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港口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融合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2011-08-15 00:43宣春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港口城市转型经济

宣春霞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系,江苏 太仓 215411)

低碳经济与港口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融合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宣春霞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系,江苏 太仓 21541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走生态、低碳之路。文章以江苏省港口城市太仓市为样本,运用低碳经济理论和策略,分析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低碳经济;港口城市;产业转型;融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一场低碳经济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它被誉为继蒸汽机、电灯、网络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港口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善于抓住低碳经济发展规律,以低碳经济的理念和产业政策,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此指导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走生态、低碳之路。

一、低碳经济概念及内涵

遏制全球气候暖化、削减CO2排放量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低碳经济先机和产业制高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我国近年越来越关注走适合于本国发展现状的低碳经济之路。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议,并指出中国“要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同年12月,联合国巴厘岛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十三次大会期间,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在5年内实现节能20%的目标。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对此,不同学者对低碳经济有着不同角度的理解。有学者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的认为低碳经济是合理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围绕能源及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分配、使用和废弃全过程,开发有利于节能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与产品,以实现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尽管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概念也有所差异,但都表达了同样的内涵:低碳经济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开发运用高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二、低碳经济与港口城市产业转型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技术模式与水平、管理能力等,决定其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而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正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集中体现。低碳经济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和特征,必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内在要求,也是一种倒逼机制。

1.港口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面临重大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置身于全球化国际环境、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东部沿江沿海地区特别是港口城市,大都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二次产业比重极大,且石化、造纸、电力等高能耗行业占比较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也意味着港口城市必须进行更艰巨的结构转型工作。实践反复证明,以危机为契机,针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结构调整,是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在危机后能够重新实现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加速,迫切需要港口城市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种压力成为了港口城市主动寻求转型的强大动力,迫使港口城市必须改变片面追求吞吐量增长、盲目扩张的发展方式,以便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

2.低碳经济能极大推动港口城市经济结构转型

回顾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技术革新每每都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和国家经济的拐点。因此当下的低碳技术及产业化趋势极具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避免城市化进程中的碳锁定和路径依赖,将有力推动港口城市经济结构转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低碳经济能促使港口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低碳产业要求产业技术密集程度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大幅度提升,产业能耗少、水耗少、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产品附加值高,第二产业“高加工度化”得以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得以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大大提高。

(2)低碳经济能促使港口城市能源进一步高效利用。低碳经济要求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燃料供应体系,提高城市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能力。

(3)低碳经济能促使港口城市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要求打造高速立体交通网络,引进和开发运输新技术,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和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减少交通的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4)低碳经济能促使港口城市消费理念进一步转变。低碳经济倡导和实施低碳消费,能引导家庭转变消费理念,形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习惯。同时有利于引导企业积极开发和探索可替代、可回收材料,生产低碳产品,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

三、港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江苏省太仓市概况

江苏省太仓市是近年来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南边缘长江口,东临长江,与上海市崇明区隔江相望,全市陆域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太仓地处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长三角经济发展轴线正逐步从单一的“沪宁发展轴”向多轴转化,出现“沿江发展轴线”,沿长江城市联动发展的趋势明显。目前太仓的经济发展质量、速度及居民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一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十。

太仓港位于江海交汇处的长江入海口南岸,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心两翼型”组合港口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作为直接的港口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城市依托良好。太仓港拥有长江岸线38.8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建设第三、四代集装箱船深水泊位的自然条件,是长江临近入海口的天然良港,可形成年吞吐量1亿吨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太仓市以长江岸线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太仓港为支撑,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中的干线港、长江枢纽港和江苏第一外贸大港,构建沿江基础产业集聚带,建设现代化新港城。现主要产业有:电力生产、化纤加弹、高档造纸、石油化工、机械、金属冶炼及加工、服装、物流业等。2009年,工业产值占全市的44.2%,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8.7%。主要载体有石化工业区、港口作业区、太仓港现代物流园区、太仓港保税物流中心、临江产业区、璜泾工业区、化纤加弹商贸区、港城休闲旅游度假区等。

2.太仓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太仓市是经济大市、资源小市,面临着能源消费、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等多重压力。由于临港型重化工业比重偏大,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2009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8亿元,工业总产值1505.82亿元,增长11.6%,同时也暴露出突出矛盾和问题。

(1)经济结构偏重。太仓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明显过大、结构偏重;并且工业重型化特征明显,金属加工、石油化工、电力造纸等高物耗、高能耗行业在整个制造业中占比较高,资源环境和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2)煤炭消费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全市6家火电企业占整个江苏近十分之一,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

(3)能耗强度偏高。全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成本代价过高。全市大型用能企业的等价综合能耗超1000万吨标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临港工业中石化、造纸、化工的能耗强度分别7.6、5.2、2.4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远超过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的水平。

