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东省抗旱双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1-08-15 00:42张明君
山东水利 2011年1期
关键词:抗旱水源供水

张明君

(山东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山东 济南 250013)

去年以来,山东省连续干旱少雨,据预测,今年春季仍然少雨,秋冬春连旱已成定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在不长的时间内作出一系列部署。省委领导要求,要确保每一口人任何时候都有水吃,每一亩能够灌溉的土地都能得到适时灌溉。因此,做好抗旱双保(保群众饮水、保农田灌溉)工作是当前全省上下抗旱的主要任务,现就有关情况谈点个人意见:

一、关于农村饮水

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省农村人畜饮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截止2010年底,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接近90%,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6000万人,全省基本不存在吃不上水的情况。特别是自2005年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以来,山东省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运作思路,全省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都上了一个很大的档次。单个工程受益人口5000人以上的工程已经达到1500多处,总覆盖人口超过3500万人,占全省自来水受益人口的60%左右。这些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高,管理相对规范,供水保障率比较高,能够抵御较大的自然灾害。从掌握的情况看,目前这些工程运行都比较好,基本没有因旱出现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从已经出现饮水困难的村庄看,主要发生在规模较小的单村工程,而且主要集中在山区的单村工程。单村工程总的受益人口占的比例虽然居次,但是数量很大,全省有2.3万处,占到工程总处数的88%。在这些单村工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以泉水和浅层地下水为水源的工程。解决这些地方因旱出现的饮水困难主要采取3个办法:一是寻找新的水源,如新打机井、其他供水工程管网延伸;二是对原有水源进行改造,如加大井深;三是组织送水。

现在令人担忧的是,以山丘区中小水库为水源的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中,少数地方因为水库除险加固或降雨量不足导致这些水库蓄水量不足,有的已经接近枯竭,而这些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影响人口多,社会影响大,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及早采取措施。主要措施有:一是库库串联,调剂新水源;二是对工程受益范围内原有的机井或手压井进行维修,关键时候及时启用这些备用水源;三是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这些工程可以实行定点定时供水。

目前全省农村还有700万人左右没有通上自来水,其中有一部分因为地下水水质好,埋层浅,群众没有通自来水的积极性,这一部分受干旱影响较小;再一部分是在山丘区居住零散,地理高差较大的地区,没有条件安装自来水,这一部分受干旱影响较大,是将来发生饮水困难的多发区,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拦蓄地表水、截潜流、补充水窖等措施增加可用水量;二是组织新打机井、大口井等,增加新水源;三是组织车辆送水;四是对在深山中的少数农户实行搬迁。

根据估计,按照现在的干旱情况看,截止今年汛前,全省真正出现饮水困难的群众不会超过100万人。只要全省高度重视、做好充分准备,实现省领导提出的任何时候都能让每一个人有水吃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二、关于农业灌溉

山东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农业灌溉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达到486.67多万公顷。在过去的几个较大的干旱周期中,经过实践的考验说明,山东省抗旱保丰收的能力总体上是比较强的。1978年以来山东省粮食产量连续登上了 250 亿 kg、300 亿 kg、350 亿 kg、400亿kg4个台阶,这期间有几个干旱周期,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连续干旱,本世纪初的连旱等,而这期间山东省粮食生产一直比较稳定,实践证明,山东省的抗旱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山东省十年九旱,干旱是常态,抗旱保丰收也是人们的工作常态。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的比较雄厚的抗旱物质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完全可以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从今年的抗旱形势来看,山东省在抗旱的主要因素——水源上具有有利条件:第一,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由于近几年连续丰水年,全省地下水位较过去普遍提高;第二,地表蓄水较往年增加,仅大中型水库和南四湖水库蓄水就比历年同期增加13亿m3;第三,目前黄河来水比较稳定。这3块水源是全省抗旱的基本保证。全省有233.33万hm2的机井灌区,166.67万hm2的引黄灌区,66.67万hm2的引河引湖和水库灌区,只要这些灌区能够适时灌溉,全省农业生产总体形势就能基本向好。

但是不能掉以轻心,针对今年的严重干旱,各类灌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早做好准备,积极投入抗旱。机井灌区最重要的是做好机井的维护维修,包括洗井和机电设备维修,以保证灌溉时正常运行和出水量正常,鉴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只要工作落实就能有保障;引黄灌区最重要的是引足黄河分配水量,利用现有的引水沟渠,尽早引、尽快引,一是可以增加地表蓄水量,二是可以补充地下水;引河引湖和水库灌区关键是打通输水环节,有水能够引得出、用的上,尤其是山丘地区的水库,既有灌区不配套的问题,也有原来的灌溉设施破坏的问题,应该借着抗旱的机会整修完善灌溉体系,尽量扩大灌溉面积。

现在看,灌溉既要保粮食生产,还要保林果生产和其他农业生产。山东省有133.33多万公顷的林果面积,果品总产值700多亿元,林果生产对林果种植区的群众来说,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而林果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灌溉条件相对较差,如果干旱持续下去,这些地方不仅仅是林果的产量问题,还有保树的问题。因此,这些地方应该立足抗大旱、抗长旱,从早做好准备,能保产量的保产量,不能保产量的保果树。因为果树一旦旱死,则不仅影响一年,而是数年。本质上说这些地方最主要的还是水源不足,抗旱准备主要是做好水源的文章。增辟新水源行动要早、要快,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三、几点建议

1.保群众饮水要作为政治任务,应该实行党政领导包工程、包片、包村制。尽管山东省农村饮水不会出现大面积的严重问题,但是局部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每一处工程、每一个村庄的现状都调查清楚,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全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抗旱应急供水预案,保证每口人任何时候都有水吃。

2.农田灌溉取决于3个方面:一是有没有水源;二是有没有配套的灌溉设施;三是群众愿不愿意浇。因此对策也应该从3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增加可用水量,特别是引黄灌区把引水增加可用水量作为重中之重;二是完善输水设施,包括新建一些渠道,改造完善原有渠道,购置输水管道等等,特别是在水库灌区和扬水站灌区,以及山丘地区的小水源区域,要将输水环节作为重中之重;三是完善政策,引导群众尽量多浇地,保粮食增产,保经济作物增产,让群众增产增收有帐可算。

3.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积极推广投资少、见效快、使用方便、适于一家一户灌溉、群众易于接受的管道灌溉。推广管道灌溉,一是一家一户能办得到,二是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损失,三是加大了灌溉半径,可以说,节水等于开源,节水能够增灌,应该通过各种措施鼓励群众加大使用管道灌溉的力度,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省节水灌溉的发展。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水利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抗灾能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今年一号文件精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持续投入,争取使全省的抗灾能力、用水效率、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另外,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比如农村供水,就要坚持规模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尽量不要再上单村工程。

猜你喜欢
抗旱水源供水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保护水源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南水源头清如许
防汛抗旱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寻找水源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