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

2011-08-15 00:48李克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结论马克思主义科学

李克兢,杨 梅

(安徽大学, 合肥 230039)

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

李克兢,杨 梅

(安徽大学, 合肥 230039)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一个最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永恒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要求人们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它,只有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才能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坚持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从整体性和层次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理论和实践三者的辩证关系上探讨了如何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坚持; 发展

1 从整体性和层次性的辩证统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任何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都是由简单的概念构成的。爱因斯坦说,科学是用概念搭建起来的逻辑结构。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也是由一个又一个概念相互联系和作用、有机统一起来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各构成要素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统一性和协同性,使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不同于构成要素的新的性质和功能,这便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整体又不是绝对的,因为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在一个层次上是整体,在更高的层次上却是部分,每一个部分相对于更低的层次而言又成了整体。马克思主义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层次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深知马克思主义的层次性,并以此指导他们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们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系列经典著作的具体考究,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价值观,方法论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对于这一点恩格斯曾经特别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1]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伟大的认识工具,他在《共产主义》一书中批评库恩·贝拉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时指出:“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2]显然,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髓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是毛泽东。在毛泽东看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和实质,是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表现,毛泽东科学地将之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则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地指导下,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从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的论述中,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领着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第一个层次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和基本结论。这些观点是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结合历史任务经过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理论等。这些重要观点、结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对于这一个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但不能盲目地坚持,要以历史分析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结论。凡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原则、结论,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部分,应该结合实践加以理解、阐释和坚持,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凡是未被实践证明的假设、设想,我们不能把它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看待,还要将之在实践中加以研讨、验证。

第三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或革命导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下对于当时当地历史横截面上的事件做出的判断、预测,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观点和结论。这个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结论很可能符合了当时的历史情况,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变换,它们有可能变得不正确了。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因为真理是具体的真理,而非抽象的真理。对于这一个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凡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结论,我们可以借鉴、参考,但一般不具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因此,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坚持;凡是被实践证明了是错误的结论,我们就要勇敢地否定和抛弃。

2 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

真理总是客观的,没有抽象的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指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实物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近似的、有条件的。它也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在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一定层次、一定深度的近似正确的反应,并未穷尽对象的所有特性;二是指在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发展的客观世界某一范围、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片面的正确反应,而不是对所有事物的正确反应。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也必然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因而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但马克思主义也并非终极真理。马克思主义也要受到社会、历史的制约,不论从广度看还是从深度看,它都不可能穷尽人类的所有真理。“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3]如果忽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就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成穷尽了一切真理的“终极真理”,就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无疑就会滋生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左的僵化思想。以致把马克思奉为神灵,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当作《圣经》,这样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让我们落入形而上学的桎梏之中,从而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教训,王明的教条主义就几乎葬送了中国的革命。而如果忽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以为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变化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不符合时代要求或与时代要求相悖了,就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抛弃马克思主义,同样也会抹煞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和历史指导作用。试图以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尝试,最终只会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在这方面,历史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不谓不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才能做到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又能在实践中不断突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从而不断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从而进入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促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丰富。

3 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上认识马克思主义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任何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修正、完善,得到发展。理论的最终目的又指向实践,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5]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不可缺少的指导作用,实践离开理论的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改造世界的成功。理论如果离开实践的基础便是空洞的理论,只会是没有生命力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也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是拒绝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强有力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19世纪工人运动的实践基础上,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地研究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最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是它的基础,同时也是它的目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毛泽东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指向实践,同时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永恒发展的,认识没有极限,马克思主义也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邓小平明确指出要“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7]当实践的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理论不再适用的时候,这些理论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失去了指导实践的作用,如果依然固执地坚持这些原则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使我们改造世界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会葬送我们的革命成果。这时我们就要在坚持第一个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情况下,大胆地突破这些理论,在对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科学地、具体地分析后,创造性地概括出符合实践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深入理解上述结论,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助于人们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助于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创造性地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1] 本书编委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本书编委会.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本书编委会.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4] 本书编委会.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 本书编委会.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本书编委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本书编委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AbstractThe practicality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symbol of Marxism,this is the obvious difference from other theories.Endless practice decid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s eternal.It must be regarded with a scientific attitude because Marxism is science.Without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we can’t avoid the error of subjectivism and metaphysics.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of adhering to and developing Marxism.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scientically understand Marxism i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following three:Integrity and Hierarchy,absoluteness and relativity,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marxism;adhere;develop

The Scientific View on Marxism

LI Ke-jing,YANG Mei

(Anhui University,Hef ei A nhui230039)

A811

A

1671-4733(2011)01-0005-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1.01.002

2011-02-10

李克兢(1981-),男,安徽淮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电话:15155158246。

猜你喜欢
结论马克思主义科学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