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德育中的载体作用

2011-08-15 00:44黑龙江石明忱
职业技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德育课载体德育

黑龙江 石明忱

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德育中的载体作用

黑龙江 石明忱

本文在具体分析高职德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共性的基础上,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本身蕴含丰富的德育信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与德育目标有共通之处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德育中的载体作用,对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德育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做了积极的探索。

德育;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载体

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职德育教育除了具有其他类课程教育所具有的目标、内容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内涵,即使高职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清晰的职业意识、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遵守职业纪律与职业法规、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其根本宗旨在于引导学生根据未来社会需要和个性特征健康地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光靠以往的德育手段很难达到。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规划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较多方面能够实现高职德育的新目标,无疑可以成为高职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载体,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的对接和互补,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德育的载体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力求使大学生在走进职业生涯之前,从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能够向学生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自觉性。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我们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要清楚地了解就业环境的特征。高职学生要想具体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要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渠道、所需的能力、行业的特性、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等。高职德育课教学可充分利用这一契机,通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通过“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课程,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认清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是自己走向社会所必备的素质,因此可引导学生在关注自身的“一技之长”的同时,关注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职业道德素质等,从而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自觉地关注政治理论知识等德育的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积极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环节是职业目标的确立,确立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将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有了目标,学生内心深处的那个坚定、勤勉、不畏艰险的自我才会勇敢地走出来,把自身的能量充分地释放出来,促使自己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地为自己确立一个高低适度、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为实现自身的目标,学生学习知识理论的兴趣、潜能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德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德育课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看不到德育课教学跟自己的人生发展有什么关系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在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也有利于高职德育课实效性的提高。职业目标以其个性化、具体化、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认识到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积极意义;认识到政治理论、道德、法律素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素质;认识到德育课所传授的内容对自身理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就被激发出来了。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本身蕴含丰富的德育信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指导过程、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各部分内容都包含了丰富的德育信息,这有利于丰富高职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如职业发展规划部分的自我探索,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技能、个人特质和职业价值观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估,使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能够接受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的内容。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受学生欢迎,与高职院校德育课能够有效互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课堂教学、针对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咨询和测评、针对学生社团的职业辅导工作坊和训练营,还有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体验、请职场人士到学校里来为学生辅导、开展网络课堂等。课堂教学的方法以体验式为主,有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同时将多种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领域常用的方法引入课堂,如德育实训基地的仿真模拟职业生涯测试、成功心态体验等,这些方法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令学生全身心投入,既实现了职业发展课的教学目的,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与德育目标有共通之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包括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等,这些都与德育的目标相吻合,因此可以成为德育的有效载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了德育内涵丰富的载体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往往能把外部的规范和约束转变为一种内驱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约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因此,笔者认为,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创新的需要。

[1]赵树森.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浅谈[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2]秦学锋.略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3]刘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编号:11555045。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德育课载体德育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运用对话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浅谈对话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