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其路径探析

2011-08-15 00:47周仁准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转型政治

周仁准

(1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8)

(2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 243002)

现代社会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其路径探析

周仁准1,2

(1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8)

(2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政治等快速发展进步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加强对我们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变革以适应时势发展既势在必然又任重道远。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运行机制、调整教育内容以及拓展教育方法与途径等将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影响深远的社会转型,经历着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和威权政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转型,与此相应,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开放和人权等现代社会思想理念日趋深入人心。社会进步与时代变迁对我国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势变迁和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及时把握时代变革信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与利益诉求,积极开展富有实效和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地宣传普及党的方针政策,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将人们的价值理念统一到党和政府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上来,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承担的历史任务。积极应对时事变革,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要努力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方式的历史性转型。

人们的生存方式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反映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并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现代变革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现实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创新,融入更多民主、自由、法治与人权等现代元素,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转变。民主的、开放的、法治的现代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等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是社会变迁和政党政治实际工作的需要。具体地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具有以下三点重要原因:

1.1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社会体制转型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现代转型的时代背景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灌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突出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与政权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和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与政党政治紧密相联。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相对比较简单,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公有经济的生产运营管理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态,行政命令和高度组织计划是当时社会体制的主要特征,政府几乎统管一切,人们被纳入到庞大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的组织内部从事生产,人们的思想也相对较为单纯。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宣传新社会制度和将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的作用。在那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曾经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已经由单一的公有制向国有、集体、股份和私人所有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方向发展,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市场竞争引导企业生产,优胜劣汰成为社会生产的常态。人们开始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单位人”向多重变化的“社会人”角色转变,取代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社会生存价值的多元化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孕育发展在不断冲破旧的社会模式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新的社会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生产方式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普遍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又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相应转变,以不断实现其应承担的思想解放与政治引导功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并反映客观变化的社会经济现实,必须针对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们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变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努力实现现代转型以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

1.2 公民社会发展的渐趋成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现代转型必须面对的社会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的阶级或利益集团的思想意识形态与政治理念的表现,特定的阶级或利益集团对其成员或社会大众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宣传鼓动活动,使他们形成认同并坚定支持其所宣传的意识形态思想和政治理念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旗帜鲜明地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阐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坚决维护无产阶级即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应该肯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阐述开宗明义,这种阐述使思想政治教育迅速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理解、认同和坚定支持。但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社会的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已悄然发生变化,作为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已突破原有社会成员范围,现已涵盖包括有产者阶层在内的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阶级政治开始让位于法治政治,和谐社会构建取代了阶级斗争成为宣传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公民的权利意识与公民意识在不断增强,依法治国成为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成为宣传教育的重点,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生存舞台趋于扩大并具有多样性,饱满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别具的品位成为时尚的追捧,多样化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渐趋得到社会公众宽容、理解和尊重。个性的解放和个体社会角色的丰富发展,使人们开始对个体与个性、个体与集体以及权利与义务等重新思考评价。公民社会的渐趋觉醒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在完成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努力从传统的“革命者”和“接班人”的宣传教育目标向具有法治理念的现代社会公民教育方向转变。传统社会生态向现代社会生态的变迁决定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顺势而为,努力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1.3 全球化视野下的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是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国际背景。

国与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调整是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的国际背景。传统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反映了冷战时代的思维特质,在不断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的同时,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两个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背景。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关系开始缓和,合作与对话取代了竞争与对抗,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向前推进,人们开始更加理性地审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建设与现实完善,更趋务实地评价现阶段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什幺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幺?上述问题直到二十世纪末才渐趋明朗。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形式,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探索完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了许多挫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则需要较长的历史发展与摸索创新才可能不断体现。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后又重现巨大活力。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积累丰富的治理经验,其制度构建和社会治理存在着许多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之处。求同存异与共谋发展成为“地球村”时代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同愿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将长期共存,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借鉴。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法、管理方法。[1]”因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必要调整,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以适应不断发展变革的国际间意识形态发展态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国际环境。

