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011-08-15 00:48温长胜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竞赛创新能力

温长胜 陶 勇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在当前我国的制造业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一大瓶颈。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成果对我国经济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人才因素是决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创业人才的任务,不断传授最新知识和技能,培养个体创造、创新、应变能力,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的挑战。

1 创新能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特殊人才,创新型人才主要有学术型知识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

1.1 高职创新教育是教育自身的属性要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国策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转变高职学生只具有书本知识,对知识的创新、整和能力不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目标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教兴国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变为科技生产力,把科学知识的力量转化为促进国民由新的创新式教育才能实现。

1.2 高职创新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使自主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人才类型、结构和内涵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各类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需要能够自如操作机器,具有自主更新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高职创新教育是高职学院自身发展需要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要提高自身的活力,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就需要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长期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素质基础。高职创新教育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核心内涵。

1.4 创新教育是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意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科学思维训练、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精神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的、开发潜能的、发展个性的和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对自身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职创新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不完善,相对而言,创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受到重视,已经较为成熟。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的时期较早,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和知识创新都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使西方的教育家、经济学家较早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其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在资本对外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西方国家一直把重视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传统。但目前在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创新教育却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高职院校对创新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创新教育理念支撑。只有解决了创新教育重要性的意识问题,才能够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所体现。

二是创新教育硬件平台建设不够,缺少创新教育实施条件,如大学生缺少自己创新思维的实践场所。

三是创新教育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创新教育需求。由于高职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缺少创新教育所必需的开放平等的教育观和师生观,又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导致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

四是缺乏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能充分激励学生创新动力、以个性化培养和激励进取性为原则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未能探索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创新队伍的有效方法。

五是创新教育形成的成果转化不足。如创新成果没有及时转化成社会成果或者是转化率低,未能深入助推教育教学改革。

3 构建学科技能竞赛为载体的创新教育体系

培养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所在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学院)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探索与尝试,笔者认为,通过技能大赛为载体,构建创新人才实践平台,逐步形成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特色,或可找到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3.1 制度是创新教育平台的机制保障

学院通过制度体系建设,为以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各项实施提供了保障,如领导机制、申报机制、训练机制、指导机制、奖励机制。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让教师能较好地进行竞赛的指导,可以说制度是各项训练的软保障。运行制度是实施保障,特别是开放制度使基地的运行更高效。要改革学生考核机制,各项训练纳入学分制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主动性。笔者所在学校制定了《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与成果管理暂行办法》《创新技能竞赛管理细则》等12项管理制度,保障了创新教育平台的稳定运行。

3.2 硬件环境是教育平台建设的基础

创新实验室是创新思维的摇篮,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基地。学生通过创新实验室的开放可以完成各项创新活动,应依据专业建设特色实验室,如机械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数控创新实验室、多媒体创新实验室等。学校创新训练耗材要充足,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创新训练的投入,以保障学生实践训练、课外活动、学科竞赛训练和科技创新训练的顺利开展。目前学校已与300余家企业合作,如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浙大中控集团公司、杭州万向集团有限公司、浙大网新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14家产学合作工作站,如杭州工作站、温州工作站、台州工作站等14家产学工作站,为学生的创新技能训练创造了真实的企业硬件环境。

3.3 创新师资队伍是创新教育平台的支撑

创新师资队伍是各项创新训练的支撑,师资队伍是平台建设的实施者,所以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专家兼职相互结合。学院通过创新师资管理制度,建立鼓励教师下企业的长效机制,选派年轻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学习与实践,聘请企业专家和技能能手到学院指导创新实践,校企结合,内外结合把社会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校园进而带给学生。学院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培养机制,在创新师资队伍在实践中,建成了由1个国家教学团队、2位国家教学名师、4个省级教学团队、4位省级教学名师、12位省级专业带头人、3名全国技术能手为核心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最后形成 “国家名师+教学团队+技能能手”的创新教学团队,为学生创新技能培养提供支撑。

3.4 创新训练特色项目使创新教育效果显著

有各方面的硬件保证下,制定了如学分化、免修、素质学分等管理办法,进一步吸引学生参加到创新训练特色项目中来。学校开展了“双休日工程”等创新训练项目,利用双休日通过特色训练班,以技能竞赛项目为载体,开展围绕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由此既让80%的学生参与训练,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又能选拔出可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的学生。

总之,学校以学科技能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教育之后,一方面逐步完善了创新教育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以学科技能竞赛训练为载体,不断应用在各项教学设计当中,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与各类竞赛活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通过以竞赛为载体的教育实践对进一步探索高职学生创新教育方法具有深刻意义。

[1]马逸萍,马凌.论高职实践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4).

[2]申维新,贾丽娜.谈高职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6,(3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挑战[J].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4]李润生,徐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J].党史文苑,2004,(12).

[5]王有良,费鲜芸.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东农业教育,2006,(1).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竞赛创新能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