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指导下的会展标识语翻译策略

2011-08-15 00:54
关键词:标识语译语目的论

张 莲

(重庆教育学院 外语系,重庆400067)

目的论指导下的会展标识语翻译策略

张 莲

(重庆教育学院 外语系,重庆400067)

目的论;目的原则;会展标识语

会展标识语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跨文化交流活动,英译标识语在会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佐以会展标识语的实例,介绍了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会展标识语中较常用的三种翻译方法,即习惯表达翻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

会展标识语是指在展览和会议上用简短文字写出来的、有宣传鼓动和指示作用的文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展业蓬勃发展。会展标识语翻译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会展标识语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跨文化交流活动,它不是简单的汉英转换,它是会展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它是烘托会展气氛的文明使者,它是传达主展方会展理念的跨文化桥梁。但是,目前我国会展标识语的英译状况存在错译、语言不通、违反习惯说法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主展方的形象。会展标识语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翻译,为了成功地实现会展标识语传播信息、宣传、烘托气氛和指示功能,翻译者应当以目的语文本及目的语文化为导向。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的目的语为指导,探索会展标识语翻译策略。

一 目的论及其翻译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Katharina Reiss)和她的学生弗米尔(Hans. J Vermeer)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其核心概念是: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其中Skopos(希腊语,意为目的)指译文的目的。目的论以目的为总原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研究。弗米尔明确指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受众即译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和交际需求,翻译是“在目的语语境中为某个预期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语篇的行为”。[1]目的论强调翻译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

1 目的原则(Skopos rule)

目的论以目的为总原则,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不再看它对原文的等值度,而是看它是否在译语情景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译者首先要确定译文的目标受众,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心理特征、文化心理、语言习惯、审美情趣等,掌握他们对译文的期待心理和交际需求。只有先明确译文目的,译者才能够确定合适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

2 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

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篇内连贯的要求,是针对译文语篇内部及其译语文化之间的关系而言。目的论强调翻译以目的为总原则,同时译文要让受众理解,并在译语文化以及译语交际环境中有意义。任何一篇文章中的词语或者句子的意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语篇的意义密切相关的,因此,译者应当熟悉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在语篇形式衔接上及其意义连贯上的特点。

3 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

忠实原则是指译文与原文之间应符合篇际连贯的要求,是针对译文语篇与原文语篇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的原则。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比较。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到了另一种文化却需要用大量的篇幅加以解释,王佐良先生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视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2]如果译者对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不高,可能使译文不符合译语的文化规范,而不被受众接受;或者不能完整地传达原文信息,造成译文信息缺失,最终无法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而达不到交际目的。

目的论认为目的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它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同时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都从属于目的原则。

二 会展标识语的功能特点和语言风格

1 指示功能

会展标识语在会展现场提供一种静态的向导服务,常见的是会展场馆从入口到会场各要道摆放的欢迎水牌、场馆平面图介绍、领导座牌以及用于向参会人员告知地理位置及服务场所的信息等。此类标识语中名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译文目的在于指示服务的内容。

2 宣传功能

会展现场有大量的标识语(会场主喷绘条幅、刀旗、主题欢迎展板、主背景墙、宴会桌牌等)宣传该次会展的名称、宗旨和目标等。它们好比会展的宣传广告,要求语言精炼,起到加深印象、烘托会场气氛和宣传会展的作用。

3 表达功能

会展活动中常常会印发大量的会务指南、会务手册、展位一览表等宣传资料,这些资料上的文字是会展活动的长效宣传使者,其目的是方便参会人员参观、吸引与会人员、培养潜在客户以及促进会展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宣传和感染功能是其主导功能,译者要对原文的语篇结构、表达方式做出合理的调整,以适应译语的语篇和文化规范。

三 目的语指导下的汉英翻译策略

会展标识语的英译直接影响到会展的现场效果甚至我国的国际形象。中国会展业要实现国际化,在会展标识语的翻译方面,必须力求准确、简洁、统一,做到准确传达信息,有效对外交流。以目的语为导向的会展标识语翻译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1 习惯表达翻译法