(4)科技水平偏低。太仓自主创新能力仍不强,技术进步率较低,技术效率的贡献偏低,单位产品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较大,以目前的整体科技水平难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5)环境压力增大。沿江地区石化、电厂的发展加剧大气污染,同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估算2015年该市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8万辆。产生的总碳氢、一氧化碳排放总量至少达到0.6万吨和3.3万吨。

(6)转移排放较重。太仓经济外向度较高,贸易主体以三资企业为主,加工贸易始终是主要方式,因而,制造业通过产品生产形式,也大量承担了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隐含碳排放。

太仓已于2009年入选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克服传统工业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必然要求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四、港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港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港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1.坚持政府主导合理规划,以低碳理念促转型

积极创新政府管理和加强政策引导,尽快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要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研究全市碳排放现状和发展对策,将单位GDP的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启动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路径、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制订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奖惩办法。抓紧出台扶持激励政策,从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方面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具体支持意见,特别是对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给予激励政策;积极探索碳指标交易制度,用政策、经济等手段合理控制碳排放速度。

2.构建低碳产业经济主体,以发展低碳产业促转型

构建低碳产业经济主体,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关键。要注重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注重引进科技开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总集成、总承包和研发设计、品牌经营等转型,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形成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端产业支撑为特征的创新型经济。要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相关产业项目、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确保新兴产业增幅始终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将碳密集产业和高能耗项目逐步向外转移或者淘汰,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并积极发展低碳产业。

3.推进科技创新,以发展低碳技术促转型

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金政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大范围集聚整合创新资源,推进港口城市发展的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以高素质人力资源为主转变。

一要重视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脱碳与去碳等技术研发,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上有重大突破,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要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加大科技推广应用,融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快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扶持新能源、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加快成熟技术和工艺的转化利用。

三要大力加强技术引进与合作。加强地区间、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发达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机会,实现低碳技术发展的“跨越式”进步,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等产业领域的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项目,降低资源消耗量,增大资源开发、利用深度。

四要大力加快搭建科技创业的各类服务平台,包括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创业融资平台、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等,吸引包括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研发机构、先进设备、高科技项目等创新要素集聚,进一步放大高新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效应,以政策的扶持扶助,推动高新产业的聚集裂变。

4.发挥港口优势,以繁荣港口物流促转型

充分发挥太仓港岸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二中心三基地”,即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物流分中心,辐射江苏地区的沿江国际物流中心和长三角国际采购分拨配送基地、华东台湾商品物流基地、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交易基地。一是着力推进港口码头建设。做大港口规模,提升港口功能,增开航线航班,尤其是远洋航线,形成内外贸并举、干支线齐开、近远洋互动的格局,把太仓港真正打造成江苏第一外贸大港。二是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在建设好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上,争取设立综保区和苏台自由贸易港区或苏台自由贸易区,实现功能政策叠加,搭建更多的物流发展平台。三是要加快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引进一批第三、四方物流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区域分拔配送中心,推动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尽快形成太仓港现代物流业的品牌特色。

5.发展循环经济,以节约资源促转型

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走向低碳经济。对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港口城市来说,循环经济是不可逾越经济发展阶段。要加快出台《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对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产业链配套项目和链接的关键项目,以及国家限制类产能过剩项目,落实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政策;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纳入国家规划,设立循环经济科技研发、奖励基金,加大科技关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6.建设低碳城市,以提升城市功能水平促转型

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包括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以及低碳管理与制度等方面。其中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消费是低碳城市重要外在表现形式。

一是要发展城市低碳建筑。要在城市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拆除、再利用),通过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等。要求建筑企业启动工程前须提交报告书,公布能耗、排放标准,以及设备、材料是否节能环保、绿化如何等,使碳排放成为政府招标、市民买房考虑因素之一。

二是建设城市低碳交通体系。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支持建设较高比例的低碳、无碳交通工具体系,要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鼓励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应建设;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倡导城市交通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以实现城市交通运行的低碳化目标。

三是促进城市居民低碳消费。引导居民在家庭生活、消费方式上向低碳理念方向转变:推广节能灯,采用LED绿色照明,逐步淘汰白炽灯,实现照明节能;购买节能家电,实现家电节能;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如拒绝一次性用品、有效回收利用生活物品等。

[1]鲍建强,苗阳.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2]付允,马永欢.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l8.

[3]倪外,曾刚.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发展新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0(5):38-42.

[4]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98-102.

[编辑:张薛梅]

F 290

A

1671-4806(2011)01-0016-04

2010-11-26

2010年苏州社科联课题(10-B-46)

宣春霞(1978— ),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港口城市转型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宁波港口与城市发展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上港口与港口城市的互动发展机制研究
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