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讲、听、评”实践探索——以常州大学为例*

2011-08-15 00:53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教研室常州青年教师

徐 萍

(常州大学教务处,江苏常州213164)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讲、听、评”实践探索
——以常州大学为例*

徐 萍

(常州大学教务处,江苏常州213164)

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由于缺乏师范教育和专门训练,不少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能力不强。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讲、听、评”活动,让青年教师在角色互换、比较比照、交流学习中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并通过与考核晋级挂钩,与教研室建设结合,夯实基础,逐步形成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进步的长效机制。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讲听评;教学质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他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校青年教师是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生力军。深入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讲、听、评”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迫切需要。2009年下半年开始,常州大学全面启动了“课堂教学质量再提高工程”。在校级、院级、教研室三个层面同时展开课堂教学“讲、听、评”活动。通过“一人讲、大家听、众人评”,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态度,提升教学能力。本文结合常州大学的实践探索,做一些探析和思考。

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来高校教师队伍的人数不断增加,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例。他们年轻、学历高、有朝气、有干劲,不少人科研水平能力很强。但另一方面,绝大部分青年教师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缺乏系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训练和教师角色的体验,直接走上讲台,暴露出很多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王国栋说:“暑假之前还是学生,暑假之后就成为教师,仅靠几本教材,讲几句话,就让他们上课,教学效果肯定不行。”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梅凤翔说:“不要以为有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就能上好课。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从这一点看比许多老教师有优势。从知识角度看,给学生上课应不成问题。但传授知识与认识知识是不一样的。你自己搞明白了,给学生讲时,人家不一定能明白。学问很高,但上课讲不明白的,大有人在。”[1]问题主要表现在:(1)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依赖和照搬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把握不准。(2)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不住,讲课没有“主与次”、“详与略”的区分。(3)对学时分配和教学进度掌握不准。(4)互动教学的能力较低。(5)课堂言谈举止不太得当。一些青年教师说话没有语气变化;声音没有高低变化;语速没有快慢变化;一句话经常重复两遍;有的面不朝向学生等等。始终插在口袋里。

实际上的具体问题还远不止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等等也因此大大折扣。尽管许多高校也每年举办新教师培训班,但效果差强人意。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础的环节。尤其是本科教育,所排课程不是基础课就是主干课。课上不好,基础打不牢,直接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在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上寻突破,必须给青年教师补上“师范”教育这一课。

二、课堂“教”与“学”的二元结构转向“讲、听、评”的三位一体

突破口在哪里?通常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两个角色:“老师”和“学生”。我们经常讲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体。两者构成一对矛盾:“教”与“学”的矛盾,成绩反映在一张考试试卷上——主要是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教得如何?不少学校也组织“学生评教”,包括评最喜爱的教师。这有一定的效果。但学生评教,有时缺乏客观性,如对于严格要求学生的教师评价不高。有专家认为:“学生的意见有参考价值,但不能学生说了算。”[2]学生评教也不能从教学方法、技巧等方面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讲、听、评”是一个三位一体的舞台。课堂教学“讲、听、评”不同于平常上课。平常上课的听众和评估者主要是学生。而在“讲、听、评”的舞台上,教师交互担任三种角色:上课是演员、听课是观众、评课是评委,在讲中锻炼、在听中感悟、在评中提升。青年教师在“讲、听、评”的角色体验和角色互换中真正领悟到“怎样上好课”、“怎样构思和组织好课堂教学内容”、“怎样操控好课堂”等等。

正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使青年教师学会胜任一个教师的角色。这是一个角色验证和校正的过程。正如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特纳所总结的那样:“行动者总在验证人们在某种条件下所发出的行为与暗示的确构成某种角色。验证和校正的过程是通过内部和外部标准来获得的。最经常使用的内部标准是行动者确认角色并与之进行互动。外部标准则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包括重要人物、相关群体或一般认同标准角色的评价。该角色通过以上方法验证和校正之后,就能成为行动者之间持续互动的稳固基础。”[3]

“讲”、“听”、“评”活动有效地把内部和外部标准融为一体。想要取得成效,“讲”、“听”、“评”三要素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讲”要愿讲。“讲、听、评”活动,“讲”是基础和前提。有些青年教师特别是教学能力本来就比较弱的教师,怕参加“讲”——特别是怕面对听课的评委。即使上课效果比较好的教师,可能也有抵触厌烦情绪。解决这个问题,要把制度的刚性约束和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消除心理障碍,要求和鼓励青年教师自觉参加这一活动。

