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模式选择及策略研究

2011-08-15 00:43梅玲玲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无锡旅游

梅玲玲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系,江苏 无锡 214153)

无锡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模式选择及策略研究

梅玲玲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系,江苏 无锡 214153)

无锡市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正致力于实现从华东旅游观光目的地到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胜地的跨越。文章对构建无锡城市旅游吸引体系因素及构建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

无锡;城市旅游;吸引体系;模式选择;策略

城市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现象,在空间上依托城市作为载体,在内容上以城市自然环境、城市的传统文化积淀、城市的生活、城市的基本功能所提供的服务作为主体。本文以无锡市为例,探讨城市旅游吸引体系构建。

无锡市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达。在旅游需求不断变化和提升的情况下,无锡旅游业面临着升级转型的挑战和周边旅游城市的激烈竞争,发展城市旅游,培育城市旅游吸引力是战略选择。

一、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理论概述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是伴随着城市旅游发展而产生的,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构成不仅是城市的几个旅游点,而且是指整个城市对旅游者的吸引。

1.关于城市旅游的“吸引体系”的定义

从城市旅游研究的初期开始,城市旅游吸引力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Lew对“旅游吸引力”作了三种透视,从表意上、组织上(时间序列)和感知上来分析吸引力的三个层次。Leiper也给“旅游吸引力”一个明确的定义:存在人的需要;有吸引力的地方以及相关的信息推介,把旅游地与旅游者联系起来,使潜在的旅游行为变为现实,三者共存,才存在“吸引”这一系统。

2.构成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各要素

目前国内外的学术资料,对城市旅游的吸引体系要素的分类,有两种方法:

(1)分为辅助吸引、核心吸引和感知吸引三类

辅助吸引是指对城市旅游发展起辅助作用的吸引要素。它包括能够影响旅游者出行质量高低和满意度的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核心吸引对客源市场产生相当影响力的吸引要素。感知吸引是指城市留给游客的感知画面(包括目的地的和常住地的)。

(2)分为形象吸引、活动吸引、设施吸引等六种要素。从时序上说,形象是旅游吸引的第一要素;第二是活动吸引。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活动,既可以是旅游产生的基础,也可以是旅游活动的构成内容;第三是设施吸引。设施与活动相联系;第四是景观与环境吸引。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景观;第五是氛围吸引。非物化的氛围,也可作为城市的旅游吸引;第六是服务吸引。旅游信息、旅游组织、旅游交通等构成一种服务吸引。

二、构建无锡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模式选择及策略

构建城市旅游吸引力的结构模式主要有:相反模式、超出模式、创新模式和引力模式。我们分别对其内涵进行解剖并提出策略建议,以便做出符合无锡城市发展特点的选择。

1.相反模式

相反模式是指在进行城市旅游吸引体系构建时,设计出与客源地城市截然相反的模式。采用相反模式,围绕城市形象整合了旅游资源,既有现代理念,又重视传统文化资源,根本改变无锡“小鱼镇”(rice and fish town)的形象和与环太湖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同质性的缺点。但要围绕核心要素进行开发并逐步完善基本要素、配置性要素的产品开发,从而打造健全的城市旅游吸引力系统体系。可以采取的策略有:

(1)开发配置性要素产品。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隶属无锡的宜兴和江阴市,同样具有优越的景观吸引。但一直被海内外游客忽略。因此,可以利用景观和资源的差异化吸引,达到构建相反模式的目的。无锡除了太湖资源,还有长江和竹、陶、溶洞等资源。可以吸引上海和浙江的游客。

(2)建设无锡城市标志性建筑。无锡有“小上海”的称号,但不等于模仿和攀比,否则就失去特色。因此,可以利用标志性建筑的地域差异化,达到构建相反模式的目的。无锡计划建设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兼具广播电视发射功能,融建筑、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空中客厅和城市地标建筑——“锡惠之光”电视观光塔,未来将矗立在惠山之巅,将成为无锡又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3)开发无锡特色的娱乐形式。可以利用氛围的差异化吸引,达到相反模式的目的。游客们可以选择这样一条城市夜间休闲线路:蠡湖、古运河夜游——锡剧博物馆——1912酒吧一条街——湖滨路酒吧一条街——保利休闲广场、红磨坊、乐巢会——嘉德休闲广场——中山路商业街(含崇安寺、南禅寺)购物——东方皮革城购物——体育中心、体育公园休闲,共计11个景点。

(4)将城市社会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从技术上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体现城市对游客的人文关怀。最重要的是,利用设施的差异化吸引,达到构建相反模式的目的。无锡有36公里蠡湖岸线,目前已可实现“环行”;双休日经常可以看到无锡市民带着全家,幸福地在蠡湖边上露营,很多外地游客都非常羡慕。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将成为无锡市及蠡湖新城发展中最主要的自然旅游点,并对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作出有力的贡献。

2.超出模式

超出模式是指在旅游吸引物与客源地一样或相似的情况下,通过采取项目延伸和高附加值的方法,使得新开发的旅游项目强过客源地。无锡历史文化资源也比较丰富,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旅游作用是巨大的,能构成独特的氛围吸引。但无锡在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原生态文化的落化比较严重,与南京、苏州、杭州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相比,似乎是文化气息少了很多。如果采用超出模式,无锡需要在提出“旅游即城市”战略后,为旅游打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采取的主要策略有:

