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校园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08-15 00:43黄永辉王丹净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学院校园建设

黄永辉,王丹净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低碳校园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黄永辉,王丹净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低碳校园的建设有助于在学生中培养低碳消费意识,有助于向社会传播低碳生活的理念,有助于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低碳理论的探讨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了加强对低碳校园的研究,本文从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出发,探索低碳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推动低碳校园建设的对策。

低碳,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等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以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为主的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高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知识的重要阵地,要承担引领生态文明和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创新社会风尚的责任,更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

一、建设低碳校园的现实意义

低碳校园,就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以低碳社区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校园。现代社会普遍认同大学具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在高校大力加强低碳校园理念无疑对构建低碳经济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1.高校是宣传倡导低碳的主阵地之一

我国每年有700万名左右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如果他们将低碳理念推广到社会中去,对于推动低碳文明、增强公众低碳意识、普及低碳知识、促进低碳行为习惯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建设低碳校园最大的社会效益所在。

2.高校是研发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基地

建设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可行的、易操作的低碳校园管理体系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3.高校资源相对集中,消费具有群体性

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全国共有高校2321所,在校学生人数超过2700万人,全国大学生人均能耗、水耗分别是全国居民人均4倍和2倍,明显高于居民的人均消耗。因此,校园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构建低碳校园刻不容缓。

4.高校建设低碳校园对于营造优质环境具有直接效用

低碳校园建设可以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舒适、安全、稳定的校园氛围,促进广大师生身心健康。

二、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园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杂化,许多学校无论在低碳理念、长效机制,还是具体的管理实施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低碳校园建设简单化和低水平化

很多院校对低碳校园建设的认识比较片面,多数停留于单纯的低碳倡议、宣传层面,对低碳校园缺乏整体定位、系统的规划与研究。

2.忽视科学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的建立

现有的低碳校园建设倾向于“一阵风”,多以阶段性为主,缺乏操作性强的有力措施,节能工作流于形式。

3.针对低碳校园的研究成果较少,还处于探索期

仅有少量的学术论文及其孤立的观点,理论论述缺乏系统性;在调研分析方面针对性不足,缺乏实证分析和有效的评价体系。

4.低碳教育对象不全面,也不深刻

部分院校过分强调学生在低碳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而忽视了对教职员工的要求。高校应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资源,使其理论转为实用,主动为低碳社会发展服务。

5.缺乏全面、全过程的低碳校园管理

现在院校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差异很大,多数仅停留在对能源的跑冒滴漏的管理上或节能技术改造层面。

三、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在推动低碳校园建设进程中,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具体实践,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比较重视节约资源的教育与管理。

1.全面营造低碳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倡导低碳学习、生活,养成低碳行为习惯

在构建低碳校园精神文化体系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报栏、展板、标语、广播、网站论坛等平台传播低碳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活动形式、教育方法的共同作用,营造浓郁的校园低碳文化氛围,让师生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低碳的理念,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从而提升师生的低碳意识,弘扬低碳先进典型,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形成一股低碳知识学风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倡导,从而自觉践行低碳行为,充分发挥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导向功能。

2.通过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建立低碳经济运行的长效机制

认真制定和实施节能的长远规划和总体、分项目标,实现对校园低碳建设全过程控制,尽可能做到具体化、量化、可操作性,有利于检查、评比和控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形成长效机制。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精干的节能管理队伍,加大专项节能资金投入。学院成立了节能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以主管院长负责的“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从上到下”的节能管理网络,通过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真正做到分层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全面计量,分类管理,定额核定,节约奖励,超额收费”的能源经费管理制度。建立校园能耗监管平台,实施动态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类能源统计消耗台账,及时对校园设施和各用户能耗水平数据统计、公示、分析,形成统计报表工作机制和能效统计、审计、公示制度,进而指出不合理的使用环节,提供专业化的节能对策和建议,为校园能耗监控、量化管理、节能潜力挖掘、经济核算和能源审计工作开展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3.加大监督与检查力度,完善监管机制与考评体系

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指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指标化评价考核评比制度。同时建立完善用能检查标准、能源管理机构工作标准、精细物业管理工作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等,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以学院图书馆为例,物业公司就制定了相应照明控制、空调使用管理规定,任务落实到人,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绿色采购制度,建立节能评估标准,采购能效标志等级较高的产品设备,从源头杜绝浪费。积极探索引入校园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SCO),缓解节能资金短缺的状况,形成市场化运作。研究引入碳平衡评估体系,对校园内的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年度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努力实现校内的“碳中和”,为更科学地实施低碳校园建设提供依据,也为推动今后学校制定减排目标,推广新能源、推进碳汇技术提供参考。

