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发展县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框架初构

2011-08-15 00:51杨加方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大理县域

朱 波,杨加方

(1.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日报社,云南大理 671000)

大理发展县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框架初构

朱 波1,杨加方2

(1.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日报社,云南大理 671000)

文化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结合大理县域民族特色文化实际,分析其进行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探讨发展的基本框架,促进其经济增长功能、文化繁荣功能、社会和谐功能、政治保障功能及对外宣传功能的发挥。

大理;县域;民族文化;产业框架

2010年12月19日,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昆明召开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统一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早在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加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让云南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就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议题,云南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进程是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研究与发展进程同步的。

大理州有43种民族成分,全州少数民族人口175万人,占总人口的50.47%。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1〕。2006年后,云南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八个项目: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恐龙城主题公园、澄江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和顺侨乡文化整体开发项目、昆明海埂国家级旅游区、中国云南抚仙湖西班牙文化风情园项目、翠湖文化产业中心区、中国西部第一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昆明老街。大理拥有罕见的民族文化多样性优势:各民族所固有的文化传统一向得到较好保存,在人类世界的文化环境中占据着文化信息传承多样性中心的地位。大理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传说故事、丰富的民间曲艺、绚丽的歌舞戏曲、别致的民族建筑、奇异的风俗习惯、众多的特产美食、盛大的民族节日和宗教活动构成一个和谐而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2〕。如果不能得到开发发展的机会和契机,那将是非常遗憾的,毕竟无形的文化优势只有通过文化载体这一平台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大理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困境

(一)文化产业及其发展规律

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文化建设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文化事业”,面向全社会整体,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全体国民享有公共信息、享用公众智慧、享受社会文明的基本文化权利;一部分为“文化产业”,由文化企业提供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上的多样化自主选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以编辑、记者、作家、艺术家、文化产品制作机构等为主的文化生产系统;以销售机构、发行机构、文化经纪人、广告公司等为主的文化商品推销系统;以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为主的文化传播系统。谋求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将文化机械地局限在意识形态领域之内,仅注重文化的宣传功能,忽略文化的产业属性和消费娱乐功能。

作为由多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文化产业发展须遵循几个规律: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以“创意”为核心向外延伸与扩大;良好的政策环境、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其保障;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社会效益是原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目标〔3〕。

(二)大理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困境

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产业逻辑、需求逻辑和技术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动力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求结构升级的相互作用。“机械复制技术”催生了文化产业,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产业〔4〕。大理是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如何跨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是在学理上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是在实践中需要艰苦探索的命题。

大理在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困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能力有限,大理12个县市中,国家和省扶持的扶贫县占多数,贫困人口达30余万,这些曾一度是大理建设小康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面对社会经济越发达,人们的休闲娱乐时光越充裕,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也越强〔3〕的时代机遇,大理县域自身的文化消费市场较为狭小却成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瓶颈;第三,学者杨吉华在其博士论文《文化产业政策研究》中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形象地概括为6个字:“缺、弱、变、散、乱、粗”。所谓“缺”就是政策的缺失;“弱”就是政策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策措施偏软;“变”就是政策多变,缺乏必要的稳定性;“散”就是政策重点不突出,政策针对性不强;“乱”就是政策不统一,缺乏必要的协调性;“粗”就是政策过于粗线条,可操作性不强。这些问题在大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并曾经因此带来诸如旅游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

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在各种文化冲突与融合中谋求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共同趋向和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需求。只有将民族特色文化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向世界推介,勇于面对世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才能在文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才能真正保护大理民族特色文化。

二、大理发展县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框架初构

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信息复制,而是对信息加以重新组织和运用,云南省扩大文化改革发展试点范围,新增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州市,并广泛展开特色文化产业县和县域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确有成效的探索。大理应该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比较,探索出适合自身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文化品牌延伸的资本化运营,促进大理县域民族特色文化消费空间化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总结了资本空间化发展的线索,丹尼尔·贝尔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化初期后刺激消费是将资源资本化的有效途径〔5〕。人类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古已有之,一部世界文明史已经证明,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和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在边际上是相等的〔6〕。

文化资源是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大理民族文化、人文资源多样性荟萃是大理发展县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但是,资源并不等同于资本,资源只是实现资本的前提和基础,资本则是资源实现其转换的结果。要发展大理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应该坚持县域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延伸的资本化运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报告特别强调,要“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针对大理县域自身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能力有限,文化消费市场较为狭小等因素成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瓶颈的现状,要发展县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必须拓展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使各种文化资源具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重组的可能。

形成产业需要流通,流通非常重要。大理有比较成熟的条件: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影视基地、国际会展中心、手工艺品。需要的是建立一个与资本市场接轨的平台:通过文化事业体系的文化定位、品牌定位,加上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传媒出版界的资金及人气,形成市场推广,达到市场流通的目的。

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文化产品主动走向市场,积极生产受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打造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品牌,引导和帮助其与旅游、餐饮、酒店等行业联姻,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并运用自身的艺术和人才资源,参与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的改组改造,打造旅游、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商务一体化的新型文化经营实体。

