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创业的兴起及发展现状研究

2011-08-15 02:49潘洪刚吴吉义
华东经济管理 2011年11期

潘洪刚 ,吴吉义

(杭州师范大学 a.阿里巴巴商学院;b.阿里巴巴网络创业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36)

电子商务的普及,就业形势的严峻,还有创业政策的鼓励等众多客观条件的综合作用下,通过网络进行创业便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结果。作为一种新式的创业形式,网络创业在整合各种资源和带动就业方面的效应得到了初步的显现,并为政策制定者所认知,同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兴趣。在这样的形势下,梳理我国网络创业的兴起并探讨其发展现状不仅对政策制定者和网络创业实践者具有参考意义,而且对致力于网络创业研究的学者也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网络创业的基本概念界定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概念的界定是构建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础。尽管“网络创业”这个词早在2000年就出现在一些期刊或杂志中,但是,那时的文章只是用“网络创业”这个词描述当时通过网络进行创业这样的现象,对于网络创业的具体内涵和特征则没有人去研究。直到近些年来,网络创业逐渐地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而被理论界、实业界、以及政界所关注,才陆续有人对其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在对网络创业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对网络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梳理和界定。

(一)网络创业的概念

对于网络创业的概念,龚志周给出的定义是“网络创业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新的商品或服务,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1]李凌己则认为,网络创业应该分两个层次去理解,一个是没有太多启动资金,与自我雇佣、个体户层次相对应,以就业为起点的广义上的网络创业;二是启动资金较多,真正注册企业、雇佣他人的狭义上的网络创业[2]。张青和曹尉(2010)参考创业研究领域对创业的定义,将网络创业定义为“利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电子网络通讯设备,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新的商品或服务,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3]参考这些已有的概念,基于我国网络创业的实践,网络创业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广义层面上看,凡是以互联网及其他电子网络通讯设备为基础,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通过提供新的商品或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就是网络创业,如建立网站等;而从狭义层面看,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通过资源整合而向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就是网络创业,如在淘宝网上开店。相比而言,广义的网络创业包括狭义的网络创业,狭义的网络创业是在电子商务基础比较发达的情况下的一个普遍创业形式。当前我国比较普遍的网络创业形式是狭义上的网络创业。

(二)网络创业的特征

网络创业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创业表现形式,与传统创业形式相比,网络创业具有自身的特征:

第一,虚拟性。网络创业的虚拟性源自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曾经说过“对于未来的电脑技术,可能不知道甚至不在于我们正在与之进行交互的究竟是另一个人还是一个数字实体。”也就是所谓的“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就是说,在互联网上,物理真实的“是”与“非”既无法辨识,似乎也并不重要,只要交流的实际结果或效能相同即可。以这样的环境为基础进行的创业活动,不管是类似阿里巴巴、谷歌、搜狐等这样的网站的建立,还是像淘宝店这样的网店的经营,都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虚拟的特征。

第二,创新性。在网络创业的概念中有一个字非常突出,那就是“新”字。尽管传统的创业也强调创新,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但是,在如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社会,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是网络经济条件下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从已有的网络创业实践来看,凡是通过网络创业成功的企业项目一般来说有一个非常新颖的创意。

第三,网络企业成长的快速性。这也可以称之为是财富积累的快速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创业者面对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使得一夜暴富不再是神话。在互联网普及以前,企业的成长还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财富的积累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但是,一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企业却能够在短时间内成长壮大,财富的积累也不再需要缓慢的过程。2008年福布斯全球互联网富豪排行榜上,名列前两名的是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他们的净资产分别是187亿美元和186亿美元,这距离1998年他们创建谷歌仅仅用了短短的十年时间,而比尔·盖茨从1975年开始创业到个人财富积累到185亿美元用了21年的时间。