将会展标识语译成英文的目的是方便外国友人获得信息,要准确达到这个目的,译文必须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会展标识语是全球性的,译文应该以受众为本,在英语中能够找到相同功能的标识语,应该采用“拿来主义”,即直接引用英语中具有相同意义和功能的标识语,避免误传信息。例如:一洗手间门牌汉字从右到左书写,对应的英文也如同照镜子一般写成“teliot”,让人看了哭笑不得。收银台(cashier)被生硬地译为 “Payment Area”,甚至更加离谱的“silver receiving counter”[3]。业务受理前台译为“Business Reception Desk”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只需采用“Reception”即可。

会展现场常常悬挂这样的标语:“热烈欢迎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领导和嘉宾!”这类口号标识语的英译应该讲究简洁明快,没有必要把“领导和嘉宾”翻译出来,可借鉴西方的欢迎语译为“Welcome to the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Fair!” 同样,“热烈祝贺某会展隆重开幕!”可简洁地译为“Hail the _____ Fair!”

2 套译法

当部分会展标识语在英语中找不到现有的惯用表达时,可以使用套译法,即模仿英语中的成语或俗语,根据语法规则创造新的表达方式。调动受众自身的欣赏习惯和文化背景,可以创造出容易接受的英译标识语。例如:桂林市政府和中国翻译协会2005年4月征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最佳译文时,吴伟雄先生结合英语谚语:“East or West,home is best.” 创造出“East or west, Guilin landscape is best!”的佳句,并且一举夺得优秀奖第一名。重庆市迎接亚太市长峰会提出口号:“给你一个微笑,亮出我的风采。”其英译文本借用英语谚语的形式译为:“Where there is a sweet smile, there is a sweet feeling.”这类标识语不但准确地传达了原文信息,而且容易让受众接受。

3 意译法

在没有现成英语表达可以借鉴、套译较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意译法,即舍弃或改变原文的表达形式,最大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含义。目的论注重译文的交际功能,遵循翻译的目的原则就要避免受原文语言形式的局限,可以根据会展标识语现场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

我国会展现场常常会悬挂字数相等的口号,如“加快内陆高地建设,推进外向经济发展。” 其语言形式的对仗给翻译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但是以目的论为指导,译文:“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inland highl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清楚、完备地实现了翻译目的,而不必盲目追求译文与原文形式上的对等。

汉语讲究动宾短语的搭配,如“弘扬体育精神,促进国际往来。”如果翻译时按照汉语表达将“体育”和“国际”、“精神”和“往来”分别对应,译为“Spread physical spirit and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势必造成受众对于“physical spirit”不知所云,这时不妨打破原文的结构,意译为“Promote sportsmanship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是标识语翻译的首要目标,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内涵,否则译文可能诘屈聱牙,令人费解。例如“重开现代丝绸之路,再振汉唐长安雄风。”被误译为“Reopen the ancient silk road and let Xi’an regain her past splendor.”受众容易曲解为“重新开放古代的丝绸之路”,这与原意大相径庭,陆祖本先生的修改译文为: “Build a contemporary silk road and let Xi’an regain her past splendor.”[4]

四 结 语

会展标识语作为会展活动中具有传播信息、宣传、烘托气氛和指示等诸多功能的社会用语,翻译过程中应该以目的语文本及目的语文化为导向,充分考虑汉英两种语言各自独有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习俗,如果片面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译文就达不到原文的效果,无法实现标识语应有的目的。目的论的出现,解决了会展标识语中出现的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相矛盾的问题,为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局部不忠实、增删甚至改写都提供了理论依据。

[1] 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 王佐良. 翻译: 思考与试笔[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 陆谷孙教授2005年8月6日在凤凰电视台的世纪大讲堂.

[4] 陆祖本. 汉语标语的翻译技巧[M]. 英语学科研究文集[C].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380-388.

Translation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Slogansin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ZHANG Lia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Chongqing Education College,Chongqing 400067, China)

Skopos theory; Skopos rule;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slogans

Translating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slogans is an integrate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kopos theory is the key part of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By taking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slogans as examples,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ree frequently-us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315.9

A

1673–2804(2011)01-0130-02

2010-03-14

猜你喜欢
标识语译语目的论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新媒体语境下公共标识语英语翻译规范化现状与对策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浅析城市标识语的汉英翻译
青岛市沿海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问题
公共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及翻译对策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