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命题指导思想及基本要求管见

2011-08-15 00:49萧兴国
中学语文 2011年34期
关键词:叶老命题作文作文题

萧兴国

作文训练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学生自由作文和教师命题作文两种。叶圣陶先生说:“命题作文也没有什么不好,命题作文而合着八股的精神,才发生毛病。”从教学实际看,命题作文不仅能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作文的速度,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以及快速表达的能力。笔者认为,科学命题是保证此种训练方式成功有效的关键。

从上所引叶老的话中可以看出,命题作文若把握不好是极容易“发生毛病”的。遗憾的是叶老于上世纪30年代指出的问题,在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命题中仍然存在着。八股式命题,不论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还是在平时训练中都大有死灰复燃之势了。我们知道,“八股文”的弊害主要不在于它的八股结构形式,而在于它的命题思想,即要求作文者 “代圣人立言”,所写文章不是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认识,而只能是去阐释申说“圣人”的思想主张。八股文及其封建制度土壤早已被历史扫除了,当今社会中对各种“圣人”的信奉也大大动摇了,但要求学生去表达类似“圣人”高见的作文题却屡见不鲜。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高考作文题出得比八股文题目还“八股”,如“出与入”、“孟子谓君子有三乐”、“拒绝平庸”等等,这类题目要谈的都是关乎人生、社会的普遍道理,由于缺乏具体的视角,缺乏鲜亮的生活色彩,因而显得非常抽象宏大,近乎玄谈,这样很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因此,学生也就很难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往往只能东拼西凑鹦鹉学舌一番交卷了事。叶老1981年在《从出题到批改——〈中学作文指导实例〉序》一文中就曾指出:“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毛病大多在题目出得不好,即使勉强完篇,也无非是一些空话套话,没有一句他们自己的话。”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和题型设计影响着平时的作文训练,这是不争的事实。受着某些不良高考作文命题影响的作文训练,使学生对于作文产生的不是兴趣,而是畏惧,不是表达真情实感,而是说些空话套话。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曾指出:“老师出的题目叫学生没话说,或者不知从何说起,憋了半天,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来,又让老师画了大堆的红杠子,批了些“不简洁”“不生动”“中心不突出”之类的评语。这一次是这样,下一次还是这样,总摸不到什么门道。这样下去,学生对作文哪能不怕!”现在一些人动辄打着“鼓励创造”、“张扬个性”的旗号胡乱命些题目,殊不知,写作离开了实际生活的土壤,那“创造”和“个性”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高考作文题如何摆脱“八股”的阴魂,这是值得命题专家们考虑和研究的。笔者认为,不论在什么样的高考背景下,对于中学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命题,我们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符合教学规律的认识。

作文训练中究竟如何命题呢?其指导思想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其实作为教育家和文学家的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就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叶老认为,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完全摆脱八股的精神”,具体来说有二:一是命题要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而非无中生有,胡编滥造。他说:“平时让学生作文,出题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写他们知道的或者经历过的事物。”“题目虽然是老师临时出的,可是学生写的意思要是平时有的,所需要的材料又要是找得到的,不然就是无中生有的勾当了。练习是练习有意思有材料就写,而且写的像样,不是练习无中生有。”(《中学国文学习法》)二是命题时标准不宜定得太高,要循序渐进,以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叶老说:“作文题最好适合学生的经验与思想,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不宜使他们高攀,作一些非中学生能够下手的题目。”“写成的文字平凡一点,浅近一点,都不妨事;胸中只有这么些平凡的经验和浅近的情思,如果硬要求其奇特深远,便是勉强了。”(《国文随谈》)叶老的这些意见在如今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体现,新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怎么去“引导学生”呢?我以为命好题目恐怕是最关键的一步。国学大师钱穆当年在中小学任教时 ,就曾以《今天的午饭》为题教学生作文。他也说:“作文只如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即如何写,即为作文。”(《师友杂忆》)

根据以上几位著名语文教育家的经验和意见,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以为作文命题应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命题要贴近生活。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等方面,但不论哪方面的生活都应该是学生有所见闻,有所感受,有所认识的。教师作文命题必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让他们用手中的笔写出他们对一定生活的观察、感受和认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出给学生的题目,就不会全然脱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他们自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作了。如“幸福就在身边”,此题中的“身边”即指作文者的生活实际,其命意就在于引导学生要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发现,去感受,去表达所获得的“幸福”。这就比直接以“幸福”为题要具体、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一些,学生写起来也就轻松实在一些。

2.命题要着眼感性。“着眼感性”意谓所出题目,要具体可感、易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这样的题目或取之某一事物,或取之某一现象,或取之某一情景,或取之某一时间,其特点是开口不大,容易着笔,但空间并不小,其命意在于引导学生由感性而升华到理性,所提供的事物、现象,都只是给作文者生发感受和认识的一个原点。中学生作文不是不要理性思考,关键是这种思考是如何得来的,是鹦鹉学舌而来的呢,还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来的?作文命题的技巧就在于怎样引导学生达到后者。如“举手投足之间”,这是近年来出得较好的一道高考作文题。此题好就好在有较浓的感性色彩,意在让学生从一些细小的生活事件中领悟揭示出某种生活的道理,体现了由感性而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3.命题要体现梯度。平时作文训练一定要有计划,科学命题则是实现作文计划的重要途径。梯度命题是指题目暗含的观察范围、感知程度、认识水平以及能力要求,应该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按年级学段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层次,这样以利于提高作文训练的有效性。比如以写人为题的记叙文训练,即可按家庭范围、邻里范围、学校范围、社会范围这样由小到大,由近而远的梯次进行命题训练,在这种训练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感知的能力,而且有助于逐渐丰富拓展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

4.命题要开放灵活。一道作文题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展开思考,进行联想,加以选择,这样的题就是开放灵活的。如“他们”,此题可写的对象就很多,只要学生平时有观察,构思时会选择,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来。题目开放灵活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认识水平,自主选择立意的方向,保证人人都能动笔;二是可以体现水平差异,在使人人都能动笔的前提下,又能见出感受的深浅,认识的高低,表达的优劣,这样,教师在指导时便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5.命题要形式多样。作文命题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出题作文,即由老师拟出某一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和要求作文。这其中又包括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全命题限制较大,或确定了文章的主旨,或指明了文章的范围;半命题则有一定的自由度,如“站在 的门口”。学生首先要经过一定的选择,自己确定出作文要写的对象、范围,并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方能据题作文。另一类是命意作文,这类题目往往只是提供某一种情景(现象),学生根据情景中暗含的意义(可能是多种)联系生活实际作文,题目自拟,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这类题目的长处是限制小,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较大,其短处是范围太宽,易宿构。事实上,不论哪种类型的题目都是既有长处又有短处的。我们在作文命题中一方面要坚持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又可以训练他们审题构思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要看清各类题目的长处与短处,取用时做到精心设计,扬长避短,以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叶老命题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