第四,创业者的年轻化。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一切都在不停的变化,而快速变化的特征注定年轻人是这个时代的主宰,青年才俊是网络世界的先锋。据著名的《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所公布的2008年全球互联网富豪排行榜,33名互联网富豪的总身价高达1097亿美元。与其他行业不同,互联网行业的当家人大多数是青年才俊。1998年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创建谷歌的时候只有25岁,被称为“比尔·盖茨第二”的马克·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社交网站的时候只有19岁。另据胡桂兰、梅强和刘建一等人对淘宝网创业团队的调查,96%的网络创业者不超过35岁(见表1)[4]。因此,创业者的年轻化也是网络创业的一大特征。

表1 网络创业者的年龄分布

二、我国网络创业兴起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条件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网络创业兴起的技术基础

从历史上来看,每次大的技术创新都带动了新一轮的创业高潮。互联网技术亦是如此。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搜索成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更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渗透了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大众媒体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以此为契机的创业便成为了企业家们与时俱进的选择。可以说,没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就没有网络创业的出现。

(二)创业型经济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网络创业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是大企业引领国民经济的发展,关注的重点是大企业的运作。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创新创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彰显。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开始注重创业的研究和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创业型经济的出现也同样触动了正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鼓励和号召国人创业,并于1998年策划了“挑战杯”创业大赛。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和创业教育的熏陶,再加上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创业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创业形式越来越为国人所认可。

(三)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更多的人从事网络创业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就业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人数的增长,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人口结果测算,今后一个时期,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约1000万人,加上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毕业生今年就有630万人,以后还会增加;初高中毕业没有升学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的,今年为520万人。另外,农村还有超过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而在正常的经济增长条件下,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10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5]。因此,就业压力会迫使更多的人自谋生路。在当前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很完善的条件下,通过网络创业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们谋求生存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网络创业的发展现状

(一)网络创业者群体规模

自从2003年我国的创业模式由创建网站为主转变为开网店以来,网络创业者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检测报告,截止2010年6月份,我国个人网店数量已经达到了1200万家,预计到年底网店数量将达到1300万家。如果把持续运用电子商务方式从事商务活动的个人和企业都算进去,则这一数据在2010年6月底已经达到7700万,其中个人为6500万,企业为1200万[6]。这些网络创业者的成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加入其中,并带动了物流、软件、会展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初步显现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

(二)网络创业主体特征

如果说2003年以前进行网络创业是少数互联网精英的事情的话,那么自从淘宝网平台的建立和逐步得到完善,通过网络创业的技术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这样,越来越广泛的人群,如个体户、大学生、农民、白领、公务员、“海归”等纷纷开通网店创业,网络创业者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在这些群体中,从年龄角度看以年轻人为主(见图1),从学历角度看以大专和本科为主(见图2)。以淘宝卖家为例,问卷调研数据显示,从年龄来看,淘宝卖家以21-30岁年轻群体为主,占69.3%,31-35岁占16.1%。从学历来看,大专占37.3%,大学本科占34.1%。

图2 淘宝卖家学历分布

(三)网络创业的形式

在计算机网络刚刚引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时候,网络创业的形式基本上是网站建设。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站平台的完善,网络创业的形式亦越来越丰富,走向多样化。从目前来看,网络创业的主要形式有创办BBS论坛、开设博客网站、开办网店、网络咨询、代购、卖Q币、网店装修、上网做威客、网上取证调查等。另外,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专门帮网购客户与店主砍价的网购议价师被催生,一种新的网络创业形式正在形成。

(四)网络创业的行业分布

从行业、经营类型分布来看,网络创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数据显示,从行业来看,网络创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制造业、商务服务等行业,其中33%的中小企业属于批发零售业,18%的企业属于制造业(见图3)。从经营类型来看,贸易型企业占34%,服务型企业占24%,生产型企业占21%(见图4)。

图3 中小企业网商行业分布

图4 中小企业网商经营类型分布

(五) 网络创业的区域分布

受区域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的网络创业者从全国来看,其分布呈现出从东向西的梯度递减状。根据《2010年网商发展指数报告》,截至2009年底,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山东、天津、四川、河北位列全国网商发展指数前十名(见表2)。而根据网商发展指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可划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山东,共7个省市。