4.大力推广和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技术节能改造

(1)节电改造。通过对学校用能特性分析,发现学校的主要能耗集中在电能上,电能消耗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60%,对此学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降低电能消耗。首先学院根据各建筑、群体用电特点的不同把将学校建筑分为宿舍、教学楼,图书馆、综合楼、办公楼几大类,按不同用电特点进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给各教室安装远红外、光感照明控制器,利用传感技术实现了教室无人时和光照度达到限额时照明灯自动熄灭的双重控制,真正杜绝了长明灯和白昼灯的现象;取消宿舍 “包费制”,采取“定额管理,计量超额收费”的方式,有效地遏制电能的浪费现象;行政办公楼实施行政办公用电指标化管理,核定了行政办公用电人均指标,超出标准部分的45%由各责任部门自行负担,有效解决办公用电浪费现象;改造路灯控制系统,由定时控制改为光控,并更换节能灯具,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省用电达8万度。同时学院还给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的几十台空调安装了远红外智能开关,强制控制空调使用温度设置,彻底解决“无人空调”问题。另外,学院还在使用节能产品上寻找突破口,计划在图书馆试点将30W的灯管更换为8W的新型LED高效节能灯管,预计两个阅览室年节电达20万度。

(2)节水改造。大力推进雨水集蓄技术,强制推广节能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尝试再生水利用,加强节水设施的建设。加强集中管理,把不好控制的分散管理改组为集中管理。对于用水大户——浴室安装智能计费系统,节水达50%以上,有效地杜绝了浪费现象,一年来节约用水近5万吨;安装给水管网监测系统,对我院现有的40余块二级水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用水的规律性分析,及时发现自来水系统的渗漏现象。

(3)节气、煤、油改造。采用了“开水外包”和常压蒸汽机蒸饭等模式,取消燃煤燃油锅炉,引进天然气,将5个食堂的20个柴油大眼灶全部改为天然气为能源的节能炉头,在保持原有火力的基础上,可节省燃气30%以上,每年为学院节省开支近百万元。

此外,还在交通、通信、垃圾回收循环利用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节能措施。

5.构建生态校园,实现碳中和,力争达到零排放

靠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不能达到零排放,还需要进行碳汇,即碳补偿来获得碳中和,真正地实现零排放。这就要求低碳校园建设要从增加碳汇,减少碳源两方面来着手,从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大水体面积、降低建筑碳消耗等方面综合实施。为此,学院采取多种绿化手段,建立立体多层次绿化系统,提高绿地面积,改善小气候。与绿化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学院不花一分钱种植、养护了8万多平方米的苗圃,并全面实现了校园无一块赤土的“节能增绿”目标。为节约水资源,学院会同设计人员经过充分的论证,采取了借用山雨水为景观湖和周边绿化灌溉水源的雨水集蓄技术,规划了山水渠,荷塘景观,引水入校。在图书馆西北侧规划建设了近20000平方米的中心景观湖,中心水面及沿岸生态绿地形成了中央生态共享区,并通过木桥、石拱桥与教学区、生活区相连、校园同周围山林景色融为一体,构建了风景秀丽独特的低碳校园。

学院还在降低建筑的碳消耗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首先要求所有建筑都按照 “四节二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电,室内环保及室外环保)的理念规划建设,100%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成本效益比,广泛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实施科学规划、环保施工。选择统一的白色乳胶漆墙面,节省了一次性瓷砖、石材贴面和粉刷层,避免了开采石材时对大自然造成的人为破坏,同时还降低了夏季墙体对太阳能的吸收率。为有效缓解无锡夏热冬冷的气候特点,所有建筑都设计了横向或垂直的遮阳板,所有建筑都实现了自然通风、采光最大化设计,减少了对空调和照明的依赖,创建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6.建立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体系

建设低碳校园还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对环境有污染的资源的依赖。学院充分开展对地热、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图书馆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太阳能草坪灯代替传统景观灯,改造浴室低谷电蓄能热水系统,增加太阳能供热的双热系统等,达到既保护环境又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学院还拟与尚德光伏集团合作推进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学校里的并网应用。

四、结语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低碳校园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增强师生低碳意识、养成低碳行为习惯做起,优化供能系统设计,降低能源消耗,开发新能源系统,提高运行效率,建立以制度为基础,管理为手段,技术为保障,师生员工齐参与,多方相互协作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校园。建设低碳校园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运用相关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确立一个科学的低碳校园评价体系作为实施的依据。低碳校园评估标准本身就涉及多科学、多角度、多要素,再加上区域性和时段性的差异影响,所以它的构成极其复杂。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有可操作性的、针对性强的评价标准体系是我们今后在低碳校园建设中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1]宋春华.选择低碳模式 坚持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2010(1).

[2]刘瑞芳.监管建筑节能 建设低碳校园[J].建筑科技,2010(2).

[3]万钢.建设节约型校园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J].教育职业,2007(28).

[编辑:李力]

G 472.1

A

1671-4806(2011)01-0030-03

2011-01-20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SYKJ10AY13)。

黄永辉(1955— ),男,江苏无锡人,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王丹净(1977— ),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学院校园建设
初等教育学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