(1)修复古街古镇。结合古运河、泰伯渎和环太湖整治,充分挖掘和利用沿河、沿湖的历史遗存,修复荣巷、惠山古镇、日晖巷、小娄巷、清名桥沿河五大历史古街;修复荡口、严家桥、周新镇、黄土塘、丁蜀南街等五个历史古镇(村),注重古城历史街坊的保护,凸现江南名城的文化底蕴。

(2)规划保护名人名居。弘扬无锡名人文化。合理利用好已修复的一批名人故居,启动修复建设新一批名人故居,规划保护好其他名人故居。列入“十一五”计划的主要为:阿炳(华彦均)故居、荣德生故居、华蘅芳故居、华君武故居、薛暮桥旧居、孙冶芳故居、陆定一祖居等。

(3)保护文化遗产。 对列入各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要科学加以保护与利用。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将鸿山遗址公园建成世界一流的公园,与兵马俑、三星堆媲美。要挖掘和利用无锡市丰富的工业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要打造民族工业发祥地品牌和吴文化发源地品牌。建设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乡镇文化博物馆、中国泥人博物馆、古运河博物馆、丝绸博物馆、古窑博物馆、阳山地质遗址公园等。同时,无锡市在阖闾城遗址考古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保护、利用理念,再次体现出无锡人的超前意识,获得“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无锡阖闾城遗址的整体保护方向,将与沿太湖生态修复保护和旅游风光带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沿太湖生态圈中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

(4)开发保护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无锡工业遗存的数量多种类齐,但价值质量参差不齐。工业建筑同其他一些民用建筑相比,结构坚固、体量较大、空间灵活、外观朴素但体现工业美学的逻辑性和秩序性,在物质上和意识形态上都为再利用提供了可能性。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必将为城市特色的塑造提供资源和条件。

1)公共休憩空间。利用南尖米码头作运河公园。该地区位于无锡新老运河交汇处,保留了米仓、水塔、烟囱等特色建筑,历史要素和现代要素相互交织、碰撞、共生,创造不同的休闲景观和公园游乐空间。通过对建筑所携带历史信息的现代解读,重新展示“米市文化”及古运河沿岸民俗风情,唤起人们对热闹米市的回忆。

2)博览会展空间。利用茂新面粉厂作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示馆。茂新面粉厂位于环城河与梁溪河交汇处,荣氏兄弟于1900年创办,1937年毁于战火,1946年重建。现保留1948年建成的三层麦仓、六层制粉车间、三层办公洋房各一(此三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后期增建的厂房两座。

3)创意产业载体。利用北仓门蚕丝仓库作生活艺术中心。位于无锡古运河畔的北仓门蚕丝仓库,始建于1938年,现存两座三层仓库和一座二层办公楼,是抗战期间长江三角洲一带建造规模最大的蚕丝仓库。该仓库地处城市中心,租金相对较低,工业文明带来的独特美感可激发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再加上大空间利于重新灵活划分,因此被利用作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

3.创新模式

创新模式是通过建设新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方式。由于目前有很多城市缺乏创新,经常出现吸引物雷同的情况发生,这种吸引物雷同的情况,大大降低了人们的旅游热情,也降低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所以,创新对旅游业显得尤为重要。

无锡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与沿太湖地区存在同质性,竞争激烈。行政级别低,对海外游客而言,无锡并非是一个必须停留的城市,这是无锡城市旅游发展的软肋。如果不创新思路,优势很难保持下去。采用创新模式的主要策略有:

(1)打好“太湖牌”。这是战略重点和核心区域。以太湖为中心,以滨湖区为主体,加快建设环太湖旅游度假休闲区。努力建成、建好 “三区一带一中心”,即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山水城省级度假旅游区、“太湖第一名胜”景区、环太湖度假休闲带和蠡湖旅游休闲服务中心。

(2)唱好“运河歌”。整治开发、修复古运河和梁溪河,在改善水质的同时,着重河道两岸空间景观和民居风格的修复改善,以及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挖掘,重点突出南长街、清名桥的“枕河人家”和江尖、南尖、黄埠墩、西水墩的历史文化精华段,全面提升观光旅游和体验旅游的层次。

(3)弘扬“吴文化”。作为提升无锡市旅游的人文底蕴和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整合“三泰一址”(泰伯庙、泰伯墓、泰伯渎、鸿山遗址)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有序地开发吴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

(4)奏响“二泉曲”。 以“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品牌为依托,进一步提高无锡市锡惠名胜古迹区的文化品位,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有序开发惠山古街和古祠堂群,同时开发建设惠山森林公园,拓展新的旅游空间。