社会政治与经济条件的改变客观上要求服务于政党政治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作出相应改变与创新。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必须积极探索研究全球化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理论、内容及其运行机制等,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理念与要求的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为实现上述新要求,就务必要从宣传教育的队伍建设、理论创新和宣传教育的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实现向现代社会教育的转型,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1 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广大劳动人民获得自由与解放的科学之路。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大旗,深入分析和批判当下的资本主义制度,高举民主、自由、科学与人权的大旗,探索和归纳总结反映科学与人本主义关怀的人类普世价值观,积极构建和传播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与思想意识形态,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观宣传引领时代发展和引导大众文化发展,用真正的民主与科学指引的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观取代喧嚣虚伪的所谓的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观,用真正多数人的劳动人民的民主取代虚伪的资产阶级少数人的专制,用科学的普及取代宣传的蒙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斗争之一。因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现实社会的研究与分析,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新与宣传,以体现尊重和维护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教育理念开展富有实效的宣传教育工作。

2.2 探索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

加强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要紧密把握时代变迁所提出的新课题与新挑战,认真研究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与新使命,深刻分析受教育对象的新变化与新挑战。无论是在宣传教育的对象还是在宣传教育的内容,也无论是宣传教育的社会背景还是宣传教育的运行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下的宣传教育工作已有巨大差异。例如,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广大农村正经历着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历史新变化,农村劳动力人员社会流动性加大,新的生产方式在农村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改造使传统意义上的国企工人由“单位人”快速向“社会人”角色转变,新的劳资关系产生新的利益关系,新的利益关系呼唤新的利益调整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积极探索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

2.3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从宣传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3.1 在教育内容上从单一的传统内涵向多元兼容的现代元素转变

追求真正的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科学和平等是社会主义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也是社会主义赢得民心进而取代资本主义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此的宣传解说曾激励无数英雄儿女为此奋斗付出,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至深的赞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早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走过了不少弯路。理论上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为新生的社会主义产生建设发展奇迹的过程中,也渐趋显现了其与事实上社会主义国家的落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弊端,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为维护自身政权而与资本主义开展争斗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政治制度。理论为实践作向导,实践又促进理论开拓创新。历经几十年的探索、争斗和改革创新,社会主义经历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向后社会主义模式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运行机制也经历着从单一传统的社会发展内涵向多元兼容的现代元素转变,民主开放和规范灵活的市场经济成为主旋律。在可预见的将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将长期共存,两种社会制度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趋势,借鉴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实现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意识形态领域积极传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客观冷静分析批判所谓的“普世价值”。

2.3.2 在教育方式上从传统的显性革命教育向柔性教育引导转变

与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全民利益代表的宣传教育相区别的是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毫不掩饰自己的阶级性,并运用大量翔实的事实揭露资本主义的虚伪,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件能使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者引以为豪的事。但是,我们有时又不得不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已历数百年的资本主义的教育,其中不乏许多符合受教育者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的成功经验,学习其中一些值得思考借鉴的宣传教育方法。革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采用更加贴近受教育者的柔性教育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引导的目的。柔性教育方法强调以平等的、对话交流的方式使受教育者逐渐达到教育者预设的观念或结论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现行教育方式,柔性教育方式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富有人性化色彩,彰显以人为本,在教育中更易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加强柔性教育研究与应有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过程中重要课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现代转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大开展寓含公民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研究探讨和普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先进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2.3.3 在宣传教育手段上应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在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人际交往的平台,网络就是高科技给人们提供交流的一个现代科技平台。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信息沟通快捷方式和虚拟生活的同时,也带来的诸多思想困惑与认知困惑。政治教育要提高自身有效性和说服力就必须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努力挖掘和塑造在现代科技传媒方式上的比较优势,构造便捷互动的网络宣传教育平台及其宣传教育技巧,,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贴近普通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的科技手段来激发行为者的参与热情,唤起他们对社会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关注,促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寻找和探索思想政治知识理论。