第二梯队为:天津、四川、河北、湖北、宁夏、湖南、江西、安徽、辽宁、重庆、河南、云南、吉林、陕西,共14个省市。

第三梯队为: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青海、山西、贵州、海南、西藏、广西、新疆,共10个省市。

全国网商发展梯队分布见图5。

表2 网商发展指数前十名

图5 全国网商发展梯队分布

(六)网络创业的品牌建设状况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它是企业或网店核心价值的体现,它是产品或服务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它是识别商品或服务的分辨器。因此,凡是成功的企业都非常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网络创业亦是如此,“建立品牌”逐渐受到网络创业者的重点关注。近些年来,一大批“生于网络,长于网络”的网络品牌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如Justyle、裂帛、佐卡伊、百武西、光艺印象、摩登小姐、韩都衣舍、斯波帝卡、尚品茶客和小熊电器被评为“2010年十佳网货品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随着网络创业的发展,更多的网络品牌会继续涌现出来。

四、我国网络创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网络创业的观念日益增强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有网络创业的实践,必先树立网络创业的观念。十年前,当有人问起通过互联网能否赚钱时,十个人听了会有十个人摇头。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网络购物正在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可,已经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网络经济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网络交易,通过网络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成功案例的吸引,各种电子商务或网络创业大赛的推动,再加上严峻经济危机的逼迫,网络创业这种创业模式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网络创业的观念也日益增强。

(二)网络创业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2003年以前,网络创业的形式以网站的创建为主,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还需要精通网络技术。尽管那时已经有ebay可供人们选择为从事网络创业的平台,但是由于网络创业的观念尚未在我国大众心目中形成,支付、物流、诚信这“三座大山”尚未解决,所以,那时的网络创业只是少数网络或电脑精英们才敢涉足的“游戏”。自从2003年淘宝网问世为大家提供免费的网络交易平台以后,特别是随着支付、物流和诚信等问题的缓解,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推动,网络创业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普及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根据淘宝网发布的报告,自2008年9月以来,淘宝网每月新开店铺近20万家;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我国今年年底个人网店数目将达到1300万家,将比去年增加260万家。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网络进行创业将会变得更加地普及。

(三)网络创业的政策环境愈加宽松

为了鼓励全民创业,发挥创业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工作岗位方面的作用,我国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从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扶持民众创业。如为了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风险,我国在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不但降低了企业注册资本的数额,而且还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合法化。另外,各地政府针对本地区情况也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如浙江省规定,高校毕业生开网店的信用等级达三颗钻及以上的,就可以认定为自主创业,除了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同等待遇,还可以享受到各项政策优惠;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从事网络创业,2009年杭州市政府批复了市工商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业放宽经营场所准入的请示,允许以大学生公寓、居民住宅或商住两用的高层建筑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办理工商登记证;2009年7月杭州市上城区更是出台了在家开网店获补贴的政策。由此可见,网络创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

(四)大学生日益成为网络创业的重要生力军

与传统创业模式相比,网络创业对文化和知识的要求更高。从消费者特征来看,网络消费者的客户群一般都有相应的文化背景,以大学生、都市白领和时尚一族为主;从网络创业者的素质要求来看,从事网络创业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专业基础;从网络创业的特征来看,成功的网络创业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或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而这一切正是大学生的自身优势所在。从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明日网商”挑战赛来看,第一届有2万名大学生参加,第二届就有2032所高校的11万名大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可以说大学生日益成为网络创业的重要生力军是我国网络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1] 龚志周.网络创业特征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探索,2009,(1):14-15.

[2] 李凌己.网络创业,大学生准备好了吗[N].中国教育报,2009-08-19(005).

[3] 张青,曹尉.社会资本对个人网络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34-41.

[4] 胡桂兰,梅强,刘建一.网络创业团队的绩效研究——以淘宝网为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1),11-13.

[5] 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7):3-16.

[6]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2011-03-10].http://b2b.toocle.com/zt/2010bgdz/.

[7] 阿里巴巴研究中心.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09)[EB/OL].[2010-03-10].http://www.aliressarch.com/report/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