(5)开发都市休闲旅游区。在城区增设吸引与方便游客和市民的文化、休闲、休憩、购物、餐饮等旅游功能设施。在崇安区,要重点建设好崇安寺旅游商贸休闲区;在南长区,重点建设了南禅寺旅游文化商贸区;在北塘区,重点建设以吴桥文化广场为中心的旅游商贸休闲区,高起点建设通惠东路商贸步行街、做强做特青石路旅游餐饮街、高品位开发民主街宗教文化区和三里桥咖啡、酒吧风情街。在新区,要以新东坊为重点,集聚休闲要素;在滨湖区,重点建设好湖滨路旅游休闲特色街。

(6)建设都市农业旅游圈。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点,积极开拓农业生态旅游。与《无锡市“十一五”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在城郊结合部、在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等地区,积极引导和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开发“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

(7)发展江阴人文旅游休闲区。在江阴板块中,“打好“霞客牌”,规划开发建设徐霞客旅游区,使其成为江阴乃至无锡和江苏旅游的一张新的名片。

(8)整合开发宜兴陶都生态旅游区。依托宜兴独特的资源优势,以陶都为品牌,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以绿色和生态为重点,整合“陶、竹、茶、洞、山、水、果”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建成华东地区一流的生态旅游基地和江、浙、皖三省交界的区域旅游中心。

4.引力模式

旅游系统三要素为旅游者、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业。因此产生了用系统论方法建立旅游吸引物及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模型。此模型的建立主要从旅游经济学与市场学角度出发,将旅游吸引物系统作为基准系统,而将旅游者及市场等外围因素作为其系统环境。引力模式是从两个事物以及二者之间的距离研究事物之间的引力大小。

(1)无锡城市供给的吸引力。旅游城市供给的吸引力是一种由其系统内部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所决定的,将客源市场的游客吸引至旅游城市的力。它总体上概况为无锡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核心吸引、辅助吸引和感知吸引的推动。其中,核心吸引起主导作用。

(2)客源市场需求的推力。人们已经逐渐改变了对城市的传统看法,认为现代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极核,城市已成为旅游活动中心,更多地选择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收入、人口数量等;次要因素包括闲暇时间、旅游意识等。

1)休闲度假是国外游客来锡的主要目的。据统计,有 90%的退休人员、82%的公司职员、大部分美国人和英国人为此而来。第二大旅游目的是观光。为此来锡旅游的大多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的游客,年龄大多在45-54岁之间。第三大旅游目的是商务会议需要。为此目的来无锡的游客大部分是商人和管理者,以及年龄在 35-44岁之间的法国人和美国人。

2)本市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和观念仍比较落后。张莉(2002)认为无锡虽然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人们的休闲消费观念和行为还比较落后,在家休闲多于外出休闲,普通休闲多于文化休闲,较少注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较多注重于兴趣爱好的休闲。无锡居民需要树立全新的休闲观念,并且需要多元化的休闲经济,进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但从另一面,也可以视为一种城市旅游吸引体系发展的推力,因为像著名休闲之都巴黎,旅游入境人数等同于出境人数。

(3)旅游城市与客源市场的阻力。旅游城市与客源地的阻力主要包括空间距离、旅行成本、旅游者对未来的预期等的影响。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条件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距离因素仍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境内形成了由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沿江港口、内陆口岸构建的立体交通格局。对于国际游客来说,无锡的可进入性较强。

但分析无锡入境旅游市场的特征,还是可以发现很多阻力因素。比如,东南亚各国是无锡市入境游客的第二大客源地。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均属于无锡市十大入境客源国。2006年,四国入境游客人数占总入境游客的16.47%,仅次于日本和港澳台地区。但是这一地区所占入境游客总体数量的比重在下降。

因此,无锡必须加快苏南机场的建设,发展国际直达航班,让游客来无锡旅游更加方便。同时与客源市场的旅游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相互提供互联网信息,建立一个多语种旅游网站(尤其是英语、德语、法语)。

三、结束语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无锡,并没有上海、杭州、南京声名远播的城市品牌和历史文化魅力,如何发展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是无锡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无锡在构建城市旅游吸引体系、培育城市旅游吸引力方面应采取创新模式及其策略,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其他模式的内涵及策略,以不断完善城市旅游的吸引体系,提升无锡旅游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竞争力。

[1]李燕琴,吴必虎.旅游形象口号的作用机理与创意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4(1).

[2]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1:122-129.

[3]聂献忠.城市旅游吸引力结构分析与竞争力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1).

[4]张莉.关于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调查分析——以江苏无锡市居民为例[J].经济纵横,2002(11):20-23.

Abstract:Wuxi,one of the China Top Tourist Cities and one of East China tourist destinations,is striving to build itself into a tourist destination well-known both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favorable factors of Wuxi city tourism attraction system,and discusses the way to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with an empirical approach.

Key words:Wuxi;city tourism;tourism attraction system;mode selection;strategy

[编辑:丁宗胜]

On the Mode Selection of Wuxi City Tourism Attraction Syste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MEI Ling-ling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 214153,China)

F 592.7

A

1671-4806(2011)01-0049-04

2010-12-28

梅玲玲(1978— ),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无锡旅游
吴子岳:让产品从无锡制造变成无锡设计
无锡一棉
我们一起“云旅游”
一碗传承百年的“无锡老式面”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小A去旅游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