“听”要会听。“听”课者可选三类人:一是熟悉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和重点难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二是本专业的学生代表;三是同样上这类课程的青年教师。

“评”要善评。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它集管理调控、诊断指导、鉴定激励、沟通反馈及科研为一体,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评”课者既要中肯指出讲课者的不足,又要一分为二,肯定其优点,保护积极性,更要提出改进的方向。对于不同见解,要存异求同、和而不同,重点让讲课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改进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三、“讲、听、评”横向比,引导青年教师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讲、听、评”是一个表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更是一个切磋技艺,学习交流的平台。同一门课程,青年教师讲,名师专家讲,就能看到差距、学到经验。一堂很好的示范课,可以让听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增加更多的背景知识以及了解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点,同时也调动了青年教师对知识点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

通过示范课,青年教师不仅看到了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技艺,也看到了他们认真的教学态度、对教学的钻研精神和教书育人的品德。比如:优秀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背景知识丰富,做到“欲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又如,有的老师事先写好板书,留出更多时间教授内容或让学生讨论;再如,课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的是否满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等等。这些好的教学方法,都让青年教师得益非浅。

四、“讲、听、评”纵向比,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讲、听、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抓上几年,纵向比一比,才能见成效。在常州大学,青年教师每次的“讲、听、评”,都有台帐,有录像,有PPT,有个人心得体会和专家评议意见。不少青年教师看看自己过去的备课笔记、PPT、教师评议特别现场录像,在回顾中看到成功的经验,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看到自己新的进步。而在新一年的“讲、听、评”活动中,他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超越自我,拿出更有效、更完善的教学方案,并完整地演绎它。这一年又一年的坚持,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与时俱进,教学能力和水平则不断攀升。[4]评估资料显示,常州大学经过两个学期的“讲、听、评”活动,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无论是幻灯片设计、师生互动设计方面,还是课堂的组织或是板书方面,2010-2011年第一学期的表现均较2009-2010第二学期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

五、“讲、听、评”需要持之以恒的制度支持和组织保障

为促进青年教师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参与“讲、听、评”活动和教学技艺大赛,常州大学还把“讲、听、评”的结果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技艺比赛的成绩与教师评聘职称挂钩。要求青年教师晋升职称必须参加“讲、听、评”活动。对技艺大赛的优胜者,评聘职称给予加分。这一普遍性的考核举措,使得所有教师不贪图侥幸,不蒙混过关,扎扎实实地投身到教学工作之中,认真备课,认真讲课,积极参与,争取好的成绩。

“讲、听、评”还是教研室抓教学质量和教师培养的重要载体。教研室是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细胞,是从组织落实、制度执行、工作环境等方面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再提高工程”和“讲、听、评”活动既要抓好顶层设计,全校统筹谋划、统一部署,又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实践表明,在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再提高工程”的过程中,教研室的作用十分关键。除了精心组织“讲、听、评”活动外,教研室承担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如教学台账建设、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质量监督评估制度建设、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等等。“讲、听、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教研室的活力,成为教研室建设的抓手。可以说“讲、听、评”活动与教研室建设,前者是抓手,后者是载体,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成为高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应当看到,“讲、听、评”活动只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青年教师的手段之一。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还需要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进。只有这样,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进而培养和输送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

[1]颜金花.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怎样站稳讲台[N].中国教育报,2007-08-18(1).

[2]潘艺林.教育怎能“学生说了算”——从学生评教看师生关系的合理定位 [J].江苏高教,2006(1):93-95.

[3][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0.

[4]龚方红,徐薇薇,蒋必彪.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思考 [J].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91.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Speak ing,Listening,Assessing”Activities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 s’Class Teaching——Taking Ch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U Ping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Imp 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level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is the basic engineering of ensuring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quality.Lacking norm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many young teachers are in the absence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ability.Participating in“Speaking,Listening,Assessing”activities can help young teachers master teaching techniques and imp rove their teaching ability by roles-reversing,comparing and exchanging.Such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them to make continuous progress should be established by associating assessment with p romotinon,combining with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earch section and firming the foundation.

young teachers;class teaching;“Speaking,Listening,A ssessing”;teaching quality

李 艳)

G642.4

A

2095-042X(2011)03-0071-03

2011-05-05

徐 萍 (196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研室常州青年教师
常州的早晨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趣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