,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参加进修与访学,使教师学习最新知识和理念,接触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拓展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积极做好管理人员的出访考察工作,同时有意识地吸纳留学归国人员,特别是具有国外同类高校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以提升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3.3 加强课程建设,构建国际化的教学体系

课程建设是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要从国际化角度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同类高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高校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为基准设计课程体系,推行与行业接轨的管理和生产国际质量标准。同时,积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高校的合作,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及优势逐步建设符合国际发展方向的特色专业。

3.4 提升合作办学水平,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到2008年底,浙江省已有高职项目32个,当年招生1572人,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学校加入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行列。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供求不足的矛盾,提高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但是,从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合作项目的数量少,合作的资源质量有待提高;项目发展后劲不足,“精品”项目不够;专业结构不合理,大多集中于少数国家的管理、商务、计算机等专业,等等。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的同时,应重点着力与办学水平高、办学声誉好、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进行合作,切实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

3.5 拓展学生交流渠道,建立来华留学机制,完善服务水平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国外同类高水平高校建立长期的全面合作关系,大力开展交流生、交换生项目,鼓励学生“走出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在开拓眼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留学生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鉴于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学历、学制等方面原因,高职教育国际化可首先发展非学历教育,如进修生等。同时针对不同类别的留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以促进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1]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 年)[R].2011.

[2]康荔.对我国高职高专国际化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3]普女女.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1,(1).

[4]刘正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结构适应性与对策思考—江苏案例的经验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猜你喜欢
国际化浙江省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初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