另一方面要在文化产品营销方面有意识地创造工薪阶层消费模式,并根据社会群体分层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拉开消费档次,不断开发创新产品以适应外来旅游人群和本地域消费群体对县域民族特色文化产品的需求,促进大理县域民族特色文化消费空间化。

(二)加强营销传播及其人才培养

现代营销学强调“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缺乏市场营销的传播环节,优秀的人才就只能处在市场加工的产业环节上,进行为别人加工制作等附加值相对低的活动,根本谈不上建立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根据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应尊重文化产业客观规律,在操作层面应注重营销、强化传播〔7〕。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整合基础上的全新思维方式和系统化的营销方法。大理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营销理念滞后,缺乏长期营销规划,追求短期销售目标行为,营销中促销手段单一的问题,整合营销传播为促进其有效营销问题、深层次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一方面应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整合营销传播涵盖广告、促销、公关、直销、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包装、新闻策划等一切传播活动,运用事件营销,打造品牌知名度、品牌可信度、品牌美誉度,培育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建设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另一方面应该建立整合营销传播执行管理机构。由于整合营销传播涉及到各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营销措施都会给文化产业营销效果带来影响,所以应该建立保证整合系统进行良好运行的组织机构,即组织设计和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制定与严格执行统一的价格标准,并直接向客源市场进行促销。

这些工作都亟需专门人才,尤其是双语人才。国家已经启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程,教育部也已正式批准云南、山东等省的四所大学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忱早在2004年就已经提出云南可以再进一步,成立中国第一所文化产业学院,形式可以考虑多种合作,构架为教学培训基地、影视实习基地、主题公园拍摄基地,校址可以选择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扩建部分,基础课请本省大学教授,与实践学习相配合。

(三)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力度,优化文化产业政策

发展文化产业除了要靠好的品牌定位、资本运作、市场推广外,还需要政策扶持。文化产业指文化产品的工业化制作方式、推广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过程,政府虽在内容生产、流通、商业性的产品组合开发等方面不能越俎代庖,却能在企业与文化之间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

资本化运营,使本来就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文化产业管理问题变得更为尖锐和迫切:政府要履行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又要避免行政压制市场能动性;政府振兴民族文化产业的努力又必须尊重文化产业的客观规律,以培育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为前提。

从政策层面用全新角度考量文化产业,一定要结合文化品牌定位来考虑,没有好的文化产业项目作为参考,没有深入研究过民族文化,政府就无从制定合适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而文化工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化事业,做了很多扎实的文化摸底工作,依靠他们来了解本土文化情况非常重要。

只有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研究民族文化,才能使企业、商家对市场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不同民族的消费习惯都是由于各自民族传统文化所决定;地域文化对消费者也有明显影响,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必然对商品生产的取材、设计加工、款式造型、包装装璜以及商品的消费习惯产生深刻影响,带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特点的商品不仅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还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最近几年,大理在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注重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保证特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各民族文化事象的原生地存活态,保持生活现实中的文化源泉活水长流,努力实现民族特色文化自我传承和保护的良性循环。如在适宜发展特色文化(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产业的村寨和乡镇,政府鼓励并扶持其发展特色旅游业时,应当强调保护其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对在历史上已经形成和近期以来得到公认的文化名村名镇,关注其民族特色文化样式的唯一性、独特性,发掘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发展从事民族民间艺术展演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在适宜发展草编、银饰、木雕、大理石、扎染等不同类型民间工艺品文化产业的村寨和乡镇,发展民族特色工艺品产销业。但是大理县域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在创意、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仍然需要更大支持和整合。

〔1〕王文光,薜群慧,田婉婷.云南的民族与民族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122.

〔2〕饶峻姝,饶峻妮.生态伦理视野下的大理古城建设〔J〕.大理学院学报,2010,9(3):9-11.

〔3〕张文娟.试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J〕.新闻世界,2009(3):116-117.

〔4〕戴志望.文化产业兴起与发展的内在规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16(3):66-70.

〔5〕孙英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73.

〔6〕孟晓驷.文化经济学思维:物质与文化均衡发展分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0-36.

〔7〕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冷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9-33.

(责任编辑 杨朝霞)

The Initial Framework of Cultivating Dali's Cultural Industry w ith Its Intra-county Ethnic Characteristics

ZHU Bo1,YANG Jiafang2
(1.C ollege of Politics,Law,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2.Newspaper Office of DaliDaily,Dali,Yunnan 671000,China)

Cultur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district.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li's local culture,the paper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s for its industrialization,explore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its development and aims to promote its functions of economic growth,cultural prosperity,social harmony,political security and external publicity.

Dali;intra-county;ethnic culture;industrial framework

G124

A

1672-2345(2011)03-0031-04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7Y21843)

2010-12-28

2011-02-01

朱波,副教授,主要从事媒介与社会研究、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大理县域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想念大理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