2.3.4 加强主体价值观教育研究,促进公民社会构建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政治民主化社会化的渐趋推进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极大释放。市场经济的孕育发展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新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重新挖掘、培育和调动个体的热情与能力。关注个体综合素质的健康培育,在社会和集体的发展中彰显个体的主体性,善于激发单个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社会转型期间的主体价值观教育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政治民主化与社会化的改革推进使得我国的公民社会得以快速发展。合法的行使权利和理性地履行义务是法制社会中公民的基本准则。在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中,加强主体价值观教育应成为转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涵。人本主义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应有内涵,实现现代转型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在主体价值观教育中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本主义关怀优势。因此,在公民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在明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前提下,培育法制社会中公民的独立人格是现代社会必须要解决的教育要点。

2.3.5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格局中的国际主义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构成自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格局。在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的过程中,一方面,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综合国力获得极大提高,和平崛起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曾被宣布垂死挣扎的资本主义制度抓住技术革命的契机历经改革和制度创新,现在又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资本主义国家正利用不同方式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其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的国际事实。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新审视变化了的国际关系,例如,根据源于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能否宣布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垂死挣扎而将走进历史?对于这类复杂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作出科学解答。和平崛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和平共处与独立自主是我国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谋求相对宽松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指导思想。现代转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这些方面加大研究分析,最终向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科学合理的理论解答,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和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是时代主题改变的需要,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工作重心转变调整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盘否定。任何假借改革和转型之名而行改变和否定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都将是极其有害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紧紧围绕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努力探寻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理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1 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劳动人民,也只有广大劳动人民才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他们是推动社会快速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而“马克思主义就是为着使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2]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因此,以人为本是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基本指导原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趋推进,个体发展的社会空间和舞台不断扩大,社会的个体在获得更多自由发展的同时,其个性也开始丰满与张扬。在重新审视评价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从我国当前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为构建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而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以人为本成为新时期政府推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最吸引人心的口号,以人为本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

3.2 宣传教育队伍的建设培育是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与国家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确保这一“生命线”正常运转的是由无数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落实的关键,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实现现代转型的关键。宣传教育工作者既是党的思想理论宣传者,又是积极践行和落实宣传教育的代表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教育工作者较高的政治觉悟、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务实的宣传教育方法。宣传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认知水平对受教育者将产生直接影响。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作为一位从事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他们以自身坚定执着的信仰、崇高的道德品质、率先垂范的模范言行与渊博思辩的学识,在象牙塔内的学子们面前树立了一个个巍巍丰碑。他们不仅以自身的形象感染着身边的社会精英,还通过对身边人的影响来辐射他们的亲朋乡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胜于一百名荷枪实弹的公安武警,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社会影响作用大于一千名荷枪实弹的公安武警,甚至更多!在社会转型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挑战,对其意识形态信仰、专业理论修养和宣传教育能力的挑战。因此,为确保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必须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实行必要倾斜,加大对宣传教育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优化宣传教育者的学历结构与知识结构,不断增强宣传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与实践阅历,不断提升宣传教育者的思想境界与教育能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会地位。

3.3 加强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积极创新党内民主新机制,密切党群鱼水关系,不断增强党防腐拒变的执政能力

政治体制改革的循序推进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回顾我党建设发展尤其是自建国以来执政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前苏东国家执政党兴亡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轮替的经验教训。加强党的执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尤其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保护基层党员根本权益和反应基层党员利益诉求的利益表达机制,进而从根本上增强党防腐拒变的执政能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党的教育理论,进而为我党在现实期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理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有利于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与说服力,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有利于解答广大人民群众对当今世界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困惑,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光明前途的信心。教育源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尤其是政党政治的现实利益需要,教育也必须顺应社会现实的快速发展变化而变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源于我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改革开放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也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舆论宣传和价值引导作用。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许庆朴等著.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中国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澍 斌

D64

:A

:1672-2868(2011)02-0012-06

2010-11-25

周仁准(1972-),男,安徽肥东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安徽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转型政治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