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2011-08-15 00:44黑龙江王刚
职业技术 2011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动作

黑龙江 王刚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黑龙江 王刚

做为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根据学期体育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指标进行量化,科学掌握运动量的大小,加强课后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体育教师掌握情况后要对学期计划进行调整,科学安排体育课的内容。

体育方法;体育教学;课堂教学

体育课不仅是实现体育教学、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形式,也是反映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窗口。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从教案中就可以体现出做课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构思,从课的实施过程中就能展现这堂课独具特色的教法及自然流畅的课堂组织;更能通过教师驾驭课堂和组织学生的过程反映体育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呢?

一、要根据学期计划认真备好课,精心准备,“备”是前提

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巧妇难为无米之吹”。可以说备好了一份高质量的教案,优质课就成功了一半。在书写教案前应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明确各教材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在个人准备或集体准备时博采众长,精心策划出优质的教案。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首先要想好,这节课上什么内容,要些什么体育器材,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整个教学环节应怎样把握,这些都应在课前充分备课。备内容、备任务、备教法,如:在投掷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仅靠手臂的力量投掷器械,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备教学开始的讲解示范课中,除全面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外,着重说明投掷运动技术所要求的用力顺序,使学生明确概念,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在经过上述的教学程序备课后,考虑到学生仍不能全身协调用力完成投掷练习,教师就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纠正其错误动作。可见,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教师应不拘泥于常规,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合理安排课堂内容,保证每一堂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教者应充分挖掘学生好动的天性,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设计场地器材,改进教法,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兴趣点,使其“易学、乐学、善学”从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主体体现,要抓好这一环节,就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安排体育课的内容

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大钢、计划及学生的生理特点,使教学内容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就一堂课而言,也应尽可能使内容全面些,有上肢活动也有下肢活动,有速度练习也有力量性练习等,避免一堂课全是一个内容,甚至几次课连续上一个内容,使学生局部肢体负担过重,也不利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练习内容手段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年龄特征,如过重负重练习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预先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提高神经系统指挥协调能力,加速血液循环及提高肌肉温度,使得正式锻炼时身体容易适应,提高体育课堂效果,预防运动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根据教材的内容,对相关的关节充分活动开,如:跳高和跳远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胯、膝、踝关节;技巧和单杠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肩、肘、腕关节,准备活动也可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这样可加大关节的稳固性和承受能力,提高肌肉伸缩性与爆发力。灵活多样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达到各类运动的负荷指标。

3.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体育课课堂上,只有学生对课堂的内容感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会积极主动,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突出,在教学上我们通常采取一堂课两项内容,把教学内容转变以游戏的形势、配合音乐教学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增强了娱乐性。

4.讲解与示范到位,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动作要领,还要进行认真示范。要做到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示范标准、动作优美,合理地运用讲解与示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反复出现的内容(如耐久跑、铅球、篮球等),可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对教材比较生疏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集体形式下进行练习的项目(如广播体操、武术等),教师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边体会动作要领,一边跟着教师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理解能力。

合理安排运动量对体育课所达到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课的运动量太小,锻炼后对身体各器官影响太轻微,这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如果运动量过大,学生过分疲劳,一方面影响健康,另外也使恢复过程延长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运动量一定要合理,一般以平均心率能达每分钟110—130次(或120—140次/分)为妥。当然还要根据不同项目而有所差别。

5.注意课的组织

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学生练习部分是学生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如果组织不好,学生便会发生混乱,争抢练习次数或是发生打闹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练习中动作变形,以及学生受伤等,因此,组织好学生依次练习,严格要求学生对动作的标准化,对错误动作出现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可采用单独纠正或集体纠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练习中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做好放松活动

体育课结束前的放松活动,我们通常采取做放松操的形势或者让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放松,放松的过程对加速疲劳的消除,促进体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所以每堂课的放松环节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过程。

三、注重课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体育课后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对掌握难易程度有所知道,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体能状况、动作掌握情况有进一步了解,通过掌握学生情况后,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指标,动作的难易程度,关心学生的健康,关心学生的课堂表现,关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要及时了解,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总之,体育课的好坏,关键看体育教师如何安排,如何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体育课进行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体育对健康作用,体育课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在运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快乐中学习运动技术,在快乐中学会掌握技术的方法,让健康第一理念在体育课堂上充分体现。

(编辑吕智飞)

(作者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富拉尔基分校)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